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接受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影响和制约投射到接受主体的内心,便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接受心理。本文将接受心理分为认知接受心理、需要接受心理、情感接受心理、行为接受心理四种基本类型,并探讨了各种接受心理在受教育主体接受过程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张爱玲重新被精英阶层和大众阶层认可和接受,一是由于其作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精英阶层和大众阶层各自不同的审美需求,二是由于文化接受的样式由原有的纯文本接受转化为传统的文本接受和影视接受相结合的综合接受,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张爱玲的文化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注重道德接受心理研究的理论及现实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注重道德接受心理研究才能有效提高学校道德教育效果的新思路,并提出了道德接受心理研究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即注重接受主体“前在性”的道德接受心理倾向、道德接受心理障碍以及道德接受心理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问题本质上是接受主体的接受问题,作者通过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主体的接受特性、影响接受主体接受的个体与社会因素,提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     
六十年代中期,在西方文学研究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理论流派——接受美学,又称为接受理论、接受研究。近几年来传到我国,并产生了广泛影响。接受美学的理论基础是新的阐释学,在德国发展成为接受美学。汉斯·罗伯特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很大的程度和学生的接受情况有关,所以说接受就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当前,很多学者对思想政治接受学习的研究非常的局限和不深入,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的内涵出发,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特征,影响学生接受的因素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障碍原因和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以便促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从接受理论来看,是缘于忽视了接受主体的个性特点和需要,从而表现为接受主体的接受程度不理想,革新势在必行。由此,从接受理论角度,应在接受主体需要和接受主体差异及激发接受主体意识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合理接受网络协作交流工具,能提高师生交互效果,促进协作效率。为探讨网络协作学习中影响学习者接受交流工具的主要因素,本文根据技术接受模型(TAM)理论,提出了基于TAM的协作交流工具接受行为模型,并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特征、任务特征和个体差异显著影响个体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学习环境显著影响个体的感知有用性和接受行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接受意愿,而接受意愿又对接受行为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从实证角度对协作交流工具接受行为模型提供了支持,也为优化协作学习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活着,是为了感谢生命的恩赐;活着,是为了接受,也是为了给予。给予,接受,不同含义,同等重要。当精子遇上卵细胞,神奇的生命便诞生了。小小的我们,在母亲的腹中安然度过了温暖的九个月,汲取母亲的营养,聆听父母的呢喃,以不时的胎动回馈父母的关爱。生命伊始,我们便在不断接受,接受生命的恩赐,接受父母的关爱,接受阳光空气,接受春风冬雪,接受世上的一切美好。  相似文献   

10.
西方接受美学的传入,为古代文学接受史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古代文学的外传与接受研究在研究领域一直处于薄弱环节,本论文就白居易诗歌传入日本,以及在日本的接受情况做了梳理,意欲探求出白居易诗歌作品在日本被读者审美接受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型接受观从其特质上来讲,它深刻地反映了接受活动在接受关系上是教育者与大学生的统一,在接受内容上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接受反映上是受动与能动的统一,在接受结果上是内化与外化的统一,在接受过程上是渐变与突变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鲁迅直接接受了弗洛伊德 ,而又通过厨川对弗氏的改塑间接接受了弗氏。鲁迅直接接受了陀思妥耶夫斯基 ,但又通过芥川龙之介而发生了对陀氏的间接接受。日本文学的新形态由于深受西方文化浸渍而蕴含西方文化质素 ,鲁迅接受了日本文学 ,又通过近现代日本文学而接受了西方文学。但从总的创作风格而言 ,鲁迅更接近俄罗斯文学而与日本文学相远。鲁迅与日本文学的相似之处更多的只是在具体的表现技巧上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写作《史记》时,明显接受了屈原及其作品的传统。他不仅接受了屈原浓郁的抒情色彩,而且接受了屈原的文艺思想和其独具魅力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接受史注重对接受者“主体性”的研究。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唯物史观满足了中国早期知识分子这一接受主体所面对的“中国向何处去”的方法论期待,契合了当时以中国传统哲学为认知基础的社会心理,具有在近代中国得以被选择优先接受的历史必然性。此外,进化论思想也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更好地理解与接受唯物史观搭建了桥梁。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唯物史观在中国得以优先被中国早期知识分子选择与接受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着意于文学的接受研究、读者研究、影响研究,其充分肯定了读者作为文本接受对象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了期待视野在接受活动中的积极意义.这对语文教学特别是文学教学具有重大启示,同时它也对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经历了晚唐五代的寂寞之后,在北宋立国之初,柳宗元的散文首先迎来了接受史上的第一个春天,然而他的诗歌直到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梅尧臣才被发现和接受。梅尧臣对于柳诗传播接受的开创性在于:初步改变了对柳宗元的接受态度;开拓了新的研究方法;充分肯定了柳诗的艺术价值并对其加以学习和效仿。两人相同的身世遭遇和永不放弃的仕途精神是产生接受的个人原因,“平淡”的审美情趣是对柳诗接受的时代大环境。  相似文献   

17.
教学环境是一种对话环境,对话表现在师生之间,要体现师生的相互理解。理解教育理论倡导师生的相互理解,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在这种对话环境中,接受才是更为重要的,理解并不能保证接受,理解了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接受学生的一些表现。文章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情境下,分析了理解与接受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当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理解与接受的缺陷,并提出教师理解与接受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8.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与传播结下了不解之缘,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数次深刻的历史性变革。而传播方式的变革,也对历史文本读者的接受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口语接受、文字接受,到印刷接受、电子接受,再到现如今数字化网络接受,而由此带来的"思想自由与解放"也使更多人参与进新的写史读史当中,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历史做了全方位的记录与体悟,这使得呈现一幅立体的历史画面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接受理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接受理论的历史考查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借鉴接受理论的可能性 接受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现象之一,人类对待与自己有关的问题都有一个是否接受以及如何接受的问题.接受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接受理论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接受美学.由联邦德国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康斯坦茨学派所首创.它把文学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读者是带着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感情来阅读的,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与读者心中形成的形象并不一致,这就是一千个读者心目中会形成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认为作品美学价值的实现是读者参与创造的结果,离开了读者的审美接受,作品就没有意义.于是就产生了接受美学,把接受问题作为一门学科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20.
道德接受是由传导者、道德接受客体、道德接受媒介、道德接受主体组成的结构系统。该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道德接受的主体心理机制:道德需要是道德接受的动力机制;内化和建构是道德接受的运行机制;情绪体验是道德接受的催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