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民事执行异议之诉是保障债务人或第三人的实体权利在执行程序中不受侵害的重要制度,可分为债务人异议之诉和第三人异议之诉,其目的在于全部或部分排除执行依据的执行力或排除对特定标的物的执行。我国现有的异议之诉的立法缺陷在提出异议之诉的主体、异议之诉的审查程序、审理结果、对异议之诉的救济和监督等方面均有体现。在对执行救济制度的程序价值全面认识之后,应科学合理地构建我国的民事执行异议之诉制度,对债务人或第三人的实体权利给予全面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对于前诉裁判中已决事实的预决效力应由后诉所适用的法律或司法解释来确定,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缺乏相关规范。既判力理论或争点排除效理论与已有规范相冲突,无法实现对预决效力性质的准确判定。依据现行法律规范,预决效力是一种事实证明效。在先民后刑诉讼中,影响民事裁判已决事实预决效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证明标准的差异、推定方法的运用及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等。以事实证明效为语境,以影响预决效力的三个因素为内容,结合民事诉讼普通程序和特别程序的特点,构建出具体的民事裁判已决事实在刑事诉讼中预决效力规范。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答程序是审前准备程序的有机构成部分,诉答程序改革滞后,必将制约审前准备程序的改革。我国现行诉答程序所存在当事人的变更和增减没有限制、诉讼请求的变更时间太长、对诉讼理由的变更和补充没有限制、诉答程序有诉无答等问题,在借鉴英美国家诉答程序优点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的诉答程序。  相似文献   

7.
民事涉诉信访已成为困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难题,必须将其纳入法治的轨道中。文章在研究国外相关信访制度的基础上,致力于构建国内民事涉诉信访制度的风险评估机制和分流解决机制,并从整个法律制度的变革层面上来化解社会转型期的民事涉诉信访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民事反诉     
反诉制度始于古罗马法,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古罗马在诉讼程序的初期,还不承认反诉,只承认抗辩。直到公元七世纪,才从公平的观点出发,在一定条件下承认被告的抵销抗辩,从而延伸到承认反诉。之后,反诉以其所具有的公正、高效等独特的价值追求,逐步成为世界各国民事诉讼法普遍确立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我国在理论上对反诉制度的研究不多,在实务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我国反诉制度也面临着亟待完善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民事立法中,民事举证责任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重点论题。借鉴国内外关于举证责任分配理论以及我国司法实践,笔认为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项的,并尽可能细化。本主要从分析举证责任的内容和性质入手具体论述了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同时指出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民事执行权是国家为了实现已经过司法或准司法行为确认的私权利而设定的一种公权力,应归属于 司法权的范畴。其权力构造由实施权和裁决权组成,应由执行员和执行法官分别行使,以效率为主要价值取向。 执行权行使中加强听证等公开化程序,以权力和权利两种监督模式构建对执行权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1.
政策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调控手段,其在现阶段我国法律不完备以及法律无暇顾及的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与功能.民事政策与民事立法在功能与价值方面有着一定的契合性和差异性.民事政策具有社会管理功能,社会管理的"试金石"功能,引导社会价值方向功能.自由,正义,秩序是价值的诸多表现形态,从规范意义层面来讲,民事政策对实现以上价值形态有其特定的路径.民事政策与民事法律同样作为社会管理的机制,二者只有协调一致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管理.对于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民事政策与民事法律的冲突,最直接的解决机制就是将具有普遍意义的民事政策转化为民事法律以及明确民事法律与民事政策的适用效力.  相似文献   

12.
宋汉林 《天中学刊》2015,30(1):70-76
澳大利亚对滥诉行为规制的立法经历了从沿用英国判例法到产生本土判例,再到混合立法,最后逐步演变为制定专门法律并以判例和混合立法为辅助的立法现状。澳大利亚滥诉规制立法包括了滥诉的识别标准、申请和做出滥诉程序命令的主体、滥诉程序命令变更与恢复、滥诉程序命令的通知与公告等基本内容。澳大利亚滥诉程序立法在内容上体现了主体宽泛、内容详尽、注重当事人程序权利保障等特点,在立法技术上则体现了判例法与制定法并行、不遵守严格的立法逻辑体系、受实践与经验的影响较大、逐步趋于统一法典的立法模式等特点。法治传统下的正当程序理念、司法竞技主义的衰落与管理型司法的兴起、令状制度的传统都对澳大利亚滥诉规制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12年5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反垄断》司法解释,此解释为因垄断行为造成损害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向法院起诉垄断企业提供了法律保障,本文从垄断诉讼中垄断行为的隐秘性、国企垄断和行政垄断的结合等因素分析,即使垄断解释的出台垄断诉讼的胜诉率仍较低.可惜的是,中国的国情也使得反垄断行为进行得很艰难.  相似文献   

14.
孙福利 《职业技术》2006,(8):114-114
一、反诉制度概述 反诉,是民事诉讼诉的一种,是相对于本诉来说的一种诉。原告提起的诉,称为本诉。所谓反诉,是指在诉讼进行的过程中,本诉的被告以原告为被告,向受理本诉的人民法院提出与本诉有牵连关系的,目的在于抵销或吞并本诉原告诉讼请求的独立的反请求。  相似文献   

15.
一、反诉制度概述 反诉,是民事诉讼诉的一种,是相对于本诉来说的一种诉.原告提起的诉,称为本诉.所谓反诉,是指在诉讼进行的过程中,本诉的被告以原告为被告,向受理本诉的人民法院提出与本诉有牵连关系的,目的在于抵销或吞并本诉原告诉讼请求的独立的反请求.  相似文献   

16.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各国普遍确认的一项民事权利。民事程序选择权的理论基础是程序人权保障原则、程序主体性原则、当事人自治原则。我国目前在完善民事程序选择权实现的外部保障的同时,需要扩大协议管辖的范围、增设合意选择一审程序与二审程序的权利、增设合意选择法官或陪审员的权利等具体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论民事审判监督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判监督程序的发动主体、再审事由、发动时效、审理适用程序等方面的立法不足;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发动主体须单一化,发动事由须进一步明确化,发动时效期间的规定和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审判监督程序是在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之外而又不增加审级的一种独具特征的救济性程序。它由提起再审程序和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两个部分组成。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作为一种救济性的案件审理程序,对于纠正审判错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事中间判决,是指在民事诉讼审理还未达到终局判决的阶段,法院为准备作出终局判决,而事先解决当事人之间有关本案或者诉讼程序的某争点的判决。中间判决制度有助于法院在错综复杂的案件中正确作出终局性判决。拟对中间判决的价值及功能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的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立法体制重视立法的灵活性,原则性,但对中央与地方立法事项、立法权限未作划分民事基本法律的立法权属于国家,地方有民事法律的补充权。地方民事立法不得与国家民事法律相冲突,不得将私法问题公法化。地方立法在物权制度,民事程序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