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图73、此图为黄山写生。先用干笔重墨勾皴山峰,淡墨擦染暗面、山脚及远山,空出白云。后用重墨加染树木及苔点。干后,用淡赭石色染山峰,下部再加淡绿渲染。远山用淡绿罩染。  相似文献   

2.
正步骤一先用墨线勾出芦苇,然后再勾出鸬鹚,用笔要严谨,交代要清楚。特别要注意鸬鹚的动态和前后关系。步骤二用勾、皴、擦的方法画出石头,表现出石头的结构和明暗关系。步骤三用墨色填染羽片,然后用墨青罩染一遍,干后单线丝毛。紧接着补画水面植物,让画面有深远感。  相似文献   

3.
传世名画     
李迪,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生卒不详,由北宋宣和画院而入南宋绍兴画院。他的画风接近徐熙、崔白一路。作于淳熙丁末(1187年)的这件《雪树寒禽图》,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它的树干和竹叶画法,都是由落墨为格而来。树干用勾、皴、染并施,这在山  相似文献   

4.
漫笔点丹青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朱代训此幅作品,是以泼墨和勾皴结合的形式,表现出满纸云烟、墨气氤氲的山水乐章。画  相似文献   

5.
画雨中柏树多用湿画法,树干可先用赭墨润笔抹写,趁湿再以墨线勾皴纹理和结构。画雨柏笔中水分较大,但也须见笔,不可模糊一片。  相似文献   

6.
中国绘画笔法中的勾、勒、皴、擦、点无不是以线条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的。线条统领了中国绘画。用笔用线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技术手段,同时也是传达画家人品、修养、气质和精神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7.
中国绘画笔法中的勾、勒、皴、擦、点无不是以线条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的。线条统领了中国绘画。用笔用线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技术手段,同时也是传达画家人品、修养、气质和精神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8.
(24)学画山水画,除石法外必学树法。一幅山水画,有树木就有阴阳、生气,也才有韵致、意境。画树,所用笔法与墨法结合的勾、皴、擦、点、染,要从效果出发,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绘画笔法中的勾、勒、皴、擦、点无不是以线条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的。线条统领了中国绘画。用笔用线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技术手段,同时也是传达画家人品、修养、气质和精神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0.
正树干画法:松皮如鳞皴,柏树如绳皴,柳身皴纹交叉麻皮皴,梅身要点擦横皴,梧桐树身稀二三笔横点。树干、树枝、树根的画法画树枝,是山水画的基础之一。学画山水必先画树枝。树枝画好了,山水也就活了。画树枝必先画树干。故曰:"石分三面,树分四枝",即是说画树干须先注意树枝的姿态变化。画树干又必先画枯树,枯树无叶,即可知  相似文献   

11.
漫笔点丹青     
《迎春曲》朱成梅花在众多花卉中,以不畏风雪严寒的独特品格,深得人们喜爱。它是春的使者,坚贞美丽的象征。本幅作品构图奇俏,充满张力。梅干用笔苍劲拙朴,勾皴点擦,挥洒自如;梅花以大红意笔点写,浓淡深浅,层次分明,较好地表现  相似文献   

12.
正步骤一用中锋画出鸳鸯的生动形态,再勾柳叶,以中锋和侧锋画树干。步骤二用墨色点染鸳鸯的羽片,用冷暖色皴染树干。步骤三根据鸳鸯的色彩特点平涂点染,用单线丝毛刻画细节;用写意笔法画远景的芦苇;以深绿色点染柳叶的层次。  相似文献   

13.
1、以笔尖蘸汁绿,点出同蝽的头及背部(注意汁绿色忌过浓)。2、以汁绿画出两只外翅,以赭石色画出内翅,点睛及须。  相似文献   

14.
正图16《黄金一树斜》作画步骤之一先以点法点写叶片,待半干时勾写叶筋。点叶时用笔要干脆利落,要有参差与组合变化,同时要符合布局要求。图17《黄金一树斜》作画步骤之二先调鹅黄色,笔锋少调赭石色,以形成色阶变化,点写枇杷果。趁湿时点写果脐,果脐点写要有不同角度的变化,墨色要浓,以稍有渗化、墨色浑融为好。  相似文献   

15.
正步骤一勾勒墨线。鸡冠花直径粗壮、叶互生,其花聚生顶部,形似鸡冠,勾线时需注意结构。用中墨勾勒出花冠的厚实感,线条可多些转折变化。重墨勾大叶,中墨勾嫩叶。雏鸡勾勒时要注意羽毛的虚实变化,重墨勾喙,中墨勾鸡爪,淡墨勾绒毛。  相似文献   

16.
(10)点皴:即以点来表现的皴法,如传统的雨点皴(此皴法是宋代米友仁所创,亦叫米点皴)、豆瓣皴、芝麻皴等。图例画的是解放前的土山,山上光秃秃的只有几棵野生小灌木,表现起来用披麻皴加苔点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7.
正山水画的敷色方法山水画的设色,通常是依据自然景物的固有色和画家个人的爱好习惯进行的。它基本上不受对象真实色彩的限制,而是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因此,它比自然色彩更加简练、概括、单纯和明快。在作画程序上,通常有以下几种步骤和方法。(一)先墨后色法先用墨笔将勾、皴、擦、点都完成后,再根据  相似文献   

18.
正一、山石的画法画山,先轮廓而后皴皱,此常法也。至于崎岖荦确,突兀峥嵘;熊罴升降,虎跳龙卧之形;笔必变化奔腾,横飞直下。先于一笔之中,有起伏轻重,定为阴阳,辨其明晦。若但累圆石,列为雁行,此拙笔也。  相似文献   

19.
<正>此图,描绘了雅士泛舟赏月的情景。江面空旷、波光粼粼,远处山丘依稀,杂树隐约可见;近处芦苇三两枝,点出环境。画法不见勾皴,只以淡墨渲染而成。此作构图与一般的"马一角"略有不同,留白较少;但因用墨极淡,而且变化细微,所以在视觉上仍能产生空阔深远、静寂安宁的效果。画面无款印。虽不能确定为马远真迹,  相似文献   

20.
披麻皴 “大披麻皴”是用较长的线来塑造山石的,通过线的组合、交叉、疏密关系画出山石的明暗。皴时卡位要准,线皴随石形略有弧度。披麻皴的皴法有中锋用笔和顺锋用笔两种,起笔力要足,笔要用到底,笔与笔之间的交错乱中有序线皴表现暗部要密,受光面要疏,行笔快慢相结合虚实相间,墨由湿到干,笔到干时擦几笔,使皴法统一又有苍茫之感。 “小披麻皴”比大披麻皴线条细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