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什么是好课     
新课程的最终效果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课堂教学的改革,就不可能有新课程的真正实施。新课程视野下的“好课观”,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改进具  相似文献   

2.
未必是好课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以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方式去发现,去掌握知识和体验学习过程。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算得上是“好课”。在这节自然课中,老师为学生设下了一个又一个“圈套”,可是学生却很“机灵”地不往里钻。老师为了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试问,这能算是真正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吗?这样的课能说是“好课”吗?不是!这样的课恰恰是我们课改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假象课堂”,看似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体验过程,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达到课程改革标…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好课     
《科学课》2005,(10)
这个问题之所以要研究,是因为它主要不是用来评价哪个老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导向而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不仅是刚进入新课程的老师常常提出“科学课怎么教”的问题,即使是一些原来上出过有影响的课老师也说:科学课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上了。这都反映出对“什么课是好课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好课     
这个问题之所以要研究,是因为它主要不是用来评价哪个老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导向而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不仅是刚进入新课程的老师常常提出“科学课怎么教”的问题,即使是一些原来上出过有影响的课老师也说:科学课越来越不知道谊怎么上了。这都反映出对“什么课是好课”拿不定把握。谁都想上出好课来,但是怎样上才算“好”,里面的文章就多了。对一个课的评价,由于各人所持的标准不同,结果往往会不同。原因也正在这里。  相似文献   

5.
目的与手段是一对古老的哲学范畴,两者的统一在当代中国获得了现实的含义.坚持以人为本,应当坚持人是目的和手段有机统一的认识,具体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相对于物,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即使在为了人而创造物的环节,人仍然是目的;二是相对于人自身、他人和社会,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人是实现自身目的的现实力量,但需将人作为手段与物作为手段区别开来.把握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对在现实的社会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一、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的问题,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教学要对生活资料作潜心挖掘,所选择的故事、视频等资源都要是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以学生已有知识、情感和经验为基础,为其主动建构和积极体验服务。生活化情境创设要遵循“四性”。一要遵循主题性。  相似文献   

8.
预设与生成是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们普遍关注和关心的教学问题.也成为许多教育者课堂观察的重要观测点。因为预设是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良好的教学技能和基本素养的重要体现.而生成则反映出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智慧.体现的是对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尊重。当然,预设与生成也是困扰很多老师的问题。预设过于精致、细腻。就无暇关注生成,而一味沉浸...  相似文献   

9.
宋春辉 《考试周刊》2010,(39):184-185
要上好一节物理课,不能靠个人单枪匹马,一定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通过集体备课的反复打磨可以使课堂更完善、更优化;能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事业成长。  相似文献   

10.
预设与生成是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们普遍关注和关心的教学问题,也成为许多教育者课堂观察的重要观测点。因为预设是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良好的教学技能和基本素养的重要体现,而生成则反映出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智慧,体现的是对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尊重。当然,预设与生成也是困扰很多老师的问题。预设过于精致、细腻,就无暇关注生成,而一味沉浸在生成之中,又往往完不成教学任务,甚至可能偏离教学目标。如何理解预设与生成,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这是一个颇值得探讨的话题,但又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问题。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里不妨套用一下:平庸的课是相似的,好课各有各的精彩之处。首先,语文课必须以语言教学为中心,这是好的语文课的前提。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这里的“统一”不是一种简单的对等与平衡。工具性是语文的根本属性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属性,工具性为语文所特有,而人文性则为众多人文学科所共有。在义务教育阶段面对中小学生,语言文字的教学始终是语文课的核心任…  相似文献   

12.
近期,安徽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观摩评选在蚌埠举行,笔者躬逢其盛,观摩了几十堂课,受益良多。虽然不能说这些课每节都是精品,但也确实有不少闪光出彩之处,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给我们以启发。这些课凝结着参赛教师及众多教师的辛劳与智慧,经过巧妙地构思和精心地打磨,才炼成这样优质的好课。一、教学设计:简洁而新颖教学设计要求"一根筋"。我们很多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往往贪多求全,恨不得每一处都要  相似文献   

13.
语文好课怎么认定,历来并无一个统一的标准。除了评定好课的技术标准,如教学目标清晰,教学环节组织严密,法定教学任务落实到位外,那么,就一堂语文课而言,什么样的语文课才算是好课?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发现语文好课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可以那么轻率的认定。一、好课认定的误区受历史沿革的影响,认定语文好课看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看重问答形式的表面热闹。但我认为语文课上落实基础的使命是培养起学生自主落实基础知识的责任与  相似文献   

14.
15.
<正>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但在操作层面上,一线的教育者和研究者感觉不尽相同。以教学评价来说,由于教师、学科、地区、学生群体、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差异,"好课标准"的"个性"色彩非常突出,人们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正>一、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的问题,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教学要对生活资料作潜心挖掘,所选择的故事、视频等资源都要是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以学生已有知识、情感和经验为基础,为其主动建构和积极体验服务。生活化情境创设要遵循四性。一要遵循主题性。选择的内容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有鲜明的主题性。二要遵循现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一名教师,上好课是衡量教学专业基本功是否过硬的重要标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应该能上得一堂好课。当然,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绝非一日之功。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和实践。一、做一个勤奋的学习者众所周知,每一堂课都包括三个阶段: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这里先谈谈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相似文献   

18.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就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关于好课,笔者有几点思考。首先,语文课必须以语言教学为中心,这是好的语文课的前提。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这里的“统一”不是一种简单的对等与平衡。工具性是语文的根本属性,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属性,工具性为语文所特有,而人文性则为众多人文学科所共有。在义务教育阶段,面对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个问题,在教学论界展有争议,尚无定论。(关于这个问题的争鸣概况,参考李如密《教学艺术的争鸣》一文,见张武升主编《教学论问题争鸣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十章。)虽然许多学者一般倾向于“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个观点,但对教学中科学性和艺术性怎样体现及二者如何具作统一在一起,还须进一步探讨。本文试从教学诸多方面科学性和艺术性各有侧重这一角度来谈谈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具体的全方位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课,才能称为好课呢?作为授课教师需要知道,听课者、管理部门也需明白.在开放性的教育大环境下,要回答这个问题是有难度的,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它、研究它、回答它,以利于在教学中更好的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新课改地要求,让新课改更顺利、更健康、更深入地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