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的御史台是封建中央政权的监察机关,“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其监察范围下从一般官吏,上至宰相,它与宰相等百官有密切的联系。唐代的宰相“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是仅次于皇帝、“事无不统”的最高级官吏,威权赫赫。然而它却要受到御史台的监察。探讨唐代御史台和宰相的关系,对于深入研究唐代制度史和政治史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唐律向称有唐以后历代法典的模型,其司法机构的设置也为后世模仿的对象.唐朝中央设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刑部掌刑名,大理寺管审判,御史台司监察,后世大都沿袭这种“三司”机构的设置.元则不然,元中央虽也设置刑部、大宗正府、御史台三大机构,然除御史台职能基本同于唐的御史台外,刑部和大宗正府的职掌则大异于前代.近年出现的《中国法制史》著作,或将元代的大宗正府与唐代的大理寺牵强附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御史台为专门的监察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御史监察百官、整饬吏治的职能维护了官僚机构正常而有效率地运作。唐代御史常态的职权运作突出地表现在二方面:一是监察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的健全与完善,御史职权行使有法可依;二是御史职权行使的科学合理性,加强对官僚行政体系的总枢纽即尚书六部的监察。  相似文献   

4.
宦官集团势力的膨胀,剧烈地破坏着封建社会政体,造成严重危害。“唐之宦官,其势十倍于汉、宋”,它专权擅政的祸害,较之东汉宦官尤为严重。唐代宦官擅政可分为二个阶段:自唐玄宗统治时期宦官杨思勖、高力士专权开始至代宗统治时期杀宦官鱼朝恩,代宗不再使宦官典兵,宦官集团势力大大下降,为第一阶段;自德宗统治时期出现泾原之变后,窦文场、霍仙鸣掌握禁军大权及任枢密之职开始至昭宗统治时期尽杀宦官为止,为二阶段。后者较前者危害时间长,破坏性大。宦官集团势力在中晚唐一百多年中,日益猖獗,祸害甚烈,以至积重难返。其问也出现好几次与反宦官势力斗争的较量,宦官集团一直处于优势的地位。唐代宦官之所以猖獗,与唐中期以后特定  相似文献   

5.
宦官,它作为我国封建专制时代的附属物而与其时代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又随着朝代的更替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那么,作为宦官势力极为活跃的唐代,二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长久以来,在学术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唐代宦官自活跃于政治舞台之后,就逐渐蜕变成为皇帝的对立面,其权力反在人主之上,皇帝则成了宦官手中随意摆弄的傀儡。事情果真如此吗? 考诸史实,答曰:“否”!  相似文献   

6.
学界对唐代的西京御史台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对东都御史台则关注不多,一般只是在研究西京御史台时涉及到东都御史台。东都御史台设置的时间并非通常认为的开元以后,而是高宗龙朔、咸亨年间。东都御史台的监察范围较广,负有分察六部与监察礼仪、监察百官、监察司法、推按大案要案及审理一般民事案件之职责。  相似文献   

7.
唐代御史制度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史上,唐代的御史台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秦汉以来监察制度的完善和总结,又对宋以后的监察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长达二百八十九年的有唐一代,御史制度形成了它的许多特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了唐代中日两国地方监察制度的异同,指出日本的监察机构弹正台是仿照唐朝的御史台,日本的监察使职巡察使、按察使、问民苦使、观察使也是仿照唐朝的巡察使、按察使、采访使、观察史。不过不是完全照搬,而是根据自己的国情而加以改造。有的仅用其名,不用其实,有的仅用其实,不用其名,使得唐时期日本的地方监察制度,既有唐代影响的很多痕迹,又呈现出日本本国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9.
唐代南衙泛指以宰相为首的朝官集团,北司是指以神策军中尉和内枢密使为首的宦官集团。两大集团势力的消长对唐中后期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北司势力的膨胀和南衙势力的削弱,导致南衙对北司的依附,使唐中后期外朝士大夫集团对宦官势力的制约大大削弱,是宦官专权局面得以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御史监察在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春秋战国已渐露端(亻儿),它与中国封建社会相始终,直至清朝封建社会的终结。唐代是御史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御史台已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监察机构,御史监察的触角伸到国家的各个部门,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对百官进行监察。下面,就唐御史在有关财经方面的监督略加分析,顺便对唐御史监察中几个比较模糊的问题进行考证,使我们能有个较清楚的认识,并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1.
西汉前期,中央监察的主体是御史机构,由御史府及殿中兰台两部分构成。御史大夫是御史机构的最高长官,御史中丞是其副手;御史府兼具监察、行政、秘书等多项政治职能。西汉后期,御史府或置或废,最终难逃弃置的命运。御史中丞转成中央监察的主官,由他领导的殿中兰台接管了御史府全部监察职能,被称作御史台,由此开启东汉御史台机构大发展的时...  相似文献   

12.
成语“哄堂大笑”形容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哄堂”出自唐代御史台一项有趣的制度.据唐人赵磷所著《因话录》记载,御史台是监察机构,共分三院:台院,殿院,察院.御史台的最高长官由正三品御史大夫出任台长,副长官的官衔是知杂事侍御史,也叫“杂端”.御史台有自己的厨房,吃饭时大家都集中到公堂,如果没有公事要讨论,同僚们都只是互相拱手作揖而已.如果有公事要讨论,就要按照官衔的等级分主次坐好,即使每个人都举着筷子,也不能说笑,正襟危坐.  相似文献   

13.
唐代翰林学士源于汉代待招,一经形成便对唐代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为唐后历代王朝所沿袭。作为皇帝的高级秘书和私人顾问,唐代翰林学士的甄选具有特殊的素质要求。他们位高权重,发挥了朝中其他秘书乃至重臣都无可比拟的重要功能。尤其是唐代晚期,随着宦官势力的恶性膨胀,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特别倚重的政治力量,为维护皇权而与宦官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14.
唐代宦官势力与宰相权力的削长,对唐中后期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唐中后期政治危机的加深,宦官的权势从内廷向外朝不断延伸,首先侵夺宰相的议政权,进而干预宰相的行政权,一步步蚕食相权,逐步控制朝政,形成宦官专权。  相似文献   

15.
唐代监察制度对皇帝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监察制度对皇帝建立了一定的制约机制 ,以防止最高统治者的决策失误和制止统治者违法乱纪。这制约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谏官的言事谏诤权的切实施行 ,谏官众多 ,职责明确 ,谏诤内容广泛。二是门下省给事中对诏书的封驳 ,通过封驳 ,纠正帝王决策的违误。三是御史台官吏对诏令的拒受 ,通过拒受失宜的诏令 ,以维护封建法制 ,避免冤滥事件的发生。唐代监察机构对皇帝的制约 ,有效地缓和矛盾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是唐代社会得以繁荣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唐代宦官势力与宰相权力的削长,对唐中后期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唐中后期政治危机的加深,宦官的权势从内廷向外朝不断延伸,首先侵夺宰相的议政权,进而干预宰相的行政权,一步步蚕食相权,逐步控制朝政,形成宦官专权.  相似文献   

17.
唐代监察体制已日趋成熟和完备,形成了一张密布全国的监控百官之网。唐前期因监察职能的充分发挥,出现了史家盛称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但安史乱后监察权力就逐渐被宰相、宦官、节度使等侵夺、削弱、监察官丧失独立奏弹的权力,监察体制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晚唐呈现出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等危局。  相似文献   

18.
董中德 《教师》2014,(13):63-63
加强人事监察工作是中国古代行政中具有特色的一个方面。所谓监察制度就是历代国家对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机构、部门和官吏的公职活动,实施监督、纠察,以检举和纠正其忽守失职行为,弹劾国家机关和官吏中违犯朝廷纲纪法度者等一系列有关的措施。我国第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政监察机构的设立是在汉代。在汉武帝时期,建立了全国最高的监察机构——御史台。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主官,其主要职能是纠察弹劾违法官吏,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中收录了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两篇作品,一篇是散文《陋室铭》,另一篇是七律诗《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这两篇文章,很具有代表性,真实的再现了作者当年的处境,表现了作者的高尚人格. 中唐文学家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21岁进士及第,又登博学宏词科,授监察御史。可以说是少年得志。后参加唐顺宗时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在宦官和藩镇的联合反扑下,唐顺  相似文献   

20.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写《陋室铭》,全文不足百字,篇幅短小,文字凝炼,颇富哲理性,是篇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妙文。《陋室铭》虽然几乎尽人皆知,但他写此文的一段故事恐怕还是知之不多的。 刘禹锡在唐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任期,因参加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的活动而得罪权贵,遭到皇帝的贬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