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尔斯泰虔诚地相信上帝,对老子之道非常推崇,他认为老子的"道"是指与通向上帝的"道路",多次引用老子的道论印证自己的上帝观。托尔斯泰如此认识是因为二者存在相似性:"上帝"与"道"都具有本源性,"上帝"之意志和"道"之规律都具有必然性,"上帝"之门与悟"道"之路都依赖直觉排斥知识。但是,不同文化下产生的思想是存在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之神仙道家思想以合道成"真人"信仰为终极追求,以道家的"道"为本体与本源范畴,以道论为纲领统领神仙、阴阳、方技、儒、墨、法等各家学说,形成了自己的融神学与人学、理性与非理性、入世与出世为一体的宗教性的自我内在超越的神仙修炼理论与实践的特色思想体系。这一独具特色的神仙道家思想对当代道教的建设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宋明理学的思想体系中,胡宏的观点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他建立起的是以“性”为本体的理论框架。从天地万物由性而立、心维天下之理以及尽心成性几个方面对其心性论进行系统的阐发。不仅强调了性为万物之本的本体性,同时也强化了心的主观能动性。在此,性为心存在的根据,而心的主观认知性也反作用于性,使性得以彰显。胡宏的思想在整个宋代理学的发展道路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成就与贡献都是我们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4.
浅谈老子“道”的哲学及其本体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道论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基本范式及其思辨特征,而这一理论建树的奠基者即是老子。本文首先论述了"道"哲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含义,一即"道"是"先天地生",为宇宙万物生命的本源,二即"道"无法用语言、言说来表达。然后对"道"的本体论做了简单的探讨,最后得出老子"道"的哲学及其本体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界普遍认为,王阳明为心学发皇者.而阳明之所以将心学发挥到极致,与陆九渊、杨简心学思想的启拨有密切关联.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对经典的态度、对“心”的理解、对“格物致知”的认知、对“知行”关系的解释等四个方面思想,同时也吸收了杨简关于“心”、“意”、“道”以及六经等四个层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生与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与人生矛盾。先秦墨家的生死观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即"强力、非命"的生命观,"万事莫贵于义"的生死价值观以及"节葬、明鬼"的丧葬祭祀观。墨家的生死观既体现了对人生命存在的肯定,又强调了"舍生为义"的献身精神,同时更着重突出了"节葬、明鬼"对生人之利的意义,具有功利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老子》一书饱含智慧和人生哲理,虽然《老子》以"道"贯之,论及"身"的不多,但老子并没有轻视身体的地位和作用,而是强调"贵身"的思想。老子的身体观通过"无欲无求"的修身功夫,和"没身不殆"的精神追求,达到"道身合一"的最高境界。老子的身体观是"贵身"和"无欲"的对立统一,对当代物欲横飞的消费时代具有警醒和启示效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从"孝悌"、传承、文武双修、"侠义"等武德伦理观及"蔡李佛"拳传授观,修炼之"法"与"术"诸方面对陈享武学思想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陈享作为"继古开今"的一代宗师,其武学思想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与"儒、释、道"思想的融合,具有历史的必然性。陈享的武学思想对审视传统武术文化、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传统南拳文化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语》中孔子谓"不安"为孝为仁,自此孝、仁就成为活生生的人的感觉,仁孝之心就以"不安"为显现和发展的出口与通道。孟子将"不安"推及于人之"四心",由之"不安"成为五常本根。经几千年影响,孝的"不安"之心,已渗透融化生成为五常的"自然属性",甚至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自然属性"。"不安"之心泯灭,五常就成为没有灵魂的空壳,不能为人所体悟感知。不理解"不安",抑不可理解五常。  相似文献   

10.
"即心即佛"是禅宗的重要禅学命题,马祖道一对这一命题自觉进行了论证,并成为他禅学思想的标帜.南泉普愿提出并详尽阐释了"心不是佛,智不是道"的禅学命题,这是对马祖道一"即心即佛"命题的修正与发展,旨在纠正"即心即佛"所带来的"错将妄心言是真心"的"认贼为子"之"相似般若"现象.南泉强调"大道无形,真理无对",真正的"大道"非见闻知觉之心所能体认.在扬弃"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命题的基础上,南泉提出了"平常心是道"这一重要禅学命题."即心即佛"、"心不是佛"和"平常心是道"这三个重要禅学命题,构成了南泉普愿较完整的禅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两汉之际"道"之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即"道"向万物靠近的趋向,而促使这一趋势得以可能的原因在于作为"道"之分身的"一"的出现,而"一"的出现又加速了"道"万物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庄子语言哲学的最大贡献不仅在于发现了语言的局限和困境以及语言的痛苦和快乐,同时还在于他以极大的勇气用他并不信任的语言去言说无法言说的"道",即"言无言"。以"三言"为代表的诗性言说方式对中国文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最终构筑了中国文论的诗性体系,使中国文论具有了强烈的诗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语法学家将英语动词的时态解释为"表示时间区别的动词语法范畴"。"多时态"的支持者和"双时态"拥护者都试图证明时间和时态的一致性,这样无疑削弱了他们的定义的解释力。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文章将时态定义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与参照点之间的关系的语法范畴"。以奥古斯丁和柏格森的时间观为哲学理论,文章提出"统一时态"的观点,认为英语只有一种时态,即现在时态,它包括"现联时态"和"现距时态"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4.
从孝德的养成看,先秦儒家认为是天经地义;颜之推则认为父母威严而慈爱是前提条件。从事亲的内容看,先秦儒家认为敬亲、顺亲更为重要,强调精神事亲;颜之推认为养亲最重要,强调物质事亲。从事君的内容看,先秦儒家重视以"心"忠君;颜之推更重视以"才"忠君。从事死的规定看,先秦儒家要求厚葬,并祭之以礼;颜之推反对厚葬之风,并且主张不必拘束于烦琐的祭祀之礼。  相似文献   

15.
"思无邪"是孔子对于《诗经》诗品的总体概括。孔子的意见有其所本,他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在极为实用的现实动机基础上依据个人的经验对文本所进行的一种主体"误读"。在承袭孔子意见时,后世解读者对于"思无邪"往往进行了进一步的道德化处理,将其和"诗言志"或"文以载道"并置并确立为文学批评的基本标准,从而于批评的内部制约了中国文学可能的新变。传统文论进行现代转换,以今天的眼光观审,孔子的"思无邪"认知最起码有如下三点可作当下思想资源:一是宽容精神;二是节制要求;三是创造性强调。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学方法,探讨高校《中国税制》的教学改革既必要又可行。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并在吸收他人好的教学方法基础上,首创"双基四实"牵引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环节上强调"实"字当头,以"实例"为始、"实务"为重、"实用"为主、"实效"为本,通过"四实"牵引教学之法,强化以实例说税,逐渐将实务、实用与实效落到实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税收实务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职教界,学者蒋乃平是"宽基础"的倡导者。然而学者张健先是用"建筑学基础观"反对"宽基础",后来又提出"根基础"的概念与"宽基础""划清界限"。经过研究,认为"宽基础"和"根基础"都属于生物学基础观,不能推出"根基础"来否定"宽基础"。之所以强调打造"宽基础",其目的是为职校生的长期的具有可变性的职业生涯服务,提高职校吸引力。这样的"宽基础"是职业教育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检验概率理论和双重结构模型的"形式"与"内容"两种判断标准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运用不同的条件命题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概率理论与"形式"和"内容"两种判断标准的观点存在一定的重合。概率理论和两种判断标准都可以对条件推理的结果进行很好的解释,但各自也都还存在着不足,而两种解释则刚好可以互补一方的不足对条件推理结果进行更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价值的角度对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武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武术的发展都是以追求"教育价值"为核心;都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都强化着"榜样力量"的示范作用;都注重以"运动实践"为载体;都以强化"过程教育"为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价值是美善而令人欣羡引起希求者,"价值"本身却是无可知遇的理想。然而,也就是因为如此,人们永不止息地追求更大价值、朝向更大价值进展!只是,往往价值并非那般客观显然,需要有心人在现实上的披露。不消多说,众人皆明,墨学的价值是全面性的,只是如何将之落实于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以利所处社会之进展,的确乃我辈之责。笔者长期从事医学人文之教学与研究,深感当今医学界仍是科技挂帅(自然科技为典范),以"实利"(私利)导向的价值创造与成就。纵使在过去以生理、解剖等科技为主导的生物医学,逐渐走向以"人"为核心的思考,如本校(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即标举"医人、医病要医心"之宗旨从事医学教育,欲将医学拉回现实,真正地着落在医学的对象身上。只是,医学界这样的一番努力,笔者总觉少了一颗"心"去凝聚医学的魂魄,以致医学人文的相关思考仍在于"技术"层面的探索,终无法真正深入医者之心,雕塑人文之氛围。笔者发现,墨学以"兼爱"为核心,展现出"务实"、"宽容"与"无私"之精髓,正可以充实当代医学之"心",召回医学的三魂七魄,建构真正以"人"为核心的医学氛围。本文并非针对什么问题进行探讨与解决,而是在于人的医学之根本疑惑上的省思,基于墨学"兼爱"为核心,由"务实"、"宽容"与"无私"之精髓的思索:"务实"正得以将焦点聚集在面前的"这个病人"身上,顾虑到眼前的这个"人",而非抽象医学科技理论的涵盖;"宽容"正得以与面前的"这个病人"一体相系、感同身受,顾虑到眼前这个"人"的感受,而非仅专注于"疾病";"无私"正所以一视同仁、视病犹亲,顾虑到眼前这个"人"的一丝一毫,不因亲疏远近而有所改变。以期建构当代医学人文之核心价值,成就墨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