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德州鼓乐班器乐曲目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鼓吹乐是山东鼓吹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德州鼓吹乐的恢复和发展,使优秀的民间吹打乐曲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顽强的传承下去。目前德州鼓乐班不仅可以演奏传统曲目,还可以表演流行的现代曲目,它不仅继承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礼乐制度,而且正在重构新时期的“礼”与“乐”。  相似文献   

2.
民间吹打乐指的是在民间广泛采用的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共同演奏的音乐.它一般分为:“大吹大打”、“大吹小打“、“小吹小打”、“轮吹轮打”四种类型。所谓“大吹大打”指的是唢呐、海笛与锣鼓四大件共同演奏:“大吹小打”指的是唢呐、海笛与小鼓小钹、当锣共同演奏;“小吹小打”指的是由笛、箫、管与小鼓、小钹共同演奏:“轮吹轮打”指的是由唢呐和锣鼓轮流演奏。本文就民间的吹打乐的功能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玉林八音,亦称桂南八音,是由中原古乐加以桂东南地方民族民间音乐融合而成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民间乐种,于2006年6月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本文以玉林市玉州区秀水村喜庆曲艺八音班为例,从“玉林八音的概况、玉林八音的演奏曲目、乐队编制、演奏形式、玉林市秀水村喜庆曲艺八音班的现状、玉林八音传承危机的原因、玉林八音传承与保护的几点思考”几个方面对玉林八音进行调查并对其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三壁吹打乐"是流行于河南新县的一种民间器乐艺术,是淮河流域中上游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有170多年的历史。在民间器乐艺术中,"三壁吹打乐"演奏曲牌音乐个性鲜明、特点突出。在自然人文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三壁吹打乐"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过渡性、融合性、多元性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路家鼓乐班传人的采访与研究,从路家鼓乐班昔日的辉煌、渐趋衰弱的现状及反思三个部分进行综合论述与分析,并力图揭示其衰落的原因,在思想观念、历史遗留和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等几个方面对当前全球一体化文化背景下民间鼓吹乐继承与发展的规律进行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徽州民间吹打乐是徽州地区的民间地方乐种之一,与徽州婚嫁、丧葬等札俗密切相关,近年由于全球化影响的加深,其生存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如何保护好这份宝贵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现状有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估,为徽州民间吹打乐的保护、发展、传承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依据这也正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7.
李自强 《音乐世界》2018,(17):120-127
“美姑县非遗音乐表演团队”是在凉山州美姑县彝族民间艺人阿铁说日的倡导下、组织建立的彝族传统民间音乐表演团队。该团队成员主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主,传承人的级别包括州级到国家级皆有,表演曲目以民间音乐为主,主要有民歌、器乐等,兼以新创编的器乐合奏。本文将从乐团概况、演奏曲目及形式、传播、传承机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  相似文献   

8.
阿斯尔是一种器乐合奏曲的统称,属于宴乐范畴,流传于内蒙古锡林离勒盟南部原察哈尔地区。“口传心授”、“即兴演奏”是古老乐种阿斯尔传播与传承方式的总的特征。阿斯尔的传播与传承主要通过官方和民间两种途径来进行;阿斯尔的社会传播包括王府传播、民俗传播和寺院传播三种主要渠道;阿斯尔在新时期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经过专业文艺工作者的努力,获得更好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三言”即冯梦龙编辑的三部通俗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它的编辑特色是:1.时代性,“三言”所辑入的作品本身及思想内容多与明代市民阶层的兴盛和内忧外患严重的形势密切相关;2.目的性,“三言”的编辑,是为了借文艺作品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3.倾向性,“三言”所编辑的作品,大多反映市民阶层的愿望和要求;4.兼容性,其故事发生的年代,上起春秋,下至当世,反映了各方面的思想和愿望;5.通俗性,其作品多来自民间,语言通俗,易于传播;6.全集性,几乎将当时流行的优秀话本“艹鬼括殆尽”  相似文献   

10.
西安鼓乐在历史传承中,民俗活动表现突出的庙会鼓乐活动是不可忽视的传承途径。源远流长的庙会文化生活,为西安鼓乐增添了传承的活力,增加了鼓乐艺人习乐的动力,成为西安鼓乐主要的表演场所、展示才艺、助兴表演的地方。庙会文化活动对西安鼓乐传承起了重要作用。研究庙会文化,对于探讨西安鼓乐获得生存和继续传承的活力,推进西安鼓乐的研究等,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影响,我国民间传统礼俗中已经出现了兼有传统吹打乐班与西洋铜管乐队的现象。历史悠久的传统是否在当下全球化进程中被打破,传统乐班的地位是否渐被取代,传统礼俗文化是否会由此改变?在对客家地区三个兼有中西乐班的礼俗案例进行多角度分析中发现,传统吹打乐班依然是礼俗的主角,铜管乐队仅作为仪式配角。铜管乐队的加入没有改变传统乐班的主体地位,却进一步强化了传统礼俗仪节,为传统礼俗锦上添花。作为礼俗中新兴元素——铜管乐队的加入体现的是中国文化所具有强大的包容与吸纳能力,这也是中华文化得以历久弥新的奥秘。  相似文献   

12.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王老师编了这样一道题让同学们做:学校要在“六一”儿童节表彰和奖励一批优秀儿童。已知一班的奖品是:A种奖品4件,B种奖品7件,C种奖品1件,共用人民币51.30元;二班的奖品是:A种奖品5件,B种奖品9件,C种奖品1件,共用人民币62.50元。请问:三种奖品各买一件,一共需要多少钱?  相似文献   

13.
鄂州民间器乐曲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立足于长期“田野考察”的实践,对鄂州民间吹打乐进行横向比较,纵向求源,并对其曲体结构、音乐特点、曲牌出处,以及在民俗活动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不仅是世界音乐教育的新潮流,更是新世纪在音乐文化方面的一个新起点。我国教育界已认识到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不仅要传承中华民族音乐的薪火,也要从世界各民族音乐中汲取营养。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就兴起了多元化音乐课程结构,将世界各国的传统音乐,诸如欧洲民间音乐、美洲的爵士乐和钢鼓乐、非洲的鼓乐、中国及阿拉伯国家和印度传统音乐、日本和韩国的雅乐、印度尼西亚的“佳美兰”等音乐形式统统纳入了学生音乐课程,在使用过程中,绘合本国的实际,逐步被兼容、消化,  相似文献   

15.
司马懿得胜鼓是一种流传在豫北温县一带古老的民间打击乐种。它乐谱体系完整.乐器种类较多,参演队伍庞大,文化内涵丰富,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具有一种震天动地的感召力量。因此,司马懿得胜鼓被誉为打击乐种中的“活化石”。它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音乐美学价值和科研价值。因而,发掘、抢救和保护该鼓乐,对于丰富中国音乐史,研究古代音乐理论,对于传承和发展打击乐音乐艺术事业,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是当代作家中比较富于民间精神的优秀作家之一。其作品中的商州民间精神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对商州民间文化的深度开掘和批判;对商州落后观念,尤其是“婚姻”和“性”等观念的启蒙;对商州人当下生存状态的关注等。  相似文献   

17.
以新乡这个特定环境为背景,介绍了在此地产生的众多的鼓乐品种及大型鼓群,并就鼓的命名、鼓牌名称和形象的口诀谱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论述,揭示了新乡民间鼓乐的丰富内涵和浓厚寓意。  相似文献   

18.
徐永晨 《班主任》2012,(9):30-30
1.用心记住学生“优点” 每次接新班之后,我会首先用心查看学生档案,主要关注四点:一看学生照片,记住学生相貌特征,便于开学时对号入座;二记学生姓名,保证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叫出学生名字,让学生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三看学生“优点、特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小三角”研究和“三平面”研究的不同之点,重在阐释“小三角”研究。文章包括四个部分:1.论题导入;2.“小三角”和“三平面”的概念涵义;3.“小三角”和“三平面”的研究思路;4.三点说明。二、三部分是文章的主体,一、四部分实际上是文章的前言和后语。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努力挖掘民间鼓乐资源,开展民族鼓乐进课堂活动,我把传承优秀民族民间鼓乐文化与进行素质教育、创办鼓乐特色学校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音乐课堂与少年宫活动向学生传授民族打击器乐的知识与演奏技能。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民族打击乐器的教学,收到了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