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左旋肉碱在体内分布、代谢、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运动能力之问的关系作了系统综述;并对其作为强力手段增强运动能力的具体作用机制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为左旋肉碱在提高有氧与无氧运动能力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有氧运动对高密度脂蛋白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从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过程着手,分析了有氧运动对高密度脂蛋白代谢中各个参与因素发生变化的影响。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一步阐述其可能的发生机制,以期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有氧运动对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有关长时间运动过程中内源性活性氧产生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的研究已取得较丰富的研究结果,几乎所有这些有关工作均推测:线粒体通透性转运通道的打开引起的钙转运紊乱可能是产生长时间运动性疲劳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就长时间运动对线粒体通透性转运产生的影响作一简要介绍,进一步了解长时间运动性疲劳发生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对48位健康妇女进行有氧和无氧运动,研究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对血浆脂蛋白的改善作用。研究发现:经过有氧和无氧运动,血浆HDL和HDL2的浓度,LDL/HDL、HDL2/HDL3、胆固醇/HDL的比值都发生了明显改变。结论: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对血浆脂蛋白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无氧运动不利于人体脂蛋白的改变,只有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能有效地改善脂蛋白水平,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陈建敏  宋永旺 《体育科研》2018,(4):65-69,88
目的:研究和揭示小轮车泥地竞速比赛的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特征。方法:对3名广东省重点运动员在赛前模拟赛、全国冠军赛和锦标赛赛时进行全程心率和赛后血乳酸进行值测试和分析。结果:(1)在模拟赛、全国冠军赛和全国锦标赛赛时运动员每轮比赛的最高心率都达到个人峰值心率(HRpeak)的90%以上,平均心率达到88% HRpeak以上;(2)每轮比赛赛后间歇期平均心率处在67%~70%HRpeak的中等强度心率范围,且整体呈上升趋势;(3)全国正式比赛赛后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模拟赛,达到最高乳酸训练区(血乳酸值大于15 mmol/L)的强度。结论:小轮车泥地竞速项目不仅对运动员最大无氧代谢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同时要求运动员具备优秀的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角度,探讨有氧训练抗运动疲劳的效应和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D)、力竭运动组(L)和有氧训练组(T),每组8只,T组进行6周有氧训练后,将L组进行力竭游泳运动,记下至力竭时间,T组再进行同等时间的游泳运动,运动结束后即刻处死大鼠,并进行MPTP开放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及线粒体Ca2+转运检测。结果:1)与D组相比,T组和L组MPTP开放检测吸光值显著性下降(P<0.01);与T组相比,L组MPTP开放检测吸光值显著性下降(P<0.05)。2)与D组相比,T组和L组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荧光值显著性升高(P<0.01);与T组相比,L组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荧光值显著性升高(P<0.05)。3)与D组相比,T组和L组线粒体Ca2+转运检测吸光值显著升高(P<0.05和P<0.01);与T组相比,L组线粒体Ca2+转运检测吸光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力竭运动会引起MPTP的高通透性开放,造成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线粒体Ca2+大量释放,而有氧训练可以显著性地降低MPTP的开放程度,减少线粒体膜电位和Ca2+的丢失,从而减少线粒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对无氧训练大鼠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桂新  严翊  冯炜权 《体育科学》2002,22(1):91-93,110
给SD大鼠灌胃290mg/KgB.W/d剂量的壳聚糖,同时在静水中负重13%~18%B.W,进行6d大强度间歇游泳训练,每天进行8组练习,每组练习持续时间20s,休息间歇40s。结果表明,壳聚糖可保持大鼠在无氧训练中的运动能力,促进大强度训练中糖原的合成.维持血液pH值的稳定,加速机体在大强度训练后的恢复。壳聚糖是值得开发的运动保健品。  相似文献   

9.
对8名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各时段气体代谢、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分析,了解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的水平与特征。结果发现:1.递增负荷运动中,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乳酸强度曲线拐点较低,但斜率较大,表现出无氧供能系统动员速度快的特点。2.不同距离主项对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需求存在差异。3.有氧代谢能力的优劣并不是影响专项成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有氧运动对脂蛋白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泛阅读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由脂蛋白代谢紊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提出有氧运动对脂蛋白代谢的积极影响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氧运动可改善血液中脂质水平,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有氧和无氧耐力是耐力项目训练的重点,也是当前运动训练界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关注并极具争议的问题.专项耐力对有氧和无氧能力具有不同的需求,它们二者之间的比例是专项耐力形成的重要依据.同时,有氧和无氧能力在横向和纵向还呈现出相互支撑和制约的动态变化关系,该关系对耐力训练,尤其是专项耐力的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了16名女子赛艇运动员30周训练期间有氧和无氧代谢运动能力的变化。前13周以力量训练为主,后17周以专项训练为主。观察发现过多力量训练无助于有氧能力发展,在专项训练期,应保持足够强度才能在发展有氧能力的同时提高最大乳酸值。  相似文献   

13.
《湖北体育科技》2018,(10):900-901
赛艇运动是以有氧耐力为基础,无氧耐力为辅的体能主导的竞技体育项目。运动员体成分、有氧、无氧能力等因素影响着运动员比赛的发挥,通过实验法对湖北省男子赛艇轻量级4名运动员的体成分以及有氧、无氧能力的测定,研究其关系,为监控和评价运动员运动能力的理论依据。测试结果显示4名男子赛艇轻量级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肺机能,承受极限负荷的训练及适应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比赛的能力较强;血乳酸值较高,说明4名运动员耐酸能力较强,在比赛过程中无氧能力好,起航和冲刺能力较强。功率自行车测试结果显示4名运动员有氧能力强,持续时间长,做功效率高。体成份测试表明4名运动员基本在要求体重以内,达到比赛规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拳击运动员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的影响,拳击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了高水平拳击运动员30人,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两组拳击运动员进行两次相同的拳击训练,实验组在额外训练的基础上在低氧训练室进行常压训练,对照组只在常氧条件下进行锻炼。所有运动员干预6周,每周训练3次,每次45-50分钟。在干预前后对所有运动员进行无氧Wingate测试和有氧分级测试。结果:研究表明在无氧方面,实验组干预前后无氧功率显著提高(P<0.05),由976w提升至1021w,达到峰值功率的时间显著降低(P<0.05),由6.27s降低到5.25s,而对照组无氧功率和达到峰值时间变化并不显著(P>0.05),且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无氧功率和达到峰值时间变化明显更优(P<0.05)。在有氧能力方面,两组拳击运动员干预前后最大摄氧量均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本研究认为,间歇性低氧训练能有效提高拳击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而对有氧能力的改善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有氧及无氧能力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奥运会集训期间,对国家队3个剑种男女重点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和WAnT无氧功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花剑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最高,女佩运动员最低.WAnT测试,峰功率男佩运动员显著高于男重和男花运动员;平均功率男花和男佩运动员显著高于男重运动员;功率衰减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男佩运动员、男重运动员和男花运动员.女运动员中,峰功率无显著性差别,平均功率女花运动员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功率衰减率女佩运动员最高.WAnT测试后血乳酸峰值在同性别组间无差异,峰值出现时间为测试后8-10 min.提示:不同剑种运动员无氧及有氧能力不同,男运动员间差异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制定详细科学的健美训练方案,于实验前、后对参加实验的60名男大学生进行相关指标测试。结果显示:16周训练后学生的身高、体重和BMI无显著性差异,体脂百分率显著下降;肺活量、VO2max显著性提高,立定跳远、楼梯指数呈极显著性提高。说明16周健美锻炼对改善大学生体形、提高大学生有氧、无氧工作能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平女子拳击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水平女子拳击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及其差异,对24名女子拳击运动员进行30s无氧功测试(采用Monark839E功率自行车),并测定其运动后即刻、3min、5min、7min的心率和血乳酸.研究发现高水平运动员经过系统专业训练后,其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明显优于低水平运动员;恢复期高水平组运动员心率恢复较快是运动员经多年系统训练对运动适应的重要表现;高水平和中等水平运动员机体乳酸缓冲系统和消除系统机能好,无氧代谢恢复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19.
为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分别测定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间歇低氧训练,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有了适应性的变化,其中复合运动组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湖北体育科技》2018,(11):988-991
目的研究男子柔道运动员的间歇性运动无氧能力及耐乳酸能力特征,为教练员准确把握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及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省男子柔道队6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功率自行车间歇性运动进行无氧能力测试,测试运动前、运动后即刻以及运动后2min、3min、5min、7min、9min血乳酸水平。结果 6名运动员的相对最大功率均值为(10.25±0.84)w/kg,相对平均功率均值为(8.1±0.44) w/kg,达到功率峰值时间均小于6s,血乳酸峰值均值为(19.7±3.45) mmol/L。5号、6号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最好;1号运动员应在提高肌肉无氧耐力能力基础上,重点加强短时间爆发力训练; 3号运动员应保持爆发力,重点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2号、4号运动员应全面发展无氧代谢能力。结论柔道运动员的间歇性运动无氧能力及耐乳酸特征,可为教练员准确把握运动员的机能水平提供依据,帮助教练员实现科学化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