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乌昌地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乌昌地区能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评价,得出结论:1)能矿资源规模与供给系统指数呈现明显的波动状态,分别在1999年和2005年形成波谷;2)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系统指数基本呈现上升趋势;3)环境压力与环境治理系统指数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上升的特征;4)乌昌地区能矿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力指数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受乌昌地区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影响,对能矿资源可持续能力影响最大的子系统为环境压力与环境治理系统.在各指标中,对能矿资源可持续能力影响较大的指标是能矿资源生产总量、水资源利用相关指标以及资源型产业的GDP和资源型产业固定投资比重等.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昌吉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样板之一.本文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把坚持市场导向、完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力量作用作为乌昌一体化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公共服务领域,传统的公共服务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即政府公共服务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本文试图以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角度,并以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为着力点,来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4.
冒荷芬 《科教文汇》2012,(16):205-206
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公共服务的非均等以及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不成熟是我国当前在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及合理完善的供给模式。通过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机制,合理安排财政收入,构建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机制,以及时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更好地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  相似文献   

5.
赵海艳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152-152,263
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的陆续开展,黑龙江省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了积极探索。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规划体系的缺乏和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全省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落后、基本公共服务分布不均等。通过对黑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通过继续发展经济并争取国家支持、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体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制度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英国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政府采用服务合同外包的方式鼓励私营机构参与市场竞争,提升了公共服务提供的效率。英国公共服务外包发展的历程与经验表明,公共服务外包是当今世界各国公共管理领域改革的趋势。通过详细分析英国公共服务外包的经验与教训,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从公共服务市场竞争环境等几个角度分析英国经验对我国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发展的启示,以帮助逐步构建更贴合中国实际的公共服务外包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政府向社会提供优质、丰富、多样化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是责任政府的内在价值要求。构建完善的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既能提高社会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也是落实责任行政的需要。为此,在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工作中,应树立责任行政的理念、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加强公共服务供给责任追究、实现公共服务供给项目化。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分必要.当前,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问题在于基本公共服务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供给效率低,行政成本高;对此,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法制建设,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是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强化科技工作者的农村公共服务动因是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西方学者尝试运用公共服务动机来解释公职人员的"亲社会行为",但目前为止,从主体的公共服务动机、客体需求动因和制度环境动因3个方面对公共服务动因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较为少见。建构农村公共服务动因的6个维度并进行实证测量,研究发现,除公共服务动机的4个维度外,农村公共服务的客体需求和制度环境亦是农村公共服务动因的构成维度,其中农村公共服务客体需求在农村公共服务动因中所占的权重位居6个维度的首位。其实践意义在于,要高度关注农业院校科技工作者从事农村公共服务的外部动因。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5,(7):102-105
在公共服务渠道类型公共服务特征匹配与渠道模式公共服务特征匹配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公共服务渠道类型与渠道模式公共服务特征匹配度的度量模型,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定量计算渠道类型与渠道模式的匹配情况,构建了一种公共服务渠道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11.
强化科技工作者的农村公共服务动因是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西方学者尝试运用公共服务动机来解释公职人员的"亲社会行为",但目前为止,从主体的公共服务动机、客体需求动因和制度环境动因3个方面对公共服务动因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较为少见。建构农村公共服务动因的6个维度并进行实证测量,研究发现,除公共服务动机的4个维度外,农村公共服务的客体需求和制度环境亦是农村公共服务动因的构成维度,其中农村公共服务客体需求在农村公共服务动因中所占的权重位居6个维度的首位。其实践意义在于,要高度关注农业院校科技工作者从事农村公共服务的外部动因。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不仅是农村的问题,更和我国整体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通过研究农村社会保证公共服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河北省农村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建设现状及意义,提出具体的建设举措。对于满足农民的公共服务需求,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白曼利  杨江林 《科技风》2014,(19):204-204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曾提出要完善完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社区体育和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介绍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的供给主体;最后阐述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宝成 《科教文汇》2011,(5):204-205
作者基于公平和效率的双重视角,分别以公平和效率为标尺考察公共服务均等化策略的合理性,认为实行公共服务均等化策略不仅有利于实现公共服务的公平取向,而且有利于实现公共服务的效率取向,从而实现公共服务的公平取向和效率取向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5.
张晓红  计伟忠  张威 《内江科技》2010,31(11):19-19
围绕体育领域的公共服务问题,国内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讨。本文从体育公共服务、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目标、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取向四个方面的概念界定进行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设施建设。要向农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服务,必须完善其资金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付鲜凤  梅强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66-69,75
近几年,我国各地迅速组建、培育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促进中小企业素质提升。公共服务平台的培育是以政府适度干预论、市场增进论、中小企业服务论为理论基础的。我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在实际的运行中形成了两大主要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以市场为主导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对两类运行模式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市场为主导的公共服务平台的效率要优于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8.
构建指标体系测度我国286个城市2002年-2012年的地区公共服务差异度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分析公共服务均等化及民生财政支出影响城市化发展的机理;构建动态空间自回归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地区公共服务差异、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及民生财政支出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公共服务差异是促进人口异地城市化的显著因素;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能有效促进本地城市化发展;民生财政支出通过作用于公共服务加强或抑制上述效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断增加,但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仍然严重。我国需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法律体系、调整公共财政制度、实现均衡和多元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近300家企业创业者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分层回归法检验了创业者对创业公共政策知晓度及公共服务程序、公共服务态度、服务人员素质对政策满意度的作用,以及政策知晓度在政府公共服务与政策满意度之间的调节效应。同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验证政策满意度在政府公共服务与创业绩效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政策知晓度、公共服务程序、服务人员素质显著正向影响政策满意度,政策知晓度正向调节公共服务程序与政策满意度间关系、公共服务态度与政策满意度间关系,政策满意度在政府公共服务与创业绩效间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