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剑芳 《班主任》2014,(12):13-13
一年级某班美术课,老师让大家练习画小猪。小朱一边听老师讲,一边模仿老师画完了小猪。看着自己画的胖嘟嘟的小猪,他觉得既欢喜又有点得意。这时候,他一抬头,看见Z老师正在巡视,忍不住想表达一下对老师的喜欢,于是在自己画的"小猪"后面添上了满意的新构思,写了这样几个字:"=Z老师"。Z老师看到学生竟把自己等同于一只猪,勃然大怒,立刻找班主任告状。  相似文献   

2.
蔡成德 《班主任》2005,(5):26-27
引言:办公室里的叹息 班主任工作越来越难做,已是不争的事实.平时在办公室,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感叹:"我都不知跟他说过多少次了,可还是……"也时时能见到这样的情景:在教师的办公桌旁,立着一个或几个低着头的学生,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地说着,学生要么一声不吭,要么一个劲地点头,当然也有人会发出几声抽泣、掉下几滴眼泪,可是当他或者他们一走出办公室门,马上就恢复了"英雄本色".看到这一幕,做老师的只能是一声长叹.  相似文献   

3.
一、现象点击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唉,这节课上得真吃力,学生一点也不配合,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思维一点也跟不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堂:教师提问的总是那几个"好"学生,师生之间一唱一和,一节课在顺畅流利中"默契"完成,其他学生成了"沉默的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市青年教师数学优质课评比中,一位教师的课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比赛内容是浙江版八上7.3.1"一次函数".该教师课上得非常轻松,关键是师生互动,学生显得很投入,因此效率高.我认为该老师备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重视了学生的参与.而在概念引导时又非常好地把握了"举三反一"和"举一反三"的关系,他的成功给我们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有很多的启发.一、一次函数教学设计1.概念引入观察1:描述图1中的变化过程,并列出y关于x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下午第二节语文课上,我正在板书,突然身后传来轻轻的一声“哇噻”,我扭头一看,坐在窗边的徐力正入神地望着窗外,看来声音就是从他的嘴里发出的。我不经意地往窗外一看,心中一惊,刚刚还艳阳高照的天竟然下起了鹅毛大雪,雪花又大又密,说实在话,这样的雪,我以前确实没见过。看到其他学生也都向窗外望去,我干脆对同学们说:“看就看个够吧。”学生愣了一下后,都一窝蜂地站到了窗口旁,“哇噻,好大啊!”“哇噻,这才叫下雪呢!”“哇噻,连操场边的树都看不到了!”一时间“哇噻”声此起彼伏。没想到,刚看了有五分钟,大雪竟戛然而止,阳光直射大地,学生…  相似文献   

6.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课堂:有的教师一味追捧现代媒体,课堂在声、光、电、色的"狂轰滥炸"下走向了华丽的虚幻美与形式美,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却得不到有效的培养;有的课堂,为了追求教学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非洲加纳的一所中学。一天老师走进教室,他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同学们,现在你们眼前看到的是什么?"学生们的眼睛毫无疑问地齐刷刷地盯住了黑点,共同回答:"一个黑点!"老师面露遗憾的说:"大家为什么总是把眼光集中在黑点上呢?"他继续说,"难道大家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不要这样只盯着‘黑点’啊!"这个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随后这位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画有一个不大的白点。他又接着问:"同学们,现在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自然这一次与上一次截然不同,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个白点!""太好了!"老师这次满意地笑了,"就应该这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应该要学会看到亮点,学会看到光明。"老师话未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8.
又是一声“阿爸”。没有比听到这更让武汉大学教师杨昌林乐呵的了。三十多年了,在武汉求学的藏族孩子们一直这样称呼他。75岁高龄了,人们还不曾在他身上找到“退休”的些许痕迹。珞珈山下,他那简朴的家成为藏族孩子们向往的温暖之地。“虽然无法扎根西藏,但回到内地帮助培养藏族学生让我不再遗憾。”杨昌林说。  相似文献   

9.
他不允许自己的校园里有一片废纸。偶尔看到地上的纸片,都要亲自弯腰捡起来。一天正在他弯腰捡废纸的时候,一位刚入校的儿童竟不知道他就是这个校园的最高首长,称他为“捡废纸的爷爷”。不料这一称呼,触动了人们的灵感。是啊!外貌平凡到了绝处、老实到了极点的黄舜  相似文献   

10.
星期六上午,兰图图打开电脑,屏幕上竟出现一个小小的动画人,拼命地向自己的方向奔跑而来,并不断地叫喊着:"兰图图,你这样写我是不公平的!……"兰图图吓了一大跳。这不正是自己写到习作里的"丁胜胜"吗?他怎么跑到电脑里去了?而且总是重复地说自己对他不公平。兰图图就朝着电脑大声地问:"丁胜胜,你为什么埋怨我对你不公平?"  相似文献   

11.
王志国 《中国德育》2007,(12):46-46
真正的教育是爱的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把对学生的爱蕴于心、溢于表,更要把爱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就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1.在亲昵的称呼中感受爱。教师对学生的称呼不但反映着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且影响着教育的效果。礼貌得体的称呼,可以有效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如:对闫梦婷同学,我叫她"婷婷";对闫梦晓同学,我叫她"小晓"。她们说:"我妈妈就这样叫我,我喜欢老师这样称呼我。"恰当的称呼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  相似文献   

12.
在学生作业本、练习册、测试卷中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3抄写成5:加法当作减法;题目要求画垂线,学生却画成平行线……对此,教师和家长也没什么好办法,只会感叹一声"太马虎".而细细思考这种"马虎"现象,发现与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有关联.我觉得,那便是阅读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教育中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不少学生对已学知识"不懂装懂,似懂非懂,说懂了但不会解题".我们称之为"伪懂"现象.这是由师生两方面造成的.一、"伪懂"的成因(一)教师方面1.课前准备备课时不备学生,脱离学生实际,教师洋洋洒洒地说完了一节课,部分学生则迷迷迷糊糊地听了一节课.  相似文献   

14.
一位教师教一年级"减法"开头课时,将课本中反映求剩余数量关系的"主题图"放大,挂在黑板上,对照这幅图进行启发谈话:"小朋友,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这幅图里画了那些东西?这幅图里面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一个学生说:"这幅图里面画的是飞机,停了两架,飞走一架."教师感到这样的回答不能令人满意,又让另一个学生回答,结果答话意思雷同.再换一个学生回等,答语仍无新意.这时,教师十分着急,只得反复要求学生一看再看,但学生依然看不出新花样.出于无奈,教师只好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下午最后一节的读写课,同学们都在安安静静地读书,我也坐在讲台上看着自己喜欢的书籍。突然,擤鼻涕的声音骤然响起,一声接一声。同学们停止了读书,我看到坐在最后的小杰,正拿着纸巾捏着鼻子使劲儿地擤,一看便知道他的鼻炎又犯了,同情之余调侃道:"你真跟小猪似的,不光长得像,声音更像。"话音刚落,他竟拿起手中的书,"啪"一扔,趴在桌子上"呜呜呜"地哭了起来,我一下懵了,同学们也面面相觑。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改以来,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经变成过眼云烟,师生交流、对话的教学方式成为主流。可是,有对话就够了吗?只要对话,课堂就一定活起来了吗?对话了,教师和学生就一定"幸福"了吗?在我看来,不是的。一线教学中,教师刻板地问,学生机械地答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教师将教参上的知识改成问题的形式,接二连三地抛给学生,学生们小组讨论。这样的课堂,看似教师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可是,师生之间缺乏真实的交流,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没有热情、没有兴趣,讨  相似文献   

17.
2002年,我教的首届小班学生升入四年级,他们已经能非常娴熟地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学习,有分工,有合作,秩序井然。记得有一天,在上《找规律》一课时,我发现有一个小组为了"沿圆形池塘边种树"的问题争论了起来,意见不统一,谁也没法说服谁。我灵机一动,写了一张小纸条递给激烈争论着的组长小舟。他看到纸条上写的"画一画"三个字,愣了几秒钟,马上从椅子上跳起来,大叫一声:"有了!有办法了!"他马上拿出草  相似文献   

18.
师生双方恰到好处的语言交际,对感情的交流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师生都要注意语言的修养,对于教师的要求应当更为严格.就说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吧,人们常常把它看成一个极普通的问题而不能引起重视,实际上,它是师德修养中的一项不该忽视的内容.我听过几位老师在大庭广众之中或课堂上,对学生只呼其名而隐其姓 听来很不舒服.本来,在有些情境中,只呼其名而讳其姓,可能会给人亲切感,教师在某些时候,如找学生谈话、家访等,这样称呼学生,也是可以的,而且学生也可能会从老师这样的称呼中感受到老师的爱而激起他们的尊师之情.但是,作为教师还应该注意到自己的身份和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篇问题设计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一、以"称呼"切入,问题设计用心巧妙稍有生活经验的人一定知道,人与人之间,抑或人与物之间,彼此关系的亲疏能通过称呼体现得出。即便是对同一个人或物,因为场合和情境的不同,人们对他(它)的称呼也会有所差异。本课教学设计,李老师就从作者对常春藤的不同称呼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找"称呼",依据情境释"称呼",透过"称呼"析情感,探究"称呼"揭隐征,不知不觉中,学生逐渐梳理出作者从卿卿"小我"迈向民族"大  相似文献   

20.
<正>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堂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之上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有的课堂气氛活跃,有的课堂拘谨而刻板;有的课堂和谐而融洽,有的课堂冷淡而紧张。"活"的课堂学生求知欲、表现欲强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融洽,课堂上不断有生成,不断有发展。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容易激发起成就动机和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