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合广东省2004年高一年级化学教师新教材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培训后高一化学新教材在山区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探讨了下阶段化学教师新教材培训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使用化学新教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甘肃定西地区西北铝加工厂子弟中学朱豫国义教版化学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在我省已使用了一年,从新教材本身来看,教材的知识内容、知识体系和结构是符合化学学科特点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符合义务教育的目的,也符合初三学生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3.
与现行教材相比,新教材更重视知识的应用和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现行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重视化学实验。本文从实验角度对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版)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周莉  程波 《中学教学参考》2010,(32):110-110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见,高中化学新课改十分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新教材是体现新课改的直接载体,分析新教材实验的变化,探讨实验教学策略是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起,我校开始执行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试用化学新教材,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除了在教材结构上、教材与教学大纲的配套及个别地方有些问题外,新教材在提供化学学科知识信息的同时,强调了社会、生活、生产、科技的创新对化学的需要,体现了由纯化学学科走向应用技术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化学教育价值观,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效益观念、社会责任感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6.
从2000年秋季开始,我们使用了化学新教材。从教材内容看,教材编写新颖,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实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同时,新教材也适应新形势下“3 综合”考试的需要。在化学教学中,我们深入系统地研究新教材与其他各学科之  相似文献   

7.
化学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的来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观察、实验、创新能力。同时,新教材根据“3+综合”考试的需要,在内容上更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新教材的变化,并在使用中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注意化学概念的变化,加强教学的科学性概念是化学知识的基础,新教材对一些重要的概念进行了修改,使化学概念更具逻辑性、科学性、严密性。例如,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旧教材叙述为:“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这个体积叫做气…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在表格制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标准与相关文献,给出了规范表达,为人教版新教材完善表格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是对新教材内容变化的不适应.新教材在手,不少教师感到无所适从,产生畏惧、抵触情绪,纷纷抱怨"没法教",有些化学教师干脆又用起了旧教材.在此笔者对新教材内容变化引发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提出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康成林 《考试周刊》2014,(90):18-19
<正>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彩图和插图,为刚接触到化学的初三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认知平台,也为教师教学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一些初三化学教师不重视新教材彩图,视而不见,或者将新教材彩图当做图片欣赏,带着学生走马观花,没有挖掘新教材的彩图教学,就忽略了新教材编写者编写彩图的目的。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科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中有彩图共27幅、交流讨论彩图1幅,现  相似文献   

11.
"才性"、"性情"之辩是魏晋六朝时期形而上学领域持续争论的重要问题,它是对先秦两汉以来传统的心性问题的延续与发展.魏初的"才性论"只论情性之用,至"才性四本"才对"才"、"性"的内涵与相互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而学理发展的趋势则是对"性"的概念进一步作本源性的追溯,"才性之辩" 因此在逻辑上发展为"性情之辩".六朝哲学家们进而将此外化为各种具体问题,产生了新的哲学视角与理论.  相似文献   

12.
在 2 1世纪 30年代初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与鲁迅等“左翼”作家就文学的“人性”与“阶级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这场论争涉及到新文学的政治选择、文化选择、审美选择以及有关文学的本质、功用和价值等问题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意义。因此 ,梳理总结梁实秋和鲁迅两人不同的人性论旨趣及其理论渊源 ,对于我们今天从当时的历史语境去重新评价这场论争的功过得失 ,或者对于当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建构和现代批评形态的生成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程颐的人性学说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所讨论的主要问题有:性与理的关系、心性情、已发未发等等,其中,“性”与“才”的关系问题是其人性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之前的研究认为在程颐的人性学说中,“生之谓性”就是“才”,而断定其人性论是性二元论。其实在程颐的人性理论中,“生之谓性”只不过是“性”的一个侧面,其与“才”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因此,程颐的哲学只能称为是性一元论或性气二元论。  相似文献   

14.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他是继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之后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和诗歌理论一直都受到国内外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华兹华斯曾被雪莱冠以"自然诗人"的美誉,但实际上他是一位关注人性的诗人。本文将在诗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华兹华斯诗歌中闪烁的人性光芒。  相似文献   

15.
人性是人类在创造自己的社会和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演化的。人性的演化是渐进与嬗变,内化与外显,进化与异化的对立统一。深入开展对人性演化问题的研究,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促进人性修养与升华,保障社会稳定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自然及其与人类之关系的错误认识使生态问题日趋严重。生态危机的发生让人类警醒。如何从本体论的角度找到科技发展的理念支撑,已经成为迫切的话题。生态世界观的兴起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技术问题的理性反思与环境问题紧密结合产生了生态学批判理论。正是技术范式的生态化转向使绿色科技的产生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7.
劳动实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从实践论自然观出发,从劳动主客体、劳动目的和劳动过程三个方面阐述了人在自然中的生态劳动,用辩证思维把握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主张通过构建生态意识、生态制度、生态科学来保障人类人化自然过程中的生态性及合理性,这对于当代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生态社会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面对生存世界不断发生的主题变更,教育人类学以其多学科的观察视野,亦在不断进行研究取向上的相应转换,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既定教育议题的全貌审视,同时亦带有对特定时代问题的批评与反思,当然,更是试图以超越既有时空话语体系下的约束与局限,通过文化传递及人性转换的整体视界,诠释人性存在的多维内涵。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长期谋求解决的一个根本性课题。特别是今天,在我们面临着严重生态危机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德育的改革与发展走向是关系新世纪德育的成效以及人的素质提高的重要问题。对新世纪德育的生活化本性、生活化内容、生活化目的、生活化模式四个方面的研究探讨,说明了新世纪德育向生活回归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