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海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中南部海域我国九段线内油气资源不断受到周边国家的蚕食,严重影响我国海洋能源安全。本文以南海中南部海域主要油气盆地的地理空间位置、资源现状与潜力、招标和开采情况等数据为基础,采用SAVEE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进行定量评价,为我国勘探和开发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的积极因子影响价值主要由油气盆地的资源现状与潜力控制,消极因子影响价值主要由油气盆地的地理空间位置及其他国家的招标和开采情况控制。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呈明显的梯度分布特征,中建南盆地和北康盆地最高,万安盆地、南薇西盆地、曾母盆地和礼乐盆地次之,西北巴拉望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较低,南沙海槽盆地和南薇东盆地最低。  相似文献   

2.
梁安娜 《百科知识》2023,(13):66-72
<正>海南省有一座十分美丽的城市—三沙市,它是我国版图最南端的城市,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包括280多个岛、沙洲、暗礁、暗沙和暗礁滩及其海域。三沙市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高湿、高盐、高辐射。它所在的南海海域是个巨大的“聚宝盆”,海岛植物资源繁多,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域能源资源蕴藏量巨大。三沙的群岛散布于热带海洋之中,在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得天独厚的热带海洋海岛自然景观,海域风光纯净奇幻,堪称中国最高端的绝美天堂。  相似文献   

3.
南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合理开发管理南海岛礁可宣示国家主权。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对其开发利用可为南海岛礁建设提供无污染的能源供给。研究先基于2006-2009年1 096幅QuikSCAT风场数据计算海面10m高度风功率密度,对南海岛礁风能资源进行评价。再根据风能廓线指数推算海面70m高度风功率密度,结合35景Landsat ETM+影像提取的干出礁礁坪估算各岛礁风电装机容量,对南海岛礁风力发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南海岛礁风功率密度等级为4-7级,能很好的应用于风力发电;②南海岛礁风功率密度在季节上呈“逐渐递增”趋势,春、夏季风功率密度较小,秋、冬季风功率密度较大;③各岛礁风电装机容量中,西沙群岛综合而言最高,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均为第三级别,南沙群岛大多为一、二级别;④东沙群岛的东沙岛、中沙群岛的黄岩岛、西沙群岛的华光礁、浪花礁、赵述岛以及南沙群岛的南海礁、日积礁、南华礁风电装机容量较高,可优先进行风力发电建设。  相似文献   

4.
南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合理开发管理南海岛礁可宣示国家主权。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对其开发利用可为南海岛礁建设提供无污染的能源供给。研究先基于2006-2009年1 096幅QuikSCAT风场数据计算海面10m高度风功率密度,对南海岛礁风能资源进行评价。再根据风能廓线指数推算海面70m高度风功率密度,结合35景Landsat ETM+影像提取的干出礁礁坪估算各岛礁风电装机容量,对南海岛礁风力发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南海岛礁风功率密度等级为4-7级,能很好的应用于风力发电;②南海岛礁风功率密度在季节上呈"逐渐递增"趋势,春、夏季风功率密度较小,秋、冬季风功率密度较大;③各岛礁风电装机容量中,西沙群岛综合而言最高,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均为第三级别,南沙群岛大多为一、二级别;④东沙群岛的东沙岛、中沙群岛的黄岩岛、西沙群岛的华光礁、浪花礁、赵述岛以及南沙群岛的南海礁、日积礁、南华礁风电装机容量较高,可优先进行风力发电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海南省三沙市是我国最南端的年轻城市,管辖西沙、中沙、南沙的岛礁及其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含海域面积最大、但陆地面积又最小、人口也最少的地级市。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补给保障、交通运输、应急救援等方面的能力逐步加强,三沙将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美丽驿站。  相似文献   

6.
浮式海洋装备技术作为我国推进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技术支撑之一,拓展应用于近岛礁海域可有效提高深远海综合保障能力,且具有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可移动、按需定制满足不同应用需求、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小、便于应对各种干扰和适应形势变化等优点.国内外关于海洋浮式装备的研究成果无法直接应用到我国南海岛礁复杂环境下浮式结构物的设计和评估,更无类似的工程应用实例,开展相关研究的南海岛礁海域基础数据和环境参数也十分匮乏.为此,国家《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南(2012年)》明确提出了"岛礁中型(总长300米级)浮式结构物关键技术研究"的立项要求.  相似文献   

7.
浮式海洋装备技术作为我国推进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技术支撑之一,拓展应用于近岛礁海域可有效提高深远海综合保障能力,且具有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可移动、按需定制满足不同应用需求、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小、便于应对各种干扰和适应形势变化等优点.国内外关于海洋浮式装备的研究成果无法直接应用到我国南海岛礁复杂环境下浮式结构物的设计和评估,更无类似的工程应用实例,开展相关研究的南海岛礁海域基础数据和环境参数也十分匮乏.为此,国家《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南(2012年)》明确提出了"岛礁中型(总长300米级)浮式结构物关键技术研究"的立项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洋旅游基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静  杨俊  席建超 《资源科学》2016,38(12):2244-2255
海洋旅游代表着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研究以当前海洋旅游资源为基础,综合分析沿海地区建设国家海洋旅游基地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海洋旅游基地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渤海海域中的辽东半岛东部海域、黄海海域中的山东半岛东北部海域、东海海域中的闽南海域和南海海域中的海南岛以及三沙市等区域的沿海城市;②在海洋旅游资源基础方面,南海南部海域、粤西海域、桂东、桂西海域沿海地区的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适合风景观光、滨海浴场、沙滩、海岛型等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协同开发;③在旅游产业发展和潜力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可依靠产业发展和潜力优势,改善资源环境基础,打造海洋旅游国际滨海城市旅游目的地,协同城市群创新发展海洋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9.
石华园  蒲瑶 《未来与发展》2010,(9):31-34,20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南海由于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及丰富资源而成为东南亚相关国争夺的焦点,围绕南海主权展开的斗争愈演愈烈,南海战略态势日趋复杂化与白热化。鉴于此,中国应采取合理与务实的南海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利用来自Hadley的HadISST资料,对南海—北印度洋的SST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该海域的SST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在1870-2010年期间,南海—北印度洋大部分海域的SST呈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趋势,大部分海域的递增趋势为4×10-3℃.yr-1~8×10-3℃.yr-1。SST递增趋势较强的海域分布于福建、广东近海;递增趋势相对较弱的海域分布于南海中部、泰国湾、孟加拉湾大部分海域、阿拉伯海西北部海域、赤道附近海域。研究还发现南海—北印度洋的SST存在2.8~2.9年、3.33~6.4年显著性周期及90年的长周期震荡。  相似文献   

11.
正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1-01ISBN:9787118088328所属分类:图书科学与自然环境科学《南海:印度洋海洋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针对南海、印度洋日益突显的战略地位,领海主权、资源争夺和恐怖活动等潜在的国家安全隐患与军事冲突风险,系统地阐述了南海-印度洋海域的海洋环境特征,包括海洋地理特征、海洋气象和海洋水文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介绍了风  相似文献   

12.
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大庆油田的无限辉煌渐渐成为了历史。在中国的能源版图上,波涛汹涌的广阔海域逐渐走进决策层的视野。2005年12月初,中海石油先后与美国、加拿大等3家外资公司签订了南海深水海域的勘探开发合同,意味着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有了一个质的变化。也许,会  相似文献   

13.
全球海域波浪能资源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崇伟  贾本凯  郭随平  庄卉 《资源科学》2013,35(8):1611-1616
利用1957-2002年ECMWF的ERA-40 wave reanalysis海浪再分析资料,初次计算了全球海域波浪能资源的总储量和有效储量,为海浪发电、海水淡化等波浪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①全球大部分海域的年平均波浪能流密度在10kW/m以上,高值区位于南北半球西风带,呈东西带状分布,南半球西风带的能流密度能达到(60~100)kW/m,北半球西风带约(30~50)kW/m;②全球大部分海域的波浪能资源开发可用波高出现频率在90%以上,南大洋可用波高出现频率整体高于北大洋,大洋中部出现频率高于近岸海域,大洋东部近岸出现频率高于大洋西部近岸;③全球海域的波浪能资源储量可观,总储量的高值区位于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域,南半球西风带海域的单位面积波浪能资源总储量基本都在50万kW/(h·m)左右,北半球西风带海域基本在(30~50)万kW/(h·m),中低纬海域在(5~30)万kW/(h·m),仅部分零星海域的总储量在5万kW/(h·m)以下,有效储量的分布特征与总储量分布特征较为一致;④综合能流密度的大小、可用波高出现频率、资源储量来看,中国海虽然并不处于全球波浪能资源的优势区域,但仍处于可用区域,相对富集区分布于南海北部、东海中南部海域.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电讯一鸣惊人2002年1月8日,新华社电讯爆喜讯———我国地质部门在南海海域某区经两年多调查获重大发现:在该海域8000多平方公里范围的海床下蕴贮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专家们还发现,除南海海域外,我国东海海域也有类似“可燃冰”资源。这些重大发现,表明我国在今后未来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上将拥有极为关键的替补燃料作为后备支撑。那么,“可燃冰”到底是种什么物资,它的重要作用究竟在哪里,以及有关它的来龙去脉又是怎么回事呢?不妨请读者朋友先回溯一番曾闹得沸沸扬扬的百慕大三角区“杀手”之谜吧……恐怖的…  相似文献   

15.
燃烧的冰     
今年年初,我国地质部门在南海某海域经两年多的调查获得重大发现:在该海域8000多平方公里范围的海床下蕴贮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专家们还发现,除南海海域外,我国东海海域也有类似的“可燃冰”资源。这些重大发现,表明我国在今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上,将拥有极为关键的替补燃料作为后备支撑。 那么,“可燃冰”到底是种什么物质?它的重要作用究竟在哪里?以及有关它的来龙去脉又是怎么回事呢?记忆犹新百慕大 在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半岛西面的大西洋中,有一个百慕大群岛。把它与南方的古巴、牙买加和波多黎各北缘一线连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建设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技术、海洋生态等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也是中科院创新三期资源与海洋基地建设的重要任务。中科院在创新三期部署建设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重点对我国东海、黄海、南海北部海域进行长期定点综合观测。该网络是中科院五大基础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在建的黄海站、东海站、西沙站、南沙站、现有的3个国家近海生态环境监测站以及中科院开放航次断面组成,实现点、线、面结合,空间、水面、水体、海底一体化的多要素同步观测,同时兼有全面调查与专项研究功能,将为海洋科学研究和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梁伟杰 《科技风》2013,(3):19-20
利用1950~200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本资料,对进入北部湾海域热带气旋的源地、路径、强度变化、频数等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进入北部湾海域的热带气旋来源于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的占45.6%,来源于南海海面的占54.4%;进入路径主要有三种:登陆雷州半岛后偏西或偏西北移动进入北部湾、登陆海南岛后偏西或西北移动进入北部湾、从北部湾南部海域或者擦过海南岛南部沿海向北西北或西北移动进入北部湾;南海海面生成的热带气旋在进入北部湾后具有强度多变的特征;TC频数存在显著的月际和年代际差异。  相似文献   

18.
<正>南海一向被誉为是我国的"母亲海",讲好南海的故事是我国科学家的不懈追求。鸡年伊始,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拉开了序幕,标志着我国"南海深部计划"进入冲刺阶段。4月9日,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上半场"IDOP367航次圆满结束。"决心"号钻探船在香港进行物资补给和人员交换后,继续奔赴南海北部目标海域,执行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的"下半场"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南海的多数岛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维护和捍卫中国南海的领土主权已然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国际挑战。要想在南海站稳脚跟、行使主权,就必须要有回旋余地的生存空间,也就是要有地方落脚存身。自2017年11月初,重型自航绞吸挖泥挖泥船"天鲲号"成功下水后,立刻引起觊觎南海局势的有关国家情报机构的极大关注。获知该船的相关数据后,他们不禁惊呼:中国从前是南海小岛上的一棵树,现在已然演化为一尊巨大的磐石,威力再大也难以撼动了。  相似文献   

20.
科技情报站     
正"小黄鱼"抵达南海进行海试4月16日,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无人潜水器"潜龙三号"搭乘"大洋一号"科考船抵达南海海域。"潜龙三号"长3.5米,高1.5米,重1.5吨。别看它长得像条萌萌的"小黄鱼",但能量不小。在深海复杂地形进行资源环境勘查时,它身怀绝技,能探测出很多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