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读《人民教育》编辑赖配根老师的教学漫笔:“我曾经听过一些新课程的课,每次都能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更让人担心的是,有些教师和专家非常自觉地拒绝深度:精彩、深刻的讲授被视为不尊重学生,对课文的深度扩展被当作应试的产物;宁愿要肤浅的合作、讨论,也不要片刻的思维的沉静”。对此,笔者在深以为是的同时也颇有感慨。  相似文献   

2.
朱瑛 《福建教育》2005,(6A):15-17
新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理解与体验,重视师生、生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但是,出现了另一种倾向: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因为在不少教师、专家的心目中,  相似文献   

3.
“课改”与“双基”应和谐共生。教学中,我们既不能因追求“双基”而进行机械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也不能因实践新课程而热衷于形式,必须扎实“双基”,追求双赢,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珠联璧合。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播知识的主体,而更应当具备的是怎样把“一言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教师开始忌讳讲了:能少讲则少讲, 能不讲则不讲。尤其是一些语文公开课、评优课,教师怕走上烦琐分析的老路,背上“填鸭式”或“满堂灌”的黑锅,他们谈讲色变,总是绞尽脑汁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形式”。教师大都以少讲或不讲作为语文教学创新的标志,甚至认为讲是素质教育的“天敌”,是语文课改的“大忌”。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欣喜地发现,新课堂的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学生因此变得兴奋而充满活力,教师因此变得睿智而饱含激情.但是,我们在尽情收获累累硕果的同时,亦尝到了不该有的苦涩.过去在三四年级才出现的一些错别字,现在已提前到一二年级,且学生的分析、概括、作文能力亦有减损苗头,此等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这次语文课改的目的是什么?这改革、那改革,新理念、旧理念,如果小学毕业后,大多数学生书不会读,字不会写,文不通,字不顺,那可真是我们语文教育的悲哀.语文就是语文,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小学语文教学理应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习得基本的语文技能,懂得语言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为语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阅读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语课怎么“讲”?叶圣陶先生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的‘讲”’。吕叔湘先生也强调:“讲的要击中要害,学生哪个地方不懂,不太理解,就给他讲一下,点一下,学生懂的呢,就不讲。要是学生懂了,你还老在那儿逐字逐句地讲,学生就不爱听,只会引起学生的厌恶,在我看来,现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讲”无罪     
王群 《内蒙古教育》2004,(12):40-4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和尊重他们对语言材料有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在一些疑难处、甚至关键处.都乐于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意思来,读出体会来.读出韵味来。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  相似文献   

9.
10.
短评两则     
本文是全国知名数学教育专家郑毓信教授针对《新课程教师怎样关注学生》和《美妙的古埃及之旅》两篇文章的点评。这两篇文章是参加“全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实验研讨会”获奖的论文,文章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和体验,体现了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精神,而且对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我们编辑的角度看,也是具有新思想、新理念,有一定深度的好文章。但是,郑教授却从另外一个角度由小处着眼,抓住两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非常细微的也是实验区教师感到困惑和在教学中易出问题的地方进行了分析:一个是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完全放弃了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引导作用……另一个是“情境设置”的主要作用是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对于这些问题,郑教授在本刊2003年第5期发表的文章《简论数学课程改革的活动化、生活化与个性化取向》中已从宏观方面就数学课程的生活化与学生个性化问题进行了阐述,而本文则是从两个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说明了“优良传统的自觉继承与发展事实上也被看成数学课程改革顺利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一、明确阅读教学功能、提高儿童语素养 当前小学语教学应具备以下四种功能:  相似文献   

12.
当讲则讲     
课程改革传递给老师们许多新的信息,其中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有不少地区在执行这一要求时,片面地追求教师应该少讲、学生应该多做,甚至有人提出教师最好“不讲”,希望学生都能自己去发现,任由学生自己去做。教师讲得稍多,或者学生动手时引导得稍多,往往被认定为“牵着学生走”,束缚了学生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丁金香 《青海教育》2002,(12):27-27
读写听说,读写是吸收,听说是表达。作为教师,既要培养学生合理吸收的本领,又要训练他们具有准确表达的基本功,培养、训练必须讲究阶梯性,要拾级而上,切不可拔苗助长。教材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依据,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师必须洞悉教材中各类课文的个性,充分发挥其作用,只有如此,方可有效地训练学生读写听说能力。在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时,就要把“文字技巧”和思想情操双方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视野,加强学生文化素养。培养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点拨、开启,把学生教得聪明起来…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为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阅读理念。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之一,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阅读教学“课程目标”还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防止离开具体文本进行所谓的讲解,新课程标准又进一步明确:“根据语境揣摩语句涵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涵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有一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尝试让学生大胆猜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反思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的弊端 我国现行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许多弊端,而主要的弊端是束缚、压抑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的传统教育仅把学生当作教育客体加以塑造,而不是当成社会的主体来培养。强调学生对家  相似文献   

17.
近读《人民教育》编辑赖配根老师在2004年《人民教育》第18期上的教学漫笔:“我曾经听过一些新课程的课,每次都能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更让人担心的是,有些教师和专家非常自觉地拒绝深度:精彩、深刻的讲授被视为不尊重学生,对课文的深度扩展被当做应试的产物。宁愿要肤浅的合作、讨论,也不要片刻的思维的沉静”。对此,笔者在深以为是的同时联想多多。我们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因为在…  相似文献   

18.
课改背景下的备课本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它是指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把自我的兴趣、爱好、生活体验及人生经历浸润其中而对文本进行独特的处理,从而赋予文本灵性,实现教师自身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传统初读教学环节作了深入剖析,指出其种种弊端,本着新课改倡导的理念,从“学生的发展、文本的特点、教学的设计”等角度,提出了“听读、自读、齐读、赛读、合作读、全文读、跳跃读、猜图读”等初读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