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记者 杨海鹰 杨思博)9月3日,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出征仪式在石家庄举行,7178名特岗教师分赴51个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学校"上岗".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省政府副省长龙庄伟出席出征仪式,为特岗教师送行. 2009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等四部门决定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将实施范围由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为主扩至中西部地区22个省份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我省被列入其中.  相似文献   

2.
2006年5月18日,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编办联合颁发了关于启动教师"特岗计划"的文件.文件规定,今后5年,每年将招收2到3万名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攻坚县的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工作年限最低为三年.这是政府为解决贫困地区师资紧缺问题而出台的又一"开源"政策.  相似文献   

3.
"特岗计划"为乡村教育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分析特岗教师流向特点,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通过对西部省域特岗教师流向分析发现:特岗教师主要流向"两基攻坚县"的乡村学校;特岗教师中"本科学历"比重逐年提高;特岗教师以向乡村学校为主的流向正向县镇学校外溢;特岗教师流向呈现地域差异化,且乡...  相似文献   

4.
<正>我任教于特岗教师数量居全国首位的县——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威宁县")。全县近15000名教师中,特岗教师有7000多名,占全县教师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威宁县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贵州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两基"攻坚难度最大的县。  相似文献   

5.
《教师博览》2008,(4):19-19
今年甘肃省将公开招聘2000名以应届本科生为主的特岗教师,到该省“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 据介绍。甘肃省从2006年起开始实施“特岗计划”。“特岗计划”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而且较大程度上提高了甘肃农村地区教师素质.缓解了甘肃长期存在的农村高学历教师缺少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2006年5月18日,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编办联合颁发了关于启动教师“特岗计划”的文件。文件规定,今后5年,每年将招收2到3万名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攻坚县的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工作年限最低为三年。这是政府为解决贫困地区师资紧缺问题而出台的又一“开源”政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师》2009,(14):39-40
<正>自2006年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以来,贵州省共招聘特岗教师1万多人,有力地缓解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紧缺矛盾,加强了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对巩固和提高全省"两基"攻坚成果和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特岗计划”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简称,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这是一个颇具匠心的政策设计.以河南省“特岗计划”实施的情况为例,从引领地方“特岗计划”的实施、吸引优秀人才和拓宽就业渠道、补充编制和优化结构、激发办学活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等四个方面来论述“特岗计划”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从而充分发挥“特岗计划”这一政策的积极作用,以及它对改变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乡村落后的教育现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补充农村学校师资队伍,提高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国家决定自2006年起用5年时间在西部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对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农村中小学,在不改变教师管理事权的前提下,在现有教师编制内设立特别岗位,由国家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担任特别岗位教师,聘期3年."特岗计划"实施几年来,一大批优秀大学毕业生陆续走向特岗教师的工作岗位,给农村学校的发展注入一股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0.
晏志成 《教育》2013,(1):19-20
2012年秋季,全国第7批特岗教师上岗。不过,在各地的招聘公告中,特岗教师的全称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教师,现在,公众更为熟悉的是"特岗教师"和"特岗计划"这两个特定的词语。意在"普九"攻坚2006年,正是我国城市化如火如荼的年月,是"十一五"开局之年。2006年2月28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时任部长周济说:"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要求,进一步落实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  相似文献   

11.
郑祖伟 《教师》2011,(16):46-46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召开了2011年"特岗计划"实施工作视频会,记者获悉,5年来,"特岗计划"共招聘特岗教师23.7万名,占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总数的5.3%。其中,中央"特岗计划"招聘18.5万名,地方"特岗计划"招聘5.2万名。分布22个省区、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87%的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选择留任当地。  相似文献   

12.
“特岗计划”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简称,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这是一个颇具匠心的政策设计。它不仅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结构,克服了农村教师编制的局限,解除了服务教师的后顾之忧,而且对改变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乡村落后的教育现状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2006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编办联合颁发文件.启动了“特岗计划”,逐步解决云南农村师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云南省2006年、2007年分别招聘特岗教师4196人、4284人,走活了云南农村教育这盘棋,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中国教育报》登载的《特岗教师走活农村教育一盘棋——云南省将“特岗计划”与“两基”攻坚、大学生就业、人事制度改革紧密结合.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文章上批示:“进一步深入研究、完善和推进‘特岗计划’。使之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战略举措。” 为充分展现云南实施“特岗计划”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本刊特编发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秦芳 《广西教育》2010,(25):7-8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是中央支持西部农村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巩固"两基"攻坚成果,缓解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矛盾,而且有利于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特岗计划"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逐步解决农村学校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06年,我区招聘的第一批"特岗"教师走进偏僻的农村中小学校,开始了艰苦而又充满挑战的农村教育工作。越来越多的有为青年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为我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热血。  相似文献   

15.
“特岗计划”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这是一个颇具匠心的政策设计,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发展迅速补充了大量师资,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基于此,应该延伸“特岗计划”实施范围、招聘对象、招聘形式、招聘层次,以及延长期限、形成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效用,加快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是中央支持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宁夏作为教育部首批实施"特岗计划"的省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特岗计划",并适时启动宁夏地方"特岗计划",自2006年至今,共招聘特岗教师近2万名,切实改善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结构,成为推进宁夏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宁夏招聘特岗教师工作近日结束。宁夏实施特岗教师计划7年来,已累计招聘特岗教师1.76万名,分布在全区24个市、县(区)1250所中小学,成为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生力军。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2007,17(12):48
<正>国务委员陈至立11月15日主持召开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完成情况汇报。她强调,"两基"攻坚计划已基本完成,"两基"攻坚成就巨大,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要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再接再厉,推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3月18目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实施了3年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今年将继续进行并扩大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计划设岗将增加到5万名。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今年3月启动报名工作,欢迎优秀大学毕业生踊跃报考。今年,“持岗计划”实施范围将由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为主,扩至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实行合同管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1省13县的实地访谈和调研数据,对"特岗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该计划的政策目标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师资短缺、"县招"动力不足的问题,中央财政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设岗位教师的工资性支出,以此帮助农村地区补充教师.本文发现,"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政策的实施,激发了县级招聘农村教师的动力,辐射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特岗计划,并逐步形成了以"国标—省考—县聘—校用"为基本程序的规范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机制.但是随着实施规模的扩大,"特岗计划"支出面临新的挑战:一是部分地区突破编制限制,造成国家财政供养压力;二是"特岗计划"的长期实施加大了地方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度;三是"特岗计划"的扩大化与攀比化倾向,进一步加剧了中央财政负担.为发挥"特岗教师"中央专项资金的引导性和激励性,本文建议,提高艰苦岗位生活补助金比例,实施按岗补助的财政投入政策,岗编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