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宏 《教学与管理》2008,(4):115-116
近年来,一些事件反映学生缺乏健全人格、人文素养。大家对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硫酸泼熊”事件肯定记忆犹新,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伤熊”事件已由事情的本身转向了对其教育的反思上。据刘海洋的母亲说,他从小不看电视,不出去玩,一天到晚看书、学习,  相似文献   

2.
一、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 反思我们的教育问题,不难看出,我们的教育缺乏智慧。知识不等于智慧,教育要传递知识.但传递知识不是教育的全部。缺少智慧的教育简单地说就是缺少人文的素养,学生光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需要人文的关怀。一个人的成功,除了知识为基础,人文的因素才是关键。而智慧教育关注的是人格的健全和个性的张扬,更加注重创造力的培养.智慧的教育应该是培养有智慧的人。  相似文献   

3.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笔者就数学课堂上如何关注人文教育进行了认真的实践与思考。一、把握人文性教育目标,激发人文情感我们有许多教师认为,语文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生品德、情感教育的主阵地,认为小学数学只要让学生会做数学题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4.
身为母亲,我们总在以家长的身份教育孩子,希望我们的人生经验能够让他们受益,使他们不走弯路,有一个更好、更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一段时期以来,人们把科学教育作为衡量成功大学的标准,忽略了人文教育的功能,想当然地认为科学家们应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上阐扬科学教育.然而事实却相反,一般有造诣的科学家不仅对科学教育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人文教育也有独到的见解和体悟,他们不仅是人文教育的受益者,而且还是人文教育的捍卫者.从爱因斯坦、彭加勒、居里夫人到中国科学家陈省身、杨振宁、丘成桐等,无一例外,他们都把大学人文教育看成是塑造科学家品格、培育受教育者创造潜能、自觉担当社会责任重要载体,他们对人文教育的理解和实践,是我们大学建设和大学教育可资借鉴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近年发生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泼熊"事件,成都的"微波炉烹小狗"事件,以及学生自杀的频繁上演,使大家不禁要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又怎么了?他们为何如此不知珍惜生命?殊不知,这正是我国教育一向"重科学,轻人文"结出的恶果。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学校在这一事件中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以平等相处的环境?难道我们的教育者就真的无视学生的自尊,只能用错误的方式去纠正错误吗?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经历这一事件时,表现出如此脆弱的心理,轻易选择了轻生?难道他不珍爱生命吗? 是我们的老师错了,还是我们的教育错了?是我们的孩子错了,还是我们的家长错了?  相似文献   

8.
我觉得学校不是为精英而设的,当然我不反对有好的学生,我也会为他们提供一些便利,我要动脑筋的是让更多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健康人格的核心是积极的自我概念,我们必须教育他“忘我’“‘奉献我”。学生有“我”了,我们才能教育他”忘我“。教育应该让每一个学生有自信,有“我”,这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9.
没有流露出一丝痛苦,也没有向亲人表达一分生死离别的眷恋,一名只有12岁的小姑娘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此前一个月,一名中学男生在家中杀死了他的亲生母亲,并计划下一步杀掉他的父亲……近几年来,类似的事件时有发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孩子作出如此不可思议的抉择?是什么导致了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极度漠视与残忍?我以为,除了家长期望值过高、学习压力过大等人所共知的原因以外,也与我们一直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即引导他们如何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有关。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惟一载…  相似文献   

10.
田惠 《成才之路》2010,(21):86-86
当前,特殊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比较关注的,我们只有对特别的他们施以特别的关爱,才能让他们走出心灵的低谷,到达充满阳光的彼岸。 在我的教育生涯里,有一个学生,让我记忆犹新。这个学生的父母都是聋哑人,高一开学时我就认识了他,一个瘦弱苍白的小男孩。他很少说话,上课时也不举手发言,也不和同学、老师沟通,虽然这样,他开学第一次月考就考了全班第一名,数理方面尤为出色!他的沉默和他的聪明,引起了我的注意,不禁让我想进一步了解他。我很想找他谈一谈。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渠道.笔者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从关注学生心灵、尊重个性、培养学生情感、鼓励学生创造这四个方面来发挥语文教学优势,渗透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2.
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思想性、教育性、人文性、综合性等众多特征。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近来,全国已发生多起学生伤害事件,这些事件的本质即是学生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师、学生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重要的教育地位上。为此,笔者就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文教育属于语文学科的范畴,语文教学要彰显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怀学生的心灵健康成长,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缺少人文教育渗透,无异于人失去了灵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养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习惯,努力追求其内隐的深层文化本质,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谓语文人文素质教育,是指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活动。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及平时积累,下面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谈一些看  相似文献   

15.
人性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本质,涵养人文精神对人文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终极的教育目的是完善学生人格。将人文教育渗透进生物学教学中,会有十分丰富的素材供教师参考。本文阐述了人文教育渗入进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意义,从不同层次对人文教育进行解析,让学生树立起新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从而使他们成为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学会期待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有一位叫做皮格马利翁的年轻国王,他倾注了全部的感情和心血,精心雕刻了一位美丽的象牙姑娘,并期望雕像能复活。在他长久的热望和期待中,后来象牙姑娘果真复活了,成为他梦寐以求的伴侣。这是一则美丽的神话故事,它让我们看到了美妙而又珍贵的人生期待,由此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是一个成长中的人,他们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教师的期待。在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方方面面难免有一些后进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我们应该耐心地等待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受急功近利的影响,所谓的“师道尊严”僵而不死,也许“恨铁不成…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理想境界是师生主体间的“对话” ,这观点似有许多“理论根据”。现代德国著名的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指出 :“教育的目的非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或必存在什么 ,而是晓喻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 ,如何与你相遇。”①他认为“教育领域是完全对话性的。”笔者认为 :宗教家所讲的教育不像我们所讲的教育。“完全的对话”在我们现实教育中行不通。雅斯贝尔斯说 :“对话是探索真理和自我认识的途径” ,“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意义。”②他对教育中的“对话”有高度评价。但笔者认为 ,…  相似文献   

18.
“欺蒙”教育 事件:孩子走路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了,哭着向母亲告状。母亲听罢,噼里啪啦地打起石头来。 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情景。这位母亲的做法,对孩子实际上是一种欺骗和蒙蔽,无助于启迪孩子的智慧、增进他们对外部世界的了  相似文献   

19.
母爱的诠释     
当今,有一句颇为流行,也能为广大社会公众所接纳的时尚语是。在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他妻子的身影。在此,笔者想大胆地篡改为:在每—个成功孩子的背后,都有他母亲的身影。单音华的成功,可以证明笔者不是妄下结论。陈玉琼——作为残疾女孩的平凡的母亲,为我们展示了伟大母亲的形象;为我们诠释了母爱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有种感染的力量,让我们身处其中,我们把它称为“教育”.因为教育不是我去“教”你,而是我与你一道成长.笔者是刚从事教育工作一年多的新教师,在教育学生方面的经验不足,但我知道学生并不是老师的牵线布偶,他们不可能任由你摆布,只有让他们打心眼里服你,让他们有基本的是非观,他们才会认真地面对学习生活.本文主要讲述我和学生们如何通过共同努力,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