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和天津市文明办联合天津市多家媒体共同举办的“知荣辱、树新风、感动津城十佳文明市民”评选活动得到了广大天津市民的积极响应和热情支持。这次活动一改过去组织推荐、审核报批的评优做法,以全新的方式让广大市民通过电话、短信、网络和来信直接推荐候选人,这次活动主要以广播传媒宣传为主,其他媒体配合,广大群众以“我爱我选”方式参与,  相似文献   

2.
王宇 《中国档案》2015,(9):32-33
5月26日,70多位南京市民受邀前往南京市档案馆,参与“看民国户籍卡片,寻祖辈南京印迹”活动。在活动现场,档案馆工作人员向市民展示了“民国时期南京户籍卡”档案原件,赠送了户籍档案的彩色复印件,并邀请市民讲述户籍档案背后的故事。这一活动由南京市档案馆与南京新闻广播电台联合举办,既是档案馆加大开放力度、强化与社会公众良性互动的重要举措,也是档案馆在深入开展公益性服务、借助媒体平台提升社会关注度上所做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视听界》2012,(6):11-11
10月20日至11月4日,由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领衔直播的13场“向人民汇报”大型直播,引起了南京市民和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2012年‘向人民汇报’述职评议媒体联动直播活动”由南京市纪委、南京市监察局、南京市政府纠风办主办。学校、医院、铁路、民航、城市公交、旅游、殡葬、银行、通信、供电、供水、有线电视12个公共服务系统、行业、单位的主管部门领导或管理团队,与现场100位市民代表、服务对象代表、行风监督员、媒体观察员互动交流,并通过政风行风热线电话、QQ视频、网络讨论版、微博等方式,接受场外观众的提问和质询。  相似文献   

4.
去年,天津电台和天津市文明办联合天津市多家媒体共同举办的“知荣辱、树新风、感动津城十佳文明市民”评选活动,在天津精神文明建设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次活动的举办,既体现了“三贴近”的原则,更是对建设和谐文化的贡献。这次活动,也充分展示了广播的特殊魅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这次与市民互动、创新实践,在奥运会期间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充分调动了市民的参与性,获得新闻、活动和广告三赢的效果,为新闻策划、广告营销开启了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王太师 《新闻窗》2005,(5):42-43
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贵阳出席“黄果树”杯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颁奖晚会的著名词作家阎肃,在评说“多彩贵州”歌唱大赛时,专门提到贵州媒体。他说,这次活动,贵州方面的媒体一齐出动,产生的力量很大,值得表扬和推广。确实,在这次活动中,媒体力量功不可没,从报纸到电台,从电视到网络,对这一文化盛事进行了最大力度的宣传。除大量的消息报道外,截止到决赛,全省各大媒体已分别播发大赛电视广告40000余次,广播广告近60000次,报纸广告200多个整版。  相似文献   

7.
2004年可以称作是南京媒体的“资本运作年”。一方面,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集团)“疯狂”投资南京媒体;另一方面,各家媒体也对巨额的业外资金抛出了“橄榄枝”。在电视领域,南京电视台体、生活、信息3个频道都已名花有主.其中信息频道被中外合资企业深圳金棕榈影视有限公司买断;在报业市场,先后有8家报刊引入社会资本.投资金额近2亿。  相似文献   

8.
“改文风”远远不是“改文字”,而是主流媒体从宣传理念、报道方式、表现载体到传播方式的一次革命。本文作者通过南京广电集团的“改文风”实践,认为“文风”的改变,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对市民的人文关怀上,是城市台与市民在空间上的“零距离”升华为心理上、情感上的“零距离”。  相似文献   

9.
声音     
《视听界》2010,(5):1-1
这么重要的新闻都没有消息,这报纸还能不能看了?——南京“7·28”爆燃事故发生的第二天,本地媒体在头版主要报道“巴基斯坦客机坠毁”新闻,对发生在身边的关系到市民安危的重大灾情放在其他版面轻描淡写,对此,市民这样反诘。  相似文献   

10.
呼明虎 《视听界》2013,(4):83-84
2009年12月,由南京市纪委、市监察局、市纠风办联合组织的《向人民汇报》首场直播行业述职评议大会在南京电视台演播大厅进行。四年过去了,《向人民汇报》成了南京市民年终关注的焦点媒体事件,被形象地称为参加评议单位的"年终大考"。经过几年的创新,这一电视直播活动也被打造成南京电视台年度重大的品牌新闻活动。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民参与热情的高涨,每年《向人民汇报》都会增加新的内容、新的环节。2012年13场《向人民汇报》直播再次成为  相似文献   

11.
2006年9月至11月,天津电台和天津市文明办联合天津市多家媒体共同举办了“知荣辱、树新风、感动津城十佳文明市民”评选活动。这次评选活动感动了津城,震憾了津城。它以媒体宣传声势高、群众参与率高、典型透明度高、社会知晓度高、群众学习先进热情高等特点,在天津精神文明建设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活动的举办不仅是贯彻新闻“三贴近”原则的一次创新实践,更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一次创举,同时充分展现了广播的巨大魅力和影响力。2007年4月7日,天津电台召开“知荣辱、树新风、感动津城十佳文明市民”评选活动专家座谈会,邀请有关专家就这次活动的实践意义进行交流和探讨,探索广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宣传上创新机制和方法,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服务群众,创建社会和谐,本刊汇集了此次研讨会的部分讲话,希望对广播一线的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02年4月13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举办“《南京零距离》暨中国都市电视新闻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媒体学者专家如是说——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章剑华:《南京零距离》运作了一百天,应该说是取得了初步成功,表现在:社会影响大,在南京市民中,基本上没有人不知道“零距离”,出现了社会认知度高、收视率高、广告客  相似文献   

13.
余宽宏  黄珺 《新闻前哨》2022,(19):10-11
今年6月底,“聂海胜想吃的襄阳牛肉面来了”主题策划被评为2021年度湖北省融合传播精品项目。总结回顾这次在湖北人朋友圈中“刷屏”的报道活动,我们认为成功的关键是:蹭上了“热点”,抓住了“重点”,找出了“亮点”,延伸了“新点”。本文拟从活动策划、议程设置、融合传播等多个维度,探讨这次报道活动的媒体传播策略,为今后策划组织类似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有着“百戏之祖”美誉的昆曲因为一系列大胆改革而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昆曲骤然升温。白先勇担任总策划和总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今年5月在南京上演,并采取了三场连演的方式,即一场戏分三个晚上连续演出。这种演出方式是当代戏曲演出史上罕见的,本身即蕴涵着极大的新闻价值。南京的媒体就因为这次青春版《牡丹亭》的上演着实兴奋了一阵。但蜂拥而至的记者与观众却随之发生了意外冲突。  相似文献   

15.
南京的新闻节目竞争一向颇为激烈,这次它又走在了改革的最前列。2010年7月。南京被国务院确认为首批12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一,短短一年后,由“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融合而产生的云媒体电视正式上线。它整合了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四大媒体,上网;中浪、电视读报、在线游戏、电视购物、视频通话等等都能在电视机上实现,为用户提供融合三网的全方位服务。另外,我们也看到,  相似文献   

16.
从2005年6月30日到10月15日,《生活报》策划了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首届邻居节活动,成为全省媒体宣传报道中的一个亮点。这项活动规模大,市民参与广,社会反响强烈,可以用三个“百”加以概括:期间组织开展特色活动100余项,参与市民100余万人次,推出专版报道100余个。而且,邻居节在报道内容、报道视角、报道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创新,不但在哈尔滨市掀起了开展邻居节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也产生了强烈反响。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刘东辉,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延芝分别对邻居节活动做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此项活动,并对如何开展活动提出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7.
7月7日,北京晚报第1、2版刊登了一组报道,详细地介绍了刘淇市长在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作客,与90多名市民代表共话北京人的生活变化与城市建设前景。整组报道有消息、现场纪实、背景介绍和新闻图片等,读后感到亲切,令人鼓舞。 1、市领导通过电视这个大众传播媒介与众多的市民代表共话生活变化与建设前景,这种做法本身就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感染力。晚报抓住这样的机会进行全方位的报道,无疑将扩大这次活动的影响,使更多的市民了解市情,也为市长了解民意开辟了一条新渠道。 2、报道抓住了几个“亮点”,把市民与市长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笔者到台湾收集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不经意问,在台湾“国史馆”浩如烟海的档案中,看到一张日伪时期的南京市民证。 只见这张市民证上贴着证件持有人的肖像照,旁边的文字是中、日文混用。其中的中文文字是:“市民证第17331号姓名章君质年龄三十二岁住所门东边营十一号职业教育昭和十五年、民国二十九年二月一日南京特务机关、南京特别市政府”;  相似文献   

19.
翠萍 《图书与情报》2006,(1):126-127
2004年的南京教育界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7月上旬,一家晚报记者刊出一篇《南京的“高考之痛”》,据说南京2004年高考录取比例列全省倒数第一(一个月后发现此消息有误),记者将此称为南京“高考之痛”。这一有倾向性的报道一下子就把市民“参与”的情绪煽动起来了。有报道引用学生、家长的话,纷纷指责教育局不抓升学率,组织社会调研、第二课堂等和高考无关的活动,耽误了学生的时间。顶不住民众压力的教育局终于不,得不“与时俱进”,做出了一个他们多年咬紧牙关都不肯做的事:星期六上午补课。  相似文献   

20.
从4月15日到6月1日。河南日报在编委会的指导下,组织8个部门的编辑记者。开展了“学习华尔街日报体”的专题业务研讨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河南日报总编辑朱夏炎要求采编人员结合河南日报实际,学习、研究、引进华尔街日报已被国际同行认可的华体。转变报道理念,多写“三贴近”的新闻;提高写作技巧,多讲感人故事;讲究选材角度。力求新颖,更好地实现“权威媒体,政经大报,高端互动,关注民生”的办报定位。做强做大河南日报。这篇文章是对这次业务研讨活动的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