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公民道德权利是公民社会建构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公民社会初步形成,但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公民道德权利严重缺失。因此,强化公民权利意识、培育公民公共精神、健全公民权利保护机制是构建公民社会和维护公民道德权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晖 《焦作大学学报》2008,22(1):127-129
权利与权力的辨析是民主宪政的基本问题,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国家权力是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当前存在的很多问题,归结其历史根源都是由于中国传统政治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失衡所造成的。通过研究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失衡的历史状况和原因,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对于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民是一个集权利、义务与责任于一体的主体性存在,其内涵的根本指向是公民权利。公民教育是公民身份认同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公民意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市场主体具备公民意识,即"理性意识""平等意识""敬业意识""权利意识""诚信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寻找经济生活中的公民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公民意识,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民权利的享有和行使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包括公民权利平等的原则、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公民权利不得滥用的原则和公民权利与时扩展的原则。我国公民在享有和行使其权利时存在如下的问题:地位的平等事实上的不平等、重实体权利轻程序权利、重硬权利轻软权利、重"小我"权利轻"大我"权利等。要推动公民权利的发展,一是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二是要培养公民理性的权利意识,三是要与时扩展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身公民身份、公民权利和公民责任的认同 ,这种认同能够升华为自己对所属国家和社会的情感 ,并把这种认同和情感付之于实践 ,既享有权利 ,又履行义务。公民意识主要包括民主平等意识、法制纪律意识、爱国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等。公民意识所体现的核心思想是民主与平等。当然 ,公民意识也是有阶级性的 ,资产阶级国家的公民意识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意识有着实质上的不同。我国在新中国建立之前没有公民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宪法才确认“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国…  相似文献   

6.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党在十七大上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新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生态建设等能否顺利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实现,都离不开而倚赖公民意识教育,成熟的公民意识是这一切的根本保障。作为党在新的历史条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经历了在传播和模仿中启蒙、在革命实践中觉醒、在探索中扭曲、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并充分发展等过程.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主制度的完善、法律制度的健全以及公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过于强调义务与责任造成"义务异化",并忽视公民权利意识,这导致公民品质的丧失。权利与义务之间本是矛盾存在,但另一方面,义务却又是权利的衍生体,有权利才有义务;对义务与权利的不同侧重在公民教育中也会形成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我国公民教育应坚持权利优先性,进行全民"权利启蒙",同时培养公民责任意识,达到权责共生,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公民权利意识的意义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中,增强和维护公民的权利意识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当今社会公民的权利意识非常淡薄。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提高公民权利意识问题:一是要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二是建设宪政民主,维护宪法权成;三是在法制宣传中加强对公民权利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四是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0.
道德权利是公民主体最基本的社会权利。但在实际生活中,公民道德权利却严重缺失。公民社会为公民道德权利的实现提供伦理支持并赋予制度性保障:公民权利意识是公民道德权利建设的前提条件:公民公共精神是公民道德权利建设的精神保证:公民权利保护机制是公民道德权利建设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何为公民?公民应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我国已经签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相信很多中国公民对此并不了解。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自中小学教育阶段起,便片面强调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中小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目前我国各地虽在中小学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程,但其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应达到的教育目的远远不能适用中国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和民主制度的推进,以及我国立法在公民权利方面的完善,有必要加强我国中小学生的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2.
略论在新形势下增强公民权利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增强公民权利意识是法治社会的文化根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防止和遏制腐败的锐利思想武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当今社会公民的权利意识淡薄。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提高公民权利意识问题:一是必须严格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二是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三是加强对公民权利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四是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3.
叶飞 《教育科学》2014,(1):7-12
"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在当前获得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治理"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治理权利的共享,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协商、对话、合作以及公民伙伴关系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扩大和提升学校的公共利益,培育学生的更为健全的公民品质。因此,学校"治理"与公民教育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有机联结的关系,学校组织的治理型建构可以为公民教育提供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制度保障,而公民教育则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治理意识,提升他们的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治理的发展。基于"治理"理念而建构起来的公民教育,不再是灌输式、概念式的公民教育,而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的公民教育,它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使学生成长为治理型的公民。  相似文献   

14.
论迁徒自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迁徒自由是公民一项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此项权利不仅为世界各国宪法所确认,也为《世界人权宣言》和《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确认。宪法对公民迁徒自由的规定是指公民具有自由择居和自由出入国境的自由,国家为维持公共秩序和保障国家安全可以在不违背宪法自由精神的前提下制定法律对之加以必要的限制。我国现行宪法没有规定公民的迁徒自由有其历史和经济方面的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宪法重新确认公民的这一权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一、公民教育的涵义 《简明中小学教育词典》(2000年版)称"公民教育是旨在使人们成为健全公民的教育。最广义的公民教育可指个人成为一个健全公民的所有教育。次广义的为旨在形成符合社会所需的品性教育,主要包括公民意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性格教育等。狭义的仅指公民意识(包括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6.
公民权利建设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提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当前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逐步建立,这个问题的讨论也重要,许多学者已进行过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基本搞清公民权利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但对民权利建设首要任务方面,还有许多争议,而这又是公民权利建设的关键,正因为认识上清楚才导致我国这么多年来还未形成一个完善的公民权利体系.笔者就此也想提出自己的以求教子同仁.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基础是公民权利的理念,它所直接对应和满足的是公民的社会权利。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公民社会权利的主要手段,同时公民社会权利的实现在改善民生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通过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实现公民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8.
公民意识教育的起点应注重公民权利教育及与公民义务教育相结合,充分体现公民的权利平等原则,同时有效开展公民的义务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应注重公民的法治信仰教育与公民伦理教育相结合。任何良好的法律无不蕴涵和体现着当时社会的伦理要求,将对公民的法治精神信仰教育与公民伦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当前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权利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是民主法治的文化根基,是国家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我国公民权利意识开始进入启蒙发展阶段,但也因种种原因而历经曲折。在这一发展历程中,我国公民权利意识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发展特点。如:公民权利意识被"植入"痕迹明显;抗干扰性较弱;非均衡发展;互联网加速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的蓬勃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1982年宪法颁布以前制定的三部宪法均规定了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但1982年宪法却做出了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宪法规定上的上述转变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它涉及到国家利益和公民权利的平衡问题.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受教育的法律性质有可能再经历一个由"权利和义务"到权利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