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中。多年来,学校全面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把"为学生成功人生铺路,为教师专业成长搭桥,师生互动,共建和谐校园"作为学校办学理念;把"管理高效、教育优质、特色鲜明"作为突破口,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北京市启动南城行动计划,使大兴区进入快速发展期。我  相似文献   

2.
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主要载体。在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建设"智慧型"校园,不断推进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数字校园的缘起、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智慧校园的五个基本特征和定义,认为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高端形态,是数字校园发展的理想追求。文章最后提出了支撑智慧校园建设的五种关键技术,即学习情景识别与环境感知技术、校园移动互联技术、社会网络技术、学习分析技术、数字资源的组织和共享技术。  相似文献   

3.
学校是社会进步与学生成才的重要载体。随着信息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构建"智慧型"校园,继续加强把学校作为主体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智慧校园的内涵与优势,最后还描述了支撑智慧校园建设的几种比较重要的技术,分别学习情景识别与环境感知技术、学习分析技术、数字资源的组织和共享技术。  相似文献   

4.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智慧校园建设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构建智慧校园首先要对智慧校园的内涵、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和意义及其建设的主要内容展开探讨,在分析智慧校园的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论述智慧校园的体系架构,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智慧"一词由来已久,多指人类的智谋才能,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许多事物拥有了"聪明才智","智慧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焦点,便是其中的代表。"智慧校园"的提出缘于"智慧地球",2008年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题为"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议程"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2009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对这一理念给予积极回应,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并引起全世界的轰动。而至此之后,国内不少的学者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以及其建设框架,它的出现引起了教育业内的广泛关注,认为它将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纵深发展的有力推手。本期热点我们邀请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陆以勤教授、紫旭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邓健鸿,就智慧校园的概念、特征、建设与应用展开对话,以启发我们探索象牙塔的智慧之路。  相似文献   

6.
伴随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智慧教育 已经变成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坐标。目前,城乡结合部学校教育 发展情况并不容乐观,因而必须要进行智慧校园建设。所以,本文通过对智慧校园内涵和特征的简单概述,分析了城乡结合 部学校教育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情况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智 慧校园建设促进城乡结合部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途径,以供 参考。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校园是以学校为对象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及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数字化和计算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校园定义 校园信息化(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使用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近年来抓住校园扩建的机会,未雨绸缪,提早规划,以教师的实际需求为依托,以"三用"为突破,抓住重点,凸显特色,切实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给农村学校带来新的生机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美华 《教师》2011,(29):120-122
一、引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在社会各个行业领域不断深化,作为教育科研的主要部门,高校在建设信息化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信息化在学校教学、科研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图书馆工作,由于其存在的数据量大、资源多样、业务流程较为简单,特别适合利用信息化提升图书管理和利用效率,在前一轮的数字校园建设浪潮中,  相似文献   

11.
卓毅 《现代教学》2008,(3):69-70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将现代教育理念、教育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渗透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智慧教育是新时期数字资源及教育产业的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路径,以"智慧"作为教育发展和技术变革的关键指向,从教育内容、教育架构、教育生态来看,智慧教育具有阶段化的递进规律,可以分为以知识模块构建为内容的智慧课堂、以知识总量扩容为重点的智慧校园、以共建共享机制为核心的智慧环境.基于阶段化特点,智慧教育发展应遵循"体系、规模、...  相似文献   

13.
当今信息时代,各国都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学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运用信息技术建设校园网,营造网络文化氛围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途径。数字化校园将成为学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道德品质、创造能力的新环境,也成为学校管理、向社会宣传、学校与家长沟通、师生沟通的崭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首先与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2012年北方一座城市主管文教的副市长邀请包括笔者在内的一些专家去帮助他们解决一件事情。这座城市北部区县的几百间教室要安装信息化设备,本地的教育信息化专家、校长和教师对配备什么样的设备各执一词,认为电视和投影仪各有利弊,很难选择。领导希望来自外省市的专家能协助解决这一问题,并带着专家们参观走访了3所配置不同设备的学校。专家们通过实地考察、评估,拿出了多套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面临全方位变革的大趋势下,数字校园建设不但是高等学校现代化治理和实现"双一流"的重要路径,也成为国家教育信息化整体推动和全民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明确要实现数字校园覆盖全体学校,并将"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列为八大行动之一.基...  相似文献   

16.
高校信息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信息化的建设对于高校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智慧校园就是在这个背景提出的,它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安全、环保节能、便捷的校园。高等院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成为研究热点。分析智慧校园的概念,调研高等院校的智慧校园建设现状,通过文献、实地调研,提出一个高等院校智慧校园的概念模型,构建一种高等院校智慧校园体系构架。在此基础上,分析具体一所高校的智慧校园的实践,总结一套高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规律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网络》2012,(7):49-51
建设概要 数字化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阶段。它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学校环节(包括实验、教室、设备等)、资源(如公文、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相似文献   

18.
丰师附小始终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跨学段、跨学科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记录、评价和管理,打造智慧课堂,建设数字校园。  相似文献   

19.
2004年3月10日,松滋市教育局在西斋中学举办了名为“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整合课堂教学”的研讨会。本文是该校校长科爱国在研讨会上的一篇发言稿。读罢全文,令人颇受感动。文章用非常朴实的语言介绍了西斋中学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学校的软、硬件设备从无到有,并确立新课程背景下“建数字校园、办无疆学校”的办学理念的过程。其间,每一次设备的购置、更新、学校都没有负责,老师没有抵触,家长没有上访,这对于一所农村学校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20.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是一种创造性、超越式的系统变革活动。作为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校长,更应不断地根据时代的需要调整自己的素质结构,除了使自己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广博的科技素质、锐意进取的创新素质外,还要有现代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才能真正率领学校不断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这种"一把手"负责的规制管理中,学校校长扮演看学校信息化的管理者、领导者、创造者、服务者等多重角色,对学校的现代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们与多位校长的接触采访中,我们已经发现这些离教育教学一线最近的基层管理者们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及其运用的思想与行动已经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