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3月,美英法等国为首的北约以保护平民、制止人道灾难作为发动战争的主要理由发动了利比亚战争。因此,利比亚战争涉及"人道主义干预"这项课题。从西方正义战争道德理论视野去考量利比亚战争,利比亚战争称不上是"人道主义干预",其在"正义战争目的"这一层面上存在道德短缺。即使按西方人道主义干预原则,唯有当极其严重的人道灾难发生时,人道主义干预才能成为正义的战争目的,但这并不适用于战争前夕的利比亚。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美英法等国为首的北约以保护平民、制止人道灾难作为发动战争的主要理由发动了利比亚战争。因此,利比亚战争涉及"人道主义干预"这项课题。从西方正义战争道德理论视野去考量利比亚战争,利比亚战争称不上是"人道主义干预",其在"正义战争目的"这一层面上存在道德短缺。即使按西方人道主义干预原则,唯有当极其严重的人道灾难发生时,人道主义干预才能成为正义的战争目的,但这并不适用于战争前夕的利比亚。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之战不仅开创了“先发制人”的先河,也在相当程度上冲击了现有世界秩序,并将对未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虽然伊拉克战争已经尘埃落定,但是,围绕战后伊拉克重建、石油资源的争夺、霸权与反霸的斗争依然在进行着,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为此,本刊特邀请专家从多个角度解析战后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变化与走向、大国关系发展的趋势及中东战略格局的整合问题,扫描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得失及战争所带来的人道、环境和生态灾难。同时,阐明我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的一贯立场。  相似文献   

4.
火燎的印记     
2000年12月8日.日本东京举行了一场“世纪审判”——女性国际战犯法庭就日军在二战时对其侵入国家的妇女犯下的战争罪行、人道罪责进行审判。一时间舆论滔滔,这个模拟法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普芬道夫的自然法理论体系认为国际法是一套对他人的绝对自然义务,且国家关系建立在自由行使自然权利和遵守道德义务的平衡之上。武装冲突中的冲突方和战斗人员对军事必要和人道考虑的权衡正是其表现形式。他们不仅受到国际人道法约束,也需要自然法为其提供行动指导。而国际人权法是否适用于武装冲突以及如何与国际人道法进行互动也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在武装冲突的不同局势下,通过综合考量各种事实要素,对敌对行为范式或执法范式进行优先适用,是运用“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辨析国际人道法和国际人权法关系的关键。在大多情况下,国际人道法和国际人权法之间不存在真正的规范冲突,两者可以并行不悖地得以适用。何者能够成为特别法而优先适用,则需要具体分析。另外,“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也可以为实践中需要进行价值权衡和政策选择的军事指挥者提供一个具有操作性和客观性的分析框架。中国可以根据以上理论从法律遵守、责任追究和规范完善三个方面提出合理主张,以回应武装冲突所带来的人道危机和人道后果。  相似文献   

6.
作为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的社区矫正制度的立法化,表明我国刑罚及其执行方式开始步入人道化、轻缓化、国际化、节俭化、个别化、教育化与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刑罚的人道化禁止不人道的刑罚方法,刑罚的轻缓化要求刑罚整体趋向轻缓、宽和化,刑罚的国际化要求与国际刑罚轻缓化趋势接轨,刑罚的节俭化要求在刑罚有益的前提下最低限度地降低刑罚成本,刑罚的个别化包括刑罚制度上的个别化、裁量上的个别化和处遇上的个别化,刑罚的教育化旨在通过循循善诱或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之思想和行为良性化,刑罚的社会化旨在通过开放的非监禁方式,在多方主体的广泛参与下实现现代刑罚惩罚与预防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7.
死刑有存在的价值。死刑的存在符合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刑罚的功能;死刑的执行方式正日趋人道化。但保留死刑并不意味任意扩大死刑的适用范围,相反,死刑应该被严格限定。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美国国务卿布赖恩推行和平主义外交路线 ,试图构建一个国际仲裁体系 ,来防止战争 ,维护和平。战争爆发后 ,他又试图坚守中立原则 ,在力保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前提下 ,调停冲突 ,恢复和平。随着布赖恩中立原则的最终失守 ,美国外交战略也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嬗变。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由于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所引发的冲突乃至战争时有出现,直至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时空界限被打破,跨越疆界的文化交流、人才流动不断增多、变快。这些对在历史学科教育领域渗透国际理解意识教育提出了紧迫要求。本文立足初中历史教学,从史料选择的原则、加工运用的技巧、考查培育的效果三个方面分析采用史料实证教学方式渗透国际理解意识教育、培育国际视野的教学策略与设计原则,提供可操作性经验及实践案例,对中学历史教育国际 化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孙子兵法》看兵学与儒学的相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兵家与儒家并不是互不相容、截然对立的思想体系。孙子论兵,以“道”或“仁”为先,即充分考虑战争中的正义性和道义原则。这主要表现在孙子提出的以“仁”为主的战争观、“爱卒”“善卒”的人道观、以“仁”为首的将帅修养论、“德”法”并用的治军策略等方面。这使得兵学与儒家在思想的深层次上有了相通或合流之处。兵儒的相通决定了中国传统兵学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1.
北约空袭南联盟违反了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互不侵犯原则,外交关系法基本准则及一系列战争法规,首开了国际组织公然违反国际法,实施国际违法犯罪行为的先例,是对当代国际法的粗暴践踏。  相似文献   

12.
由于政治的原因,美国在东京审判中免除了日本生化战罪责,但从法律形式上看,日本的生化战战争责任无法免除。90年代以来,人们从捍卫人权的角度对日本生化战争犯罪的追究和诉讼,从法理上其实是基于东京审判和纽伦堡审判中“对人道的犯罪”的原理。生化战伤害不是一般的战争伤害:一是它的极端反人道性,二是它的严重违背国际公约性,三是它的战后长期遗害性。战后赔偿诉讼的意义,并不完全表现在诉讼的结果上,而重要的是表现在其过程中,它的确切中了日本战争责任的要害。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对孤残儿童教育的人道化自俄罗斯推行改革政策以来,教育界一直把教育人道化作为最主要的工作任务之一。前不久,俄罗斯联邦教育部长叶·特卡钱柯就俄罗斯教育人道化这一问题专门拟文,介绍了目前俄罗斯的中小学教育状况,并提出解决一些重大问题的具体措施。俄罗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对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人才需求越大。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特点,文章对“国际人道工作实务”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教学与考核方式及组织实施等进行了探索。发现“国际人道工作实务”微专业促进了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强化了学生工作实践应用能力,开启了一条创新人道教育、培养复合型国际人才新路径,是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内涵更新与改革落地的有力实践,以期可以为兄弟院校国际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曾在侵华战争期间千余名犯有严重战争罪行的在押日本战犯采取了以思想教育改造为重点,以消除基脑中根深蒂国的军国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方针,实行正义与人道、惩处与宽大相结合的处置原则,达到了让他们认罪服罪的目的,妥善地处理了了全部在押的日本战犯问题。这批占犯归国后,都将余生献给了中日友好事业和国内和平与反战运动。新中国改造和审判日本战犯的成就,受到了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6.
贝卡里亚是意大利刑法学家,所以我们以往关注的都是他的刑事实体法方面的一些观点,这当然体现在他的名著《论犯罪与刑罚》这本书中,诸如书中提到的三大的刑法原则:罪行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刑罚的人道化原则等内容。而本文主要阐述了他的若干刑事诉讼思想,从而进一步了解他的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刑事诉讼法的完善所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晖 《培训与研究》2004,21(1):58-61
我国现行刑法强化了其人权保护机能,主要表现为:明确了刑法基本原则;明确并减轻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强化了正当防卫制度;刑罚人道化几个方面。同时我国刑法在人权保障方面也还存着罪刑法定原则有待进一步切实贯彻;刑法分则体系有待调整以突出对公民权益的重点保护,有待建立保安处分制度,有待进一步修正正当防卫制度及进一步限制和减少死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际反恐与保障基本人权--兼评美国当前的反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恐怖主义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公害",国际反恐势在必行.国际反恐必须纳入国际法和国际反恐公约的框架内,应以促进和平与发展、保障基本人权为最终目的.美国当前进行的反恐战争,在某些方面违背了国际法和国际反恐公约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王熊 《考试周刊》2011,(90):39-41
作为人的精神自由的外化.语文教育有利于实现人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这便是语文教育个性化或人道化。这样,实现语文教育的个性化或人道化,实现语文教育的个剐化与个体化.使学校语文教育具有个性.特色.并让这三者联成一体。就能共同奏出语文教育个性化深沉激越的旋律。  相似文献   

20.
人道原则与以德治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道原则是以德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人道的根本原则-自由-是自我实现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条件:每个人越自由,他的个性发挥得便越充分,他的创造潜能便越能得到实现,他的自我实现的程度便越高,因而社会便越繁荣昌盛,这样,人道原则便既能够满足每个人的最高需要(自我实现),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自我实现乃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从而也就使道德目的-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增进每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