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个小报的记者。小报版面小,因此要求记者和通讯员写的稿件也要短小。大概由于这个缘故,我与新闻中的“小通讯”结下了不解之缘。小通讯是新问报道的一种写作体裁,是新闻园地中一枚引人注目的鲜花。在报纸和广播中,它与以消息为主体的其它各种新闻体裁相配合,使报纸版面显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广播节目办得更为生动活泼。一天,我在萍乡市湘东老街见到这样一种热闹的场景:湘东镇机关办公大楼的门前,停着一辆小轿车,小轿车头面上披着一朵斗大的红花,在锣鼓和鞭炮声中,许多人将两个胸前束着红花的农民簇拥上车,我好奇地问:这是怎么一回事?人们告诉我:这两位农民一个是养鸡专业户何成明,一个是养鱼专业户彭  相似文献   

2.
开发大西北,建设大西北,“西部电影”、“西部文学”的名称应运而生,并被某些刊物用作刊名。相形之下,“西部通讯”的呼声却很微弱,使人甚觉诧异。前些日子看了新华社记者宋政厚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发出的几篇通讯,引起我的许多联想,便不畏见识之短浅,就“西部通讯”谈点粗浅的看法。其实,在祖国的大西北新疆,新闻通讯早就以其西部特色而吸引着广大读者。五十年代,就出现了几篇很有份量的“西部通讯”。到了六十年代前期,便出现了“西部通讯”的鼎盛时期。沙漠、绿洲、胡杨、瓜果、良马、地毯、刁羊、“姑娘追”“麦西莱甫”……以其独具的塞外特色而展示新疆的地方,民族风姿,吸引着成千累万的内地青年来  相似文献   

3.
所谓“一分钟”接近法,也就是一分钟接近你的采访对象,这应该是每个新闻记的基本功之一。  相似文献   

4.
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的“一分钟小说”,大多在千字以内,最短的仅六百余字,分把钟可读完。不少作家、业余作者和读者对“一分钟小说”很感兴趣,热情支持。“一分钟小说”出世以后,来信、来稿激增。最初两个月内,晚报副刊平均每天收到的小说作品30篇,每月有八、九百件之多。这些作品,有的来自知名作家,大多出自业余作者之手,有相当数量是“处女作”。北京晚报复刊后的8个月内(截至10月中旬),共发表“一分钟小说”39篇。其中以四、五月份刊发较多,平均每星期超过两篇。许多读者来信希望多发这类作品。有的读者说:“‘一分钟小说’的生活气息浓厚,在短  相似文献   

5.
常听基层通讯员议论“多写多发”与“少写多想”,孰是孰非,笔者认为,二者皆有道理,且有一定联系。“多写多发”是强化你的采写实践,只有多采多写,才能使你尽快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多写多发”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少写多想”则是提倡一种思考钻研精神,不要盲目蛮干.而要善于思索。很简单,如果你一年写了百余篇稿件,件件如泥牛入海,那么你就该“少写多想”了,也就是坐下来,冷静地分析你的稿件命中率低的原因.对照报纸找差距,这样对提高稿件质量大有好处。“多写多发”与“少写多想”既然都有道理,作为基层通讯员就…  相似文献   

6.
250字,一般是一篇电视新闻稿的长度。中央电视台每天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的新闻,通常每条新闻的长度为一分钟左右。一分钟的新闻需要250字左右的文字稿。这250字很短,编写时间长了,觉得十分简单,什么人都可以应付;但时间长了,又觉得250字的新闻稿并不十分简单,有时又很困难。先说简单。250字,只是一张稿纸的篇幅。如果采访会议新闻,只从会议提供的材料中摘几段话  相似文献   

7.
通讯也是新闻写作的主要体裁之一。从事新闻报道工作,除了经常而大量的写消息之外,运用最多的一种报道体裁便是通讯了。通讯写作,在讲究新闻要素、真实准确、主题集中等方面同消息写作具有共同的要求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要求。一般地说,运用通讯体裁写作,在一个主题思想的统率下,可比消息写作容纳更丰富的材料。在表达形式上,通讯写作也比较多样,可以用具体叙述、形象描写、细节穿插、夹叙夹议等多种手法,能够较详细地报道某一事件,或者深刻地反映某一人物的精神面貌,或者描绘某一地区的新貌。因此,通讯写作同  相似文献   

8.
9.
《传“绝招”》(见一九六四年四月四日人民日报第二版)一稿,是写短通讯的一次尝试。象初学走路一样,刚刚跨出了第一步,谈不到什么体会,但回顾一下这次采访过程,倒觉得有些问题值得探讨探讨。短文,一般地说,笔墨不多,用材少而精。好的短文,它像一幅水墨画,简略明了,同样给人准确、鲜明、生动的感觉。因此,人们都喜欢短小精悍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经过认真的采访,了解、掌握到许多材料,跟着就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写什么?是写新闻,是写通讯,还是写文章?……给报刊写稿,究竟运用什么体裁形式来写,本来应当根据材料的内容、价值和当时宣传的需要来考虑和决定。可是,有些写稿者往往不是根据这个前提来考虑,而是根据个人好恶、个人欲望来写。结果常常把应写新闻的写成了通讯,把该写通讯的写成了其他体裁。当前,一种较为普遍的倾向是,有人热衷于写大块头的通讯,不愿写新闻.非写新闻不可时,就把好材料搁在一边,留着写通讯。而把意义不大的材料,写在新闻里。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同志重视通讯,而不大重视  相似文献   

11.
“体验式”报道,就是通过记者亲身体验写出的报道。它是从目击式报道发展而来的一种报道形式,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真实感,使人有一种“临其境、闻其声、见其人”的感觉,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因此,军队新闻工作者应多采写“体验式”军事新闻。一、“体验式”报道可以获得真实可靠的材料,可以使作品具有很强的纪实特点。通常来说,没有采访没有新闻,采访的过程就是产生新闻的过程。“体验式”报道因为是记者亲历的,从新闻的源头上讲,具有真实性、可靠性。记者亲眼所见或亲身参与采写的报道最接近原始材料,最符合事实真相,因为他避免了中间环节所导…  相似文献   

12.
从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九月,人民日报陆续发表了将近二十封“记者来信”,有新华社记者写的,有人民日报记者写的,也有地方报纸记者写的,都很受读者欢迎。这些“记者来信”,最长的两千多字,短的只有几百字。来信内容很广泛,涉及到工农业生产、干部作风和群众生活等各个方面。如《晚了八个月,迎头赶上来》、《切实解决燃料浪费问题》、《尽快解决鱼米之乡吃鱼难的  相似文献   

13.
非虚构学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终于成为一种独具风格的学样式,在读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在美国,每个月都有畅销书一览表,其中赫然醒目地标有两栏:虚构作品和非虚构作品,而实际上非虚构作品的畅销量往往超过虚构作品。总结非虚构学的写作经验,分析其写作技巧,对于我国学界的新的探索将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兵的第二年,在《人民海军》发表了几篇消息,我便被调到了军部报道组.一位新闻干事让我学写通讯,争取在报纸上出些上乘“产品”。说心里话,当时真不知通讯该如何下笔。在报道组干了多年的老班长严军告诉我:要善写新闻小故事,写好新闻小故事是写好通讯的基本功。早春王月,我下基层采访,对发生在某艇员队的这样一件事产生了兴趣:少校谢劲松.为了在春节来临之际.表达对战士的问候和祝愿,特地买来一叠贺卡,然后根据每位战士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爱好.用英语写下一段段催人奋进又感人至深的祝愿的话语,并于除夕之夜悄悄放到战士的枕…  相似文献   

15.
吕祥峰 《新闻世界》2013,(10):25-26
写好经济通讯,必须跳出新闻写作方式,大胆借鉴文学写作手法,简而言之,就是做到经济通讯写作的“通俗化”、“故事化”和“散文化”,让经济通讯“站起来”、“活起来”和“靓起来”。  相似文献   

16.
因多年写与工会工作、职工群众等题材有关的文章,十多年下来,发表的言论作品不下千余篇。近来正准备积集出版。为此有人问我,怎么能写出那么多的言论文章,这些“偶得”是怎么得来的?除了其他写作技巧等因素外,我最深刻的体会之一,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在同一位资深的老记者聊天的时候,很有兴味地听他讲述当年深入老百姓中间,采写“满是露珠”的老百姓新闻的往事。从他的言谈表情中,我发现,那正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那时候,他们经常深入到农村、工厂、矿山,同普通老百姓交知心朋友,及时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老百姓有什么知心话都愿意跟记者谈,记者由于对基层情况的了解.经常有鲜活新闻发表,当然地受到老百姓的青睐。  相似文献   

18.
人物通讯,是以写先进人物的事迹和思想为主的通讯。人物通讯写的是真人真事,要求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有骨,活灵活现,有感染力。人物通讯的力量在于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欲达此目的,需在选择“典型”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钻进去”与“跳出来”——写好通讯的体会陶发君吴政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几年,我们实在算不上写通讯的高手。然而,由于偏爱通讯,尤其学生时代曾被焦裕禄那篇通讯感动得泣不成声,便特别看重、且经常学习和实践这一新闻体裁。久而久之,也就触摸到几许要旨,写过一些为人...  相似文献   

20.
一事一议,作为一种新闻体裁,据新闻界老前辈回忆,是60年代初兴起于大众日报的。当时,出了一批新闻佳作,人民日报、新华社向全国做了评介。后来,许多报纸相继出现了“一事一议”这个栏目,成为一种特别的新闻体裁,至今被读者喜闻乐见。我结合自己多年来学习采写一事一议的实践,谈一下关于这种体裁的把握和运用。一事一议,必须有事,有新闻。然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