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马克思研究生产的起点和最终目的来探讨艺术生产理论,马克思把意识形态理论引入到艺术生产理论的研究中;而本雅明则深入研究了现代背景下的艺术生产主体的状况和现代物质生产对艺术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晗 《华章》2007,(12):248-248
马克思艺术发展理论主要包括艺术起源理论、经济基础决定论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论、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理论以及艺术生产理论等,全面认识和把握马克思艺术发展理论及其体系,是我们新时期制定和实施文艺思想战略的重要思想资源和理论依据.本文尝试对马克思的艺术发展理论作一系统梳理,并着力从中探求马克思的文艺思想的独特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体现了马克思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学活动性质的新认识,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马克思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和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辩证关系作了具体的辨析和阐发。本文认为,根据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面对当代文学生产范式的深刻变化,需正视艺术生产的商品性质,发挥艺术消费对艺术生产的制约和推动作用,把握艺术生产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性,探索和实现文化产业中精神品格和市场需求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为视角,着重探讨了关于“艺术生产”理论诸多问题中关于艺术生产的内涵和艺术生产的技术两个问题,认为文学艺术生产应注重精神本质的回归和心灵的映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的论述及由此引发的“希腊难题”,是其艺术生产理论中悬而未决的历史难题。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和本质主义的抽象追问之间的逻辑悖论是此一难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是固定在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物化的概念应该严格限制在物质生产领域,遗憾的是不少学术论著却把物化概念扩展到艺术生产领域,把以物质形态呈现出来的艺术构思也称之为物化,这就必然引起学理上的混乱。实际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有着严格区别.物质生产的原料是自然物质,艺术生产的原料则是精神材料;物质生产是人以自身的自然力以动的形式作用于自然物质的物化过程,艺术生产则借助于媒介对精神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和升华;物质生产的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生产的产品则是赋予艺术构思以物质形态的物态化过程以满足入的审美需要。因此,将物化与物态化区别开来具有学术意义,有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恰当地表述了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关系。希腊艺术的繁荣就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艺术生产”美学论题的分析,认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既有共同经济规律特征,又有自身意识形态特殊性。从概念、关系、价值体现及作家地位等方面对比研究两者的区别及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把"艺术生产"作为人异化的生产方式来认识只是研究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一个角度,不能完全解释艺术理论和实践中的困惑,也不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马克思"艺术生产不平衡"的判断,不应从艺术和社会条件关系的角度进行理解,而应从如何审美及如何进行艺术创作的角度进行分析。艺术是人把握世界的实践方式,目的是实现人自由的本质,审美某种意义上是对人对象化世界的水平及为对象化所付出努力的反思。艺术的意义是展现人自由自觉的能力,这不仅为审美提供新的视角,也为推动当代文化产业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反作用于物质生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学界一般是从物质生产作为精神生产研究的切入点,来分析精神生产的特性、作用。然而在马克思那里,物质生产与物质消费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二者联系密切,是社会再生产这个有机整体中的组成要素。物质生产与物质消费之间相互作用,割裂二者的有机联系,无法从根本上了解精神生产的表现形式、作用及本质。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语境下 ,艺术活动越发呈现为一种社会生产 ,商品化、技术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日益突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文学艺术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努力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思想 ,是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审美创造和艺术生产的重要指导原则。加强对”艺术生产”现象的理论研究 ,不仅是艺术发展的自身问题 ,更是我们整个社会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与前数字时代艺术生产的个人创作相比,数字时代的艺术生产集中体现为产业化。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四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即:数字技术背景、媒体意义凸现、消费社会来临、文化产业凸现。在此背景下,如何审视艺术生产的产业化与非产业化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艺术生产产业化之褒、贬倾向,如何分析艺术生产的数字化、产业化与艺术民主、艺术繁荣之关系,如何把握数字时代艺术生产产业化这一命题的实质,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对马克思的重新发现、艺实践性研究的深化两个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解构性分析。作认为从感性实践主体的角度出发,研究艺复现人的感性实践情感的内在机制,探讨这种复现与感性实践活动的内在联系是马克思主义艺理论当代性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对艾布拉姆斯提出的艺术活动四要素进行了新的探究。从艺术活动的整体性来考查,认为艺术媒介同样是艺术活动的最基本的因素之一,它与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个要素在基础理论建设中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构成艺术活动的基本“五个要素艺”,忽视或削减这个要素的理论作用,艺术的基本理论建设就会出现重大的缺失。文章认为艺术媒介还有助于对“艺术生产”“艺术消费”理论的建设,对重建艺术发展史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并且有助于为艺术分类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重点考察了艺术生产范围内审美经验的重构问题。伴随复制时代的到来,灵韵的消散和震惊的出场,审美经验作为艺术的膜拜一面日渐贫乏;技术在祛除艺术灵韵的神圣性同时,也存在着重建灵韵的可能性,审美经验成为艺术作品化解生存危机的契机;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重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反映了艺术政治的革命要求和救赎意图,这成为经验重构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早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交往理论,但是现代西方哲学家们没有真正体会到马克思交往理论划时代的深刻意义。在这方面哈贝马斯却独辟蹊径,将马克思的历史观与现代西方语言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结合在一起,在众多理论问题上对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提出新的挑战。但是哈贝马斯并没有超出马克思的理论框架,他的交往理论完全是在马克思交往理论中的自圆其说,他所谓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也只能是对马克思理论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不平衡理论”并非仅就艺术而言,而是关于“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同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关系一般规律的说明。艺术以独特的个体形式建构、呈现人的内在生命的本体性特征,决定了艺术发展既不同于物质生产和自然科学发展的线性替代方式,也不同于人文学科的范式转换方式,而主要为“累积”与“扩展”方式,同时含有某种递进态势。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生产力思想的理解长期以来存在一个极大的失误,就是无视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一般”等同于“社会生产力”的特殊。这种片面理解在理论上肢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在实践上加剧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在指导思想上抽掉了可持续发展观的世界观基础。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亟须恢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