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时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刘旺、刘洋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随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顺利实现交会对接,完成了一系列太空实验任务。航天员们于6月29日顺利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2.
<正>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宣告中国航天员的33天太空任务圆满成功。当天的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在神舟十一号返回的特别直播中,用"二丫""十一郎"两个微博身份回顾了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从发射、对接到即将返回的过程。较早前的10月19日,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对接当天,央视《新闻直播间》也对这两个微博号进行了长达3分43秒的报道。而@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这两个账号,自  相似文献   

3.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1,(43):12-12,14,16
天宫神八二次对接成功 11月14日20时,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这次试验主要目的是检验组合体分离、飞船撤离功能和交会测量设备在阳照区的工作性能,并获取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4.
远望五号船是我国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主要担负战略导弹和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发射试验的海上测控通信任务。该船9次远涉重洋,6次成功停靠印尼、菲律宾、斐济等4个国家的港口,圆满完成了以神舟七号、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为代表的19次国家重大科研试验任务。远望五号船准确把握全媒体时代特点,利用停靠外港休整、外事访问等契机.多途径开展对外宣传工作,有效展示了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和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良好风貌,受到国际舆论好评。  相似文献   

5.
在“神七”成功发射并返回地面的同时,“神舟”八号飞船的研制工作也已逐步开展。 上海航天局10月1日宣布,作为“神八”核心试验任务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在地面试验中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播》2012,(7):100
从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至6月29日神舟九号返回舱顺利返回、航天员安全出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密切关注每一个关键时刻,中国之声、中华之声、华夏之声共进行5场并机现场直播,总时长达5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7.
王玉  乔武涛 《新闻前哨》2013,(10):84-86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从6月11日起,央视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推出了“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特别报道。在“神十”接下来15天的飞行里.通过媒体的报道观众了解到它出色完成了飞行任务并安全返回。从“神一”到“神十”,中国在不断刷新太空探索的新高度。而每一次媒体的报道.也体现出我国新闻报道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2,(23):12+14-15
焦点胡锦涛对话航天员6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与在太空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进行实时视频通话。这是中国进行载人航天工程以来,首次实现地面与太空在轨飞行器的双向视频通话。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于6月16日顺利发射,并于24日在航天员的控制下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首次手控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9.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新闻中心,是新闻媒体角逐的“战场”。从1999年那个深秋开始.这里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历次发射升空的任务。如今,在这个“战场”上.我们总会不经意间听到纸媒同行的小声嘀咕:“新闻直播如此透明.我们还能干啥?”  相似文献   

10.
《青年记者》2012,(19):23-25
2012年6月6月优异策划☆《再向太空行》,《中国新闻周刊》,6月25日,第22期简介:6月16日,神舟九号携三位航天员发射升空,这次首次承载了女航天员,并在空中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使中国  相似文献   

11.
韩勇  李波 《军事记者》2012,(8):22-23
在“神九”“天宫”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报道中,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牵头负责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工作,承担了主消息和重大节点的新闻报道任务,共在《新闻联播》发稿69条,中央一套、四套、新闻频道滚动播发共725次,首发145条,其中新闻背景链接64条,现场连线12条,中央7套《军事报道》发稿77条,同时还推出了《登天之路》等20集专题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广播》2012,(7):F0004-F0004
从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至6月29日神舟九号返回舱顺利返回、航天员安全出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密切关注每一个关键时刻。中国之声、中华之声、华夏之声共进行与场并机现场直播,总时长达5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13.
再向太空行     
《中国新闻周刊》2012,(22):22-23
太空又迎来中国人。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温柔拥抱,使得以实现载人飞行、空间交会对接为目标的这次行动离最终的成功,又近了一步,也让中国向最终实现建立独立自主的空间站的目标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始于1992年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迈步之初并不引人注目。然而,从1999年起,每隔一两年,中国便按计划发射一艘神舟并取得预定成功,从无人、模拟人、单人、多人,直至男女搭配、飞行器与太空实验舱的自动和人工对接,以及长达十余日的太空航  相似文献   

14.
南中国海诸岛的争端中,中国除了外交斡旋,两条新闻事件意味深长地锲入波诡云谲的海洋。第一条新闻——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手控交会对接、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举国关注的同时,仿佛是刻意表明"上九天揽月"与"下五洋捉鳖"的并行不悖,中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  相似文献   

15.
获奖理由仰望星空,感受荣光。这一年,中国科技成就的高度是在太空中标定的。6月24日,随着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交会对接成功,本已炫目的中国航天史再添华彩篇章,刘洋等三名航天员更是令亿万人情绪激昂。我们不该忘记,书写中国载人航天史诗的,必然是几代航天科技人薪火相传的团队。今天,我  相似文献   

16.
关注     
<正>宇航员变身特约记者全程直播"太空日记"10月17日7时30分28秒,"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按照计划,搭乘宇航员景海鹏和陈冬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将在2天内也就是19日前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高度为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交会对接,构成组成体。飞船在轨运行期间,景海鹏与陈东两位航天员将首次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身份,对他们的太空工作、生活情况,通过文字、音频或视频等方式持续发回报道,形成全媒体形态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7.
范炬炜 《军事记者》2002,(5):10-10,9
2002年4月1 日,“神舟”三号飞船顺利返回地面。作为《解放军报》的一名记者,我再次在现场目击了我国太空试验飞船的发射过程,又激动了一回。想起我有幸3次参加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三号飞船发射的报道,还真留下一些有趣的记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天宫一号发射升空,航天领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航天科普热也在国庆假期的京城悄然兴起;天宫一号发射和接下来的“太空对接”使得航空航天类图书再度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天宫一号发射升空,航天领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航天科普热也在国庆假期的京城悄然兴起;天宫一号发射和接下来的“太空对接”使得航空航天类图书再度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0.
王佳 《大观周刊》2012,(38):198-198
从古到今,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从未停止。神州九号“圆梦天宫”,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进步。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存在着诸多亮点.如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的出色表现可谓让人眼前一亮。那么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成为航天员?让我们一起从心理学的视角揭开航天员神秘面纱的冰山一角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