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太阳系中,冥王星最为特立独行,是所有行星中的异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绕行太阳,而冥王星不是;所有行星的公转轨道都大致为圆形,而冥王星的轨道却是扁的,此外,冥王星也小得可怜。难怪有人怀疑:冥王星真是太阳系内的行星吗?  相似文献   

2.
困惑我们至今的星球旋转的推动力,来自于旋转的万有引力。太阳系围绕银河系公转推动力可能来自于银河系银核黑洞自转产生的引力气旋;围绕太阳的各个轨道行星的公转推动力来自于太阳系公转气旋的衍生转变涡流;太阳系各个行星的自转又来自于公转气旋的衍生涡流。  相似文献   

3.
假设太阳演化为白矮星的终止质量范围是0.4551~0.5813 M⊙,太阳抛射壳层的速率远大于类地行星的公转速率,认为太阳的质量变化是瞬间的。在太阳抛射壳层的模型下,类地行星获得的径向速率的数值与其公转速率的数值在同一量级,类地行星的轨道偏心率的变化范围是1.7949~0.7240。  相似文献   

4.
扑朔迷离的暗物质 地球距离太阳1,5亿千米,以每秒29,78千米的速度公转,围绕太阳转一圈是1年;而距离太阳14亿千米的土星绕太阳一周则是30年,公转速度只有每秒6.8千米;海王星和冥王星转一圈竟是100多年,绕太阳旋转更慢。  相似文献   

5.
贵刊2001-8期“将地球推离太阳”的报导可能有误。报道言:“…科学家会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小心调校它们的轨道,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外,把部分引力能量(Gravitationalenergy)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除开把引力能(是负能量)传给地球是否可能暂且不论,地球速度加快这里指的是公转线速度,而这一速度加快只能使地球更加靠近太阳,而不是远离太阳,因为行星绕日公转有公式:AV2=GM日。A———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V———行星公转线速度G———引力常数M日———太阳质量G,M都是…  相似文献   

6.
太阳系物质分布情况,使得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在计算几大行星所受太阳的万有引力和绕太阳公转的运行轨道几近完美。但大的星系和星系团,它们的物质结构和分布情况与太阳系千差万别,把大星系和星系团所有的物质集中到中心范围,用万有引力公式来计算对其中的恒星和星系所受的万有引力当然相差甚远。比如,银河系  相似文献   

7.
太阳系,是一个微小的有核星系,它是个胎生和卵生同时应用的无机生命体,它靠分裂生长、有性生殖繁衍后代,靠近它公转的行星都是它在不同生命时期内所产的子。太阳系边缘,由无数个矮行星构成的柯依伯带,它是太阳系最外层的皮肤。围绕太阳公转  相似文献   

8.
梦系北极点     
地球有两个极,即南极和北极。两个极的中心有两个点,即南极点和北极点。这两个点有如下的共同特点:一是只有一个方向,东西方向没有了,如果你站在南极点,所有的方向都是北。如果你站在北极点,所有的方向都是南。二是一年只有一天,半年太阳不落,半年没有太阳。三是只有公转没有自转。  相似文献   

9.
吴蕴 《科学大众》2010,(1):27-27
<正>地球处于距离银河系中心102.5万光年的地方,稍偏向于银河系的边缘。而越接近银河系的中心,星星越密集。由于地球在日夜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夏天时,地球正好处于太阳  相似文献   

10.
贵刊2001年第八期《点子与窍门》专栏中刊登的《将地球推离太阳》一文,虽属狂想,还有些道理,但利用彗星,笔者不敢苟同。然而在2002年第二期的《争鸣与探讨》专栏中刊登的《公转线速度增大将更靠近太阳》一文,笔者认为该命题本身不成立,就该命题而言,应该改为“公转速度高的行星必定比公转速度低的行星更靠近太阳”,或“距太阳较近的行星应有较高的公转速度,才不至于落入太阳”。而文章内容则更是引用公式不当。然而2002年第八期贵刊在没有登载郑立铭先生的文章的情况下,刊登了郝建宇先生的《关于“将地球推离太阳”问…  相似文献   

11.
地球的自传轴与围绕太阳公转轨道平面不是垂直的,有一个66.5度的倾角,在公转过程中这个角度始终不变。这样,在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于是就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交替。夏季时,北半球光照时间长,南半球就是冬季。  相似文献   

12.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时间是天体运动变化的标志: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月亮圆缺一个周期为一个阴历月,公历一个月则是地球公转一周的1/12左右;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太阳处在上中天为12时,在下中天为零时。随着时间的变化,自然界的温度、空气中的含氧量、来自空间的微粒辐射、地球的磁场强度等,也都随之变化;人类在适应自然界这些变化的同时,人体  相似文献   

14.
太阳视运动是人的一种感觉,是地球自转及公转导致的人与太阳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春暧、夏热、秋凉、冬冷?原因就在于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即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成66°33′交角,地轴倾斜的方向在公转过程中保持不变,所以太阳光直射点在一年中南北移动。  相似文献   

16.
宇宙中有六百兆颗星球,几千个银河系。银河中除了星团、黑洞之外,还存在一种非常奇特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光子带,它们大约在1961年时被科学家发现。光子带的形状犹如人们日常所吃的甜甜圈,其中心和太阳轨道重叠,半径和太阳公转半径相同,但其平面却和太阳公转平面垂直,也就是说太阳系每公转半圈就会遇到一次光子带,要通过整个光子带需要两千年的时间。上次太阳系离开光子带是十万年前,如今已过了十万年,也就是说我们又要进入光子带。  相似文献   

17.
天灾与天象     
在太阳系宇宙中,有九大行星绕太阳公转。行星(包括地球的卫星月球)彼此之间以及行星与太阳之间,都遵循着牛顿定律和开普勒定律,互相吸引着、分离着、制约着,以维系整个太阳系的平衡。但是,各个行星公转的半径不同、角速度不等,因而造成彼此之间的距离时远时近,排列时分时合,必然要发生彼此作功,进行能量交换。当地球获得过多能量失去平衡时就要释放多余的能量使自身恢复到平衡状态,这就引起灾变。 既然很多天灾都源于天象。那么,只要掌握天象的变化规律,就可预知天灾的种类、成灾区域、灾情程度及发灾时间等。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正"太阳轨道飞行器"升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合作开发的"太阳轨道飞行器"近日升空,开启为期近两年的赴日之旅。在这一过程中,探测器将借助金星和地球引力"荡出"地球等行星绕太阳公转的黄道面,从而得以首次在太阳的较高纬度给太阳南北两极拍照。探测器在黄道面无法有效观测太阳两  相似文献   

19.
问专家     
<正>我们能感觉到地球自转吗?在赤道上,地球以每小时1600千米的速度绕其轴线自转,同时,也以每小时11万千米的速度绕着太阳公转。以如此快的速度运行,按常理来说,我们应该要有所感觉才对。但事实上,我们几乎觉察不到一丝一毫的变化,因为,所有的这些运动都几乎是保持恒定不变的。这种感觉就像当你在乘坐平稳飞行的飞机或  相似文献   

20.
日晷的计时原理 立竿可以测影,测影可知时刻,这就是最简单的日晷计时原理. 要搞清楚日晷为什么能够计量时间,首先需要知道一些必要的天文学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地球与太阳的关系.我们知道,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还在以地轴为中心轴不停地自转.公转一周为一年,并产生了四季,自转一周为一天,并产生了昼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