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散文诗兼具散文和诗歌的特点,通过反复朗读,全体读,分角色朗读,个别读等形式,把握读书的语气语调,在轻重缓急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母爱以及作者对母爱的歌颂。理解题目"荷叶"和"母亲"的关系,把握文章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审美情感是作者创作的内趋力,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而且审美情感是一篇作文的灵魂.当前中学生的作文,乃至大学生的文章都普遍缺乏"动人的力量",其重要原因在于学生审美情感的体验不足,没有丰富情感的积蓄.本文探讨了作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审美,积蓄丰富的审美情感体验,从而写出"感时花溅泪"的美文来.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体会"无……不……"和"无不"句式的表达效果。3.感受作者对夹竹桃的情感,分享夹竹桃给他带来的妙趣。4.初步形成散文赏析的一些基本常识,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固执""牢骚""竭尽全力"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认识并感受两种不同评价方式间的联系,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的爱。  相似文献   

5.
散文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来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最终归结于一个"情"字。因此,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情感是散文教学的关键。散文情感教学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仍被专家学者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6.
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是研究新课标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正确运用表扬与鼓励是培养学生情感与态度的重要途径。作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小学教育中表扬与鼓励的正确使用问题,从心理学角度介绍表扬和鼓励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及时表扬和鼓励"、"表扬和鼓励并不是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7.
品德课堂需要着眼于道德智慧培育的认知系统,同时着力于情感态度引导的动力系统,这两者可以称之为品德课堂的"任督二脉"。如何紧紧抓住学生心灵,培养儿童道德认知,引导儿童养成正确的道德情感、态度、行为呢?"体验"成了作者追寻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甚至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称之为是作者的"心电图",如何把作者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这就首推"读".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就能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下和文章情感产生共鸣,达到升华.在教学中,我着力用不同层次的读"弹奏"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从而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以语言为符号体系而引发审美情感的艺术形式.在小说中,作者往往以语言形式为载体,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而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出自己的写作意图.在小说阅读教学中,语言主要分为作者在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对话、独白等,即人物语言;作者在叙述事件、描绘环境、刻画人物、抒发情感的语句,即叙述人语言.正确解码语言,将成为解读小说、阅读小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低段朗读教学的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流利"地朗读易指导也易检测,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难度就比较大了.何为"有感情的朗读"?应该是能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会读者的情感,披情人境,再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现在的语文教师都很重视学生读的训练,但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的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些教师只追求朗读形式的多样化.虽然很热闹、很花哨,却没有让学生真正抓住文本的情感,进行朗读感悟;有些教师朗读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如"请你有感情地来读读".这种现象在低段语文课堂中尤为明显.那么应如何优化低段感情朗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提出了关于朗读的教学目标,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里"有感情地朗读"是指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在日常的教学中,每个教师都能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就很难。本篇论文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研究朗读教学,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生字,把握读音;正确书写生字;理解修辞手法;朗读课文且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章意境;通过情景教学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绿"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联系创作背景,深入感受诗歌思想内涵。教学重难点:1.识记重点生字。2.联想与想象文章中"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3.感受作者对"绿"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深入感受诗  相似文献   

13.
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说"受情感的影响最大.作者认为积极的情感因素可以促进口语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消极的情感因素则会对口语的学习产生障碍,影响学习者学习潜力的发挥.本文探讨了消极的情感因素,如焦虑,低自尊心,紧张的课堂气氛等对口语学习产生的障碍.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些相关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2."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五年级上第二册《情归故乡》。【单元目标】1.会写18个生字,会认21个生字,正确读写本单元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部分段落。3.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4.学习"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篇目,体会思念的情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用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4.朗读、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2.引入范例,曲径通幽3.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2.领会文章赋物以情、托物言志的写法,感知作者思想情感。二、能力目标1.品味文章关键词句,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句子。2.紧扣文本,自主学习把握作者对"绿"的挚爱深情,探讨"绿"的象征意义,把握文章主旨。三、情感目标联系时代背景,明确作者在爱绿之情中寄寓的象征意义,即对"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的赞美,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学方法】激趣导入法,品读赏析法,讨论交流法,拓展延伸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或缺乏正确的情感导向,或情感如空穴来风,使学生无法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影响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情感氛围,诱发学生的"接受心境";要让学生体验语音变化,领悟情感涵义。这样,才能使学生沉入文本,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教学目标1.认识11个二类生字,正确书写14个一类生字。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明白我和父亲各自的理由。3.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9.
王成金 《考试周刊》2015,(26):132-134
在"物理之道"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科学方法的教育很多,而对学生及时进行人文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偏弱。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道"的起源;寓"道"于"教"之历史变迁及人文理念在物理之道中如何体现等方面,谈谈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教材分析】《我有一盒彩笔》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儿童诗。小作者手握画笔,画"美丽的今天""明天的理想"两幅画的情景,抒发儿童热爱生活,追求美好未来的情感。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使诗歌充满感染力。【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积累"直线、连绵起伏、宝藏、饥荒"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幸福生活,抒发美好心愿。3.发挥大胆的想象,仿写诗歌。【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