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7月.17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首批初中毕业生面临毕业和升学.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以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实验区进行了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且作为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是改革的三大突破点之一.是改变以学科考试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依据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2005年中考改革的总体思路,强调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3.
《宣武教育》2005,(4):45-45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2005年中考改革的总体思路,强调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南宁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南宁市在2004年中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课改实验区的实际,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制定了2005年《南宁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并把评定结果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以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今后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初中毕业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奠定基础。一、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等级评定标准2005年《南宁市初中毕业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下称《评价方案》)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日前,自治区教育厅就推进全区中小学校考试制度改革,逐步规范我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初中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向全区各市教育局下发了《2O06年广西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要求各市认真贯彻执行。自治区教育厅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干部、教研员和中小学教师骨干认真学习《指导意见》,并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本市初中毕业生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指导意见》指出,课程改革的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  相似文献   

6.
《云南教育》2005,(11):11-11
浙江省的余杭、北仑、义乌3个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将率先“试验”——分数不再是升学的惟一标准,将成为现实。浙江省教育厅近日出台的《浙江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改变以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衡量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和高中招生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3方面力求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当前,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一些地方已经出台的中考改革方案中,绝大多数都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与升学挂钩,或作为重要的标准和依据。对于这一举措,社会议论很多,因为这种改革从科学性、公正性和合理性上,都不能给出让人足以信服的理由,相反人们有着太多并非多余的担心。下面笔者将根据教育部“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项目组撰写的《对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的分析与思考》(简称《分析与思考》)及《初中毕业生综合评定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对这种改革的合理性大胆进行质疑,以期引起人们更深…  相似文献   

8.
《福建教学研究》2004,(5):1-1,4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下称“纲要”)和《关于中小学评价与招生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下称“通知”)精神,为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定和高中招生录取三个方面取得突破,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余杭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区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顺利地实施了《余杭区2005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圆满地完成了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等各项改革任务。新的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业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学业考试评价,又是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简称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11.
朱慕菊指出,2004年,在17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将有首批初中生面临毕业和升学,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实验区两年课程改革、评价与考试改革探索的基础上,2004年这17个实验区将进行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根据《通知》的精神,为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应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定。评定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应以《通知》中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各地可结合…  相似文献   

12.
二、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进展与问题分析 对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将其作为初中毕业标准和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三大突破点之一。2004到2005年,已有500多个实验区积极开展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各地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2月12日,余杭区教育局举行2005年中考改革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2005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2005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余杭区2005年初中毕业与中招改革工作将全面铺开。区教育局赵丽萍副局长首先回顾了一年来余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然后详细介绍了2005年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平遥县根据山西省《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和晋中市《关于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中加试了物理、化学实验操作。采取这一措施,既是中考政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初中毕业生加试  相似文献   

15.
各州、市教育局:自2001年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2005年,我省将有20个实施新课程的国家和省级实验区有初中毕业生。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和《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  相似文献   

16.
各州、市教育局: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为更好地在我省中学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并有效地、客观地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和《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精神,为做好全省2006年基础教育非课程改革实验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高中(中专)招生考试办法另文通知)高中(中专)招生考试组织工作,现将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考试报名对象我省基础教育非课程改革实验区各学校应届初中毕业生,有初…  相似文献   

17.
《吉林教育》2005,(3):24-24
根据教育部有关精神,长春市作为吉林省课改实验区之一,在2005年实行初中毕业生考试、综合评价体系和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第一步:2005年和2006年为中考改革的过渡期.改革的重点是废止指标生制度,采取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入高中的作法。第二步:从2007年起,在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考试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成绩将作为学生毕业与升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南宁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南宁市在2004年中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课改实验区的实际,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制定了2005年《南宁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并把评定结果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以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今后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初中毕业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省教育厅公布了《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我省课改实验区约4万名学生将面临新的学业考试和招生录取。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初中毕业生的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应成为普通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其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