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化归指的是转化和归纳,也就是说把陌生的、复杂的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后用适当的方法转化为较熟悉的、简单的问题去解,进而归纳解决先前待解决的复杂问题.化归要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一、化归对象,就是要把什么进行化归;二、化归目标,就是要化归成什么,到何处;三、化归的方法,就是实现这个目标采用什么具体手段.它的一般模式可直观表示为: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化归思想,就是指对于那些数学问题难以直接求解时,我们可根据问题的性质、条件和关系,采取适当的方法把较困难的问题转化成较简单的或早已熟悉的问题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转化思想是在处理问题时,把那些得解决或难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的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最终求得原问题的解答。数学问题的解答都离不开转化与化归思想。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如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新知识向旧知识的转化,复杂问题向简单问题的转化,不同数学问题问的相互转化,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等等。  相似文献   

4.
将数学中的转化与化归思想应用于解答遗传学问题,可以将遗传学中的问题化繁为简、抽象问题具体化,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分别从上位转化、下位转化和并列转化三个维度应用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数学里,转化与化归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转化与化归是把解法未知的问题变换为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等价转化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转化,将不熟悉的、不规范的、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恶的、规范的、简单的问题,我们要不断培养和训练转化意识,这将有利于强化解决数学问题的应变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的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7.
<正>化归,指的是转化与归结.即把数学中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联想、类比等思维过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变换、转化,归结到某个或某些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最终解决原问题的一种思想.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转化的过程.如,未知向已知转化;复杂问题向简单问题转化;命题之间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空间向平面的转化;高次向低次的转化;多元向一元的转化;无限向有限的转化等,都是化归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王嘉年 《山东教育》2002,(35):31-32
解题是实现数学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通过对解题程序的研究,我们得出:解答数学题,实质上就是通过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确立题中条件与结论或条件与问题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转化.而且往往不是对问题进行直接攻击,而是对问题进行变形、转化,直到把它化归为某个(些)已经解决的或者容易解决的问题,匈牙利数学家P·罗莎用了以下比喻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化归法的实质:“假如在你面前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现在的任务是烧水.你应当怎样去做?”正确的答案是:“在水壶  相似文献   

9.
解某些数学问题时,如果直接解决较为困难,可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变换,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新的问题(相对来说自己较为熟悉的问题),通过对新问题的求解,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这一思想方法称为转化与化归.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中,很多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无从下手,不会想,其实每道题或者每种题型的解法的由来都渗透着化归与转化思想.可以通过未知向已知的转化、新知识向旧知识的转化或者模仿已知问题的方法来研究未知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材料类专业多学科交叉、知识更新速度快等特点,本文提出利用科研融入材料专业的教学中,具体教改举措为:(1)利用教师掌握的科研内容更新教学内容;(2)利用学生课外调研文献扩充授课范围;(3)借助网络平台推送科研信息,丰富教学形式;(4)建立青年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制度。通过教改,材料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授课质量均有大幅提升,这种模式的推广可为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材料人才队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国际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国际经济—体化的发展有其深刻的动因。研究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及应对策略 ,对于我国发展对外贸易 ,扩大开放 ,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了一阶二次微分方程在极坐标变换下的求解定理,提供了一种求解一阶二次微分方程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一阶二次微分方程在极坐标变换下的求解定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阶二次微分方程在极坐标变换下的求解定理,提供了一种求解一阶二次微分方程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天人合一”论不为中国哲学所有派别所共有,不是划分中国哲学基本派虽的依据,不能确切地为人们提供根本的思维方法,因此不具备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的品格。“天人合一”论还有它的基本问题,即“天”的实质问题。“天”的实质问题实际上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所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天人合一”论的基本问题,也是整个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实践论》的一分为三认识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哲学著作《实践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三的认识论,即三个阶段论:“感性认识的阶段--理性认识的阶段--理性认识的实践阶段”;认为《实践论》由于写作的重点在“实践”及其与认识的依赖关系,因此有必要深入说明认识“认识”的过程和内容,认为每一个认识的环节都应该包含着矛盾的三个方面,即是“认识的主体--认识的中介--认识的客体”。主体通过中介来认识客体,矛盾是始终贯穿于认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探讨了中介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地位和意义,并把中介作为认识一个重要阶段;认为第三者是形成正确认识的一个重要中介,并阐述了认识运动的有限与无限性等。  相似文献   

17.
论陶行知进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界定了何谓陶行知进课程,分析了陶行知进课程是学陶研陶师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需要,指出了陶行知进课程的三种现实可能性,阐述了陶行知进课程的基点在学校,关键在校长,重心是编写校本教材,重点在进教师教育课程等策略。认为陶行知进课程,是事关学陶研陶师陶能否持续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陶行知进课程实现之日,便是全国陶花真正遍地开放之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庞朴先生50多年来关于辩证法这一主题诸多研究成果的梳理,大致勾勒出他的"一分为三"思想从初始萌发到基本形成,再到逐步完善的具体演进过程.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先生对中国辩证思想的深入研究和独到把握,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期许.  相似文献   

19.
事物的发展变化通常是按“一分为三”的规律运行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就是“一分为三”这一规律的具体反映。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要判断姓“资”还是姓“社”就必须掌握“三个是否有利于”;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步骤,就必须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化归思想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作一些举例,目的在于指出化归思想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对提高观察、类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