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包诗"的语文课堂教学,既要基于文本自身这一体裁特点,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个性获得发展。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文本,自己朗读、比较、讨论、体会,彰显的正是儿童阅读发现的本质。这样的个性化阅读,产生了个性化的体验、感悟、想象与表达,自然而真实。  相似文献   

2.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学会积累好词好句。2.理解课内容,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感悟课内容。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和生命的体验与感悟的过程,语文阅读课堂应是自然轻松的、自由的、灵动的、不必过多预设的,这样的语文课,才能生成精彩。  相似文献   

4.
《恐龙》是一篇说明文。教师在教学中,挖掘了文本中的语言学习素材,让学生在揣摩中提取语言经验,在复述中内化语言积累,在实践中生成语言智慧,为学生打开了获取语言智慧的密码。这体现了发展学生言语智慧,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教学特点。  相似文献   

5.
於飞 《化学教与学》2013,(12):41-42,25
文章通过对一节常态课《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片段实录及点评,对如何优化常态课教学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一、扣住文眼,走进依依惜别之境1.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课文描写了哪几个送别场景?2.快速浏览全文,看看文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他们此刻的心情。(依依惜别)【意图":看景藏情""举杯话别""目送吟诗"三个场景组成送别的全过程,展现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依依惜别之情"是文本的基调。扣住这个文眼,学生就能不断深入感受离别之情,让"依依惜别之情"在孩子的心田荡漾。】二、互动探究,研读三个送别场景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 《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是"文包诗",教学时是先学诗还是先学文,大家争论不少.笔者以为,学习古诗,进入诗的意境效果最佳.而进入诗的意境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意象的积淀,思维的投入,情感的叠加.而"文"的内容就将诗的意思、意境"还原了其本来面目".从这个意思上考虑,"文包诗"的教学应该先学文,再学诗.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是文包诗,教学时是先学诗还是先学文,大家争论不少。笔者以为,学习古诗,进入诗的意境效果最佳。而进入诗的意境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意象的积淀,思维的投入,情感的叠加。而文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词语,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相似文献   

10.
课前热身:欣赏歌曲《烟花三月》一、深情导入,渲染情境师:“一曲新词酒一樽,烟花三月送君行.孤帆远影碧空尽,千古一别黄鹤楼.”一首柔美清丽的古筝歌曲把我们带到了烟花三月的黄鹤楼上,那离别时淡淡的忧伤,轻轻划过我们的心房.让我们穿越时空的殿堂,回到一千三百年前的黄鹤楼上,去亲身感受大诗人那荡气回肠的黄鹤楼送别.  相似文献   

11.
12.
陈兰 《小学教学研究》2007,(2):10-10,12
一、词语再读,键接古诗1.朗读词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黄鹤楼送别》,今天我们再来读读(贴题,生读题)。这些词语还有印象吗?谁来读读。(出示词语)烟雾迷蒙依依惜别誉满天下永世不绝按捺不住脍炙人口2.谁能用这四个词语(去掉"誉满天下"、"永世不绝"两词)简要说说课文内容。3.李白吟出的脍炙人口的名诗  相似文献   

13.
一、课前导入师 :春天马上就要到了 ,喜欢春天吗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走进春天 ,欣赏一下春天的美丽景色好吗 ?生 :好 !师 :前两天布置了一个作业 ,画出你眼中的春天 ,并写上一个关于春天的词语 ,或句子 ,或儿歌 ,带来了吗 ?(投影展示部分学生作业 ,师描述 )师 :其他同学把画举起来给后面的老师看一看。 (学生都自豪地举起画 )师 :给同桌看一看 ,把词语、句子读给同桌听。(学生互相读 )二、学习新课师 :老师把大家喜欢的词语收集在一起了 ,咱们一起去学习喜欢的词语好吗 ?(投影出示本课生词 )师 :这些字你认识吗 ?知道怎么读吗 ?(学生纷纷起来…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丰富想象,进行语言积累。3.了解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体会文本的意境美,在阅读过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教学《"番茄太阳"》一课,过程虽然简单,即抓住课文的明暗两条线索,理解感悟明明的性格特点和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但是内蕴丰富,体现童心语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客观规律,引领儿童在充满童真童趣的课堂中积极探究、主动发现、大胆想象、敢于创新,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师:"中国是个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名胜古迹吗?" 生:"有长城,有故宫,有黄鹤楼……" 师(课件出示黄鹤楼组图):"黄鹤楼举世闻名,不仅是因为它建筑风格独特,还因为一千三百年前,大诗人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有过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课前老师讲故事《黄鹤楼的由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登上黄鹤楼,一起去见证一个千古传诵的送别场面。请大家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8.
【教学片断实录】 师:詹天佑是在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下毅然接受清政府的任命而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现在咱们一起走进课,了解詹天佑是怎样修筑这一条铁路的?  相似文献   

19.
1.读题,谁能联系课题简要概括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25课。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