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和刘耀中先生没有见过面。他在海外读到我的两篇文章,就热情地写信给我,和我讨论哲学、思想文化上的各种问题,并把他发表在美国洛杉矾《中华时报》及其他报刊上的文章寄给我。他的种种颇为新鲜的见解,他对中西文化问题的执著思考,以及表现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那种对伟大中华民族的真挚热爱,感染了我。我因为能在通信中结识与我有“同宗”之谊的刘先生而感到高兴。不久前,他将在我国出版的他的文集《新时代的视野 一位美籍华人谈西方文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版,以下简称《视野》)寄给了我。以后,他又将在此书之前出版的《荣格、弗洛伊德与艺术》(宝文堂书店,1989年版)寄给我。这两书收入的文章还只是他写的范围广泛的文章的很少一部分,但也可以略微窥见他写作的特点了。 刘先生是广东省中山县人氏,父辈是旅美的爱国的老华侨。刘先生于十五岁离乡去美。在出国之前,他曾读过七、八年私塾,自幼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到了美国后,他考入加州大学攻读土木工程,最后成为美国加州水源局一位甚有贡献的工程师。但一个自幼即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具有强烈民族自尊感的华人,在美国的生活是艰难  相似文献   

2.
文化出版是一个国家、一个历史时代最重要的中介载体,历史与当下的一切都反映在出版物当中.每个国家、每个时代由于政治、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等各种原因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质,具体表现为出版的文化制度、职业伦理和道德素质等诸多外在特征,从一个历史时代刚性的出版法规到出版物的装帧、封面设计等产品形态,再到出版群体的精神追求,都是时代出版特质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3.
我在这里集聚了一些文章,都是关于出版与人类文明方面的。文中议论到出版的历史,并且追溯到文字的起源。出版,是通过出版物传播科学文化和对人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活动,出版物凝结着人类的思想与智慧。我试图探讨出版活动与社会进步的关  相似文献   

4.
北京师范大学万安伦教授的新作《中外出版史》在付梓出版前夕,他嘱我为书作序.我因曾长期在北师大编辑出版专业为研究生授课,也算和他是同事,不好推辞,只好答应下来了.为朋友的书写序其实是一个苦差使,但也是逼着你读新书、长新知的好机会.以我之见,该书至少有这么几个创新点,值得关注和称道. 一、按载体不同将整个人类出版历史划分成“硬质出版…“软质出版…“虚拟出版”三大阶段,符合历史科学中的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5.
王仿子 《出版史料》2003,(3):119-122
2002年的《中国出版年鉴》放大开本,增加篇幅,洋洋洒洒200万言,收录了许多可读的文章。在《文物与史料》栏目下,一篇《中国近代出版机构产权衍进的历史考察》(王一方著,以下简称《考察》),考察到生活书店,引起我的注意。《考察》全文约5000字,说到生活书店约500字,就在这500字中,作者把一个我认为是不存在的史实强加给了生活书店。  相似文献   

6.
2月3日文化部复文中国文联,同意发给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社号(313号),从即日起,以公司名义出书,不再使用中国戏剧出版社(包括副牌宝文堂书店)、中国曲艺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的名义出版新书;上述四家出版社在并入公司之前已经发稿的图书,仍可使用原社名和代号;这四家出版社的社名和代号于1983年12月底以前陆续撤销。  相似文献   

7.
一、用出版写下出版人的思想和创作 图文并重的十卷本的<中华文明传真>出版后,获得海内外学术文化界和教育界的认同,而且读者反应热烈.作为参与策划的出版人,该套书的良好成效,对我个人从事出版二十年的生涯,是一个很好的纪念.<中华文明传真>由构思到最后的出版,整整化了六年的时间.更直率地说,这是我个人和同事从事图像中国历史文化出版二十年来所积累下来的认识和经验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评《出版科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这些年来,在从事《编辑之友》编辑工作中,我曾陆陆续续地接触到各地编辑出版的出版类专业刊物,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大同小异,是这些刊物给我留下的一个总体上的粗略印象。在这样一种总体印象的背景下,我见到了复刊后的《出版科学》期刊。 可以说,我同样是以专门刊物编辑的挑剔眼光来审视它的。然而我欣喜地发现,复刊后的《出版科  相似文献   

9.
曾清燕 《出版科学》1999,(2):55-55,59
“在一个出版工程之中,没有哪一项出版要素能像选题这样,可以直接关系并连接到出版的每一个环节……也没有哪一个环节,可以直接关系和控制着出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说.决定出版兴衰的第一要素就是选题”(《选题论》第198页)。对此我是深信不疑的。作为一个正在学习出版学与编辑学的研究生,一旦遇到有关选题策划的论文,我总会仔细地读一读。当我发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的赵航同志的《选题论》这一新著并阅毕全书,深感获益匪浅,这是我所见的第一本专门论述选题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0.
近日,我十分高兴地阅读到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科学的历程》一书,这是近年来很少见到的一部水平很高但又通俗易懂的科学史著作,尤其难得的是它配有大量的历史图片,使得这部书锦上添花,读来兴味盎然。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我很愿意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相似文献   

11.
巢峰 《编辑学刊》2007,(5):47-48
我做出版工作,特别是编辑工作是历史的误会.我是一个没有读过什么书的人.小学没有读完,初中读了三个月,就是我的全部学历.  相似文献   

12.
上海人民出版社从成立到现在,已经三十五周年了。在这三十五年当中,作为一个宣传教育和学术文化阵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根据党的出版方针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个成绩的取得,是同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广大作者的大力支持,各有关单位的密切协作分不开的。在这里,我也要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十五年来,我们社出版了大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读物,各类政治读物,哲学、经济、历史等学科的学术著作以及资料书、工具书。到一九八五年年底为止,共出版图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中国历史的研究工作中,我常觉得对出版史的研究实在太不重视了,这是不应该的。其实在实际生活中,谁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出版工作对整个社会生活以至历史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一个人从童稚时期起逐渐掌握人类社会长期积累下来的方方面面的基本知识,不就需要依靠出版机构提供的各种教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九年五月九日,国家出版局召开直属单位领导干部会议,陈翰伯同志就出版工作着重点转移问题讲了话。陈翰伯同志说,我就出版工作着重点转移的问题,讲几点意见。这些意见还是初步的,主要是针对出版局和直属单位的情况讲的,有的也涉及到整个的出版事业。三中全会决定从今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我们出  相似文献   

15.
出版其实是一个需要激情的事业。要有激情、有爱、有崇高和感动,才有好的书,才有生气勃勃的出版。第一次知道汤素兰的大名是在1999年,尽管那时她已声名远播,但对于学历史的我来说,关注的是"恒星",很少关注"流星",正如我只读文化人著的书  相似文献   

16.
适逢姚雪垠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不禁让我想起关于姚雪垠及其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出版前前后后的一些事情,以及我与姚老、与《李白成》之间的一些事情。我心灵里猛然闪现一个问题:这不是近一个世纪中国社会及中国文学出版的一个历史缩影么?  相似文献   

17.
出版专业分工历来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因为它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话题。应该承认,出版专业分工在我国出版改革进程中发挥了它在特定时期内特有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规范出版市场、规划图书出版结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对其历史作用加以充分的肯定。然而,到了加入WTO以后的今天,它必将重新被提出来,因为从我国出版业的客观现实和中国出版业改革的主观  相似文献   

18.
胡真及《我的出版观》●宋木文胡真同志是我们党的一位老同志,人们常以“花甲之年”来赞誉年高者,而胡真同志入党就有一个“甲子”了。我尊重老同志,对胡真同志的尊敬还有更深层的缘由。我同他从相识到相知大约也有二十个年头了,在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胡真同志主持一...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问世十周年了。可喜可贺的是这薄薄的几页在出版界的份量越来越重,这是几个人的追求,几个人的辛劳的结果。 说起《出版参考》十周年,使我想起十年前的一件往事。1983年初我到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上班,有一天,国家出版局局长边春光同志和我谈起中国版协的工作,他主张由中国版协办一个《出版论坛》杂志,请大家来发表意见。我欣赏这个主意。那时候我正在筹备《中国印刷》,准备设一个《小言论》栏目,广开言路,每期有印刷界人士发表的各种意见。如果再有一个《出版论坛》,一起活跃起来,对于出版的改革开放必定大有裨益,将会出现一个生气勃勃的局面。我认为:任何一个主意,一项工作,一则规章制度,不可能一下子就十全十美。只有多倾听意见,包括反对  相似文献   

20.
知道肖启明的博士论文即将公开出版,我十分高兴。因为这部著作是肖启明十多年从事大学出版工作,又在攻博期间潜心研究大学出版理论的成果。我相信,这一成果的面世,特别是它所提出的“大学出版精神”论,把大学出版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层次,这不仅有理论创新价值,而且有实践意义,它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大学出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