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喜欢看新聞。每天早晨抓起报紙来,一般的情况,总是先看新聞,再看其他的东西。 說起来也不应該,有时看到一些新聞,常联想到过去听人講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說: 在封建时代,有一个县太爷,最爱唱京戏。这个县太爷的京戏唱得怎么样?故事里只用了一件事情来說明这个問題。故事說: 有一次,县太爷过堂审問一个犯人。按那时的法律,这个犯人是应該判死刑的。这个县太爷郑重其事地問犯人:“你願意死还是願意活?”  相似文献   

2.
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有个众芳谈茶的场面。那位凤辣子对林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结果赚了林妹妹的一句“讨人厌”。可也是,林黛玉乐于给贾家作媳妇,那是因为有个宝哥哥,仅为喝杯茶就要人家作媳妇,未免有点霸道。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就在产生大观园里那一群小说人物后两个世纪,还真有怕“成为他家的人”,而不敢喝“他家的茶”的事。30年代在上海,有个善写“妹妹我爱你”之类的作家,受到同行的鄙视;鲁迅曾讽刺此人的“小说学”可概括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那人不甘寂寞,大肆…  相似文献   

3.
媳妇不爱跟我逛街,因为我老控制她的购买欲。媳妇是退役模特,购物比较凶悍,不喜欢我在旁边碎嘴唠叨,令她审美疲劳。一次,媳妇看上一件“蜜雪儿”,我说没劲,多俗啊。媳妇又看上一件“阿桑娜”,我说更俗。媳妇二话不说,抄起一件“宝姿”就买单,我拦都拦不住,说你绷一会儿呀,看看合不合适。媳妇说,太合适了,这叫否定之否定等于肯定,学  相似文献   

4.
我在一本名叫《中外名人治学的故事》的小册子中,看到了有关郭老的一段轶事。书中写了郭老曾经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将自己的剧本《屈原》里的一句台词作了修改,并称帮他改动了一个字的那个人为“一字之师”。后来,我又在报刊杂志上看到不少文章,也提及此事。令人奇怪的是,同样一件事,不同的文章竟有不同的说法。首先,关于谁是郭老的“一字师”,说法就不一:有的文章说是饰演婵娟的张瑞芳,有的文章说是饰演钓者的张逸生。其次,原旬是什么,修改后的台词又是怎样,各篇文章的交代也大多各异:有的说,原句是“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后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有的说,原句是“你是个无耻的文人”,  相似文献   

5.
不论你是在学校读书还是在公司做事,不论你是手握大权的领导还是普通的百姓。甚至不论你是大款还是打工仔。如果你不打算把读书当作一件重要的事对待,本文无话可说;但是,如果你真的愿意读书的话,我认为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认真读一本难书。首先,我们要说说“认真”二字。在这日益繁忙的社会里,认真读书是一件很难的事。谁愿意“认真”呢?学  相似文献   

6.
去年6月份的一天,一位茌平的农民在电话里告诉我:"我想给你说一声,你的文章里,有一个字写错了." "什么字?"我问. "一个是非的是字,你写成事情的事了."他说. 错了就错了呗,又不是看不明白.我有点不高兴,但还是装模作样,用感激的声音说:"没想到你看得这么仔细,谢谢你,感谢你对我们报纸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用餐时,西方人会把音量控制在饭桌以内。如果整个餐厅都能听到你说话,那你的声音就太大了,这是很失礼的。实际上,一些西方人认为在中国的餐馆里谈生意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噪音太大了。  相似文献   

8.
关科 《中国编辑》2011,(5):74-75
我们社里的于子佳老师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在与万科地产董事长王石的多次交流中,有一件事让他记忆深刻。1993年,万科在某市拿了900亩地。后来,另一家企业也看中了这块地,愿意以高出万科一倍的地价买下其中的450亩。该市国土局局长找到王石,说:"给你450亩,另外450亩我们买回,你可白赚2000万元!"王石回答说:"如果你们后悔的话,我可以把地全部退回,一分钱不赚!"  相似文献   

9.
我在当新闻出版局局长期间,干过三件冒险的事,其中一件就是承包。当时想过不少问题,最耽心的就是怕出现图书质量滑坡。我们与省财政搞了临时承包,我挣的钱都是我的,你不用管,我也不向你要钱。我承担干部工资,每年40多万元;再一个,承担三个印刷厂技术改造,每年投入几百万元,不用财政拨款。三年承包,基数2400万元,头一年就挣了  相似文献   

10.
龙月 《新闻世界》2007,(9):22-22
首先,就你提出来涨工资这件事,我代表公司和我本人,向你表示感谢。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也说明了你对公司是信任的,是有所期盼的。有了像你这样的员工,我们公司的未来就有了希望。就我个人  相似文献   

11.
在人生的档案里,每个人都存有自己无法向别人告知的一两件事,我的"档案"里就存封着一件让自己深感痛悔的事,我把这件事刻录在了我的心壁上,存入了我人生的档案中.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得知这样一件事:一次,全国劳模李素丽和爱人一起去商店买衣服,刚进去,就被热情的售货员和顾客包围了,又是问好,又是提问题,又是让签字,表现出大家对劳模崇敬的一片真情,很有点追星族的气氛。为此,笔者颇有感慨,同时为这样的追星族叫好。感慨一:崇敬爱戴劳模,正是建设社会主义四化大业应积极倡导和必需  相似文献   

13.
我不后悔     
1991年1月21日,上午。一个很平常的日子里的一个很平常的电话,却使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是因为我获得了“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这件事本身已经前前后后弄了两年有余,我也早已将它视为身外之物,外出采访,没有参加发奖仪式。通联部主任彭刚同志在电话中告诉我,“是宋任穷同志为你发的奖”;而本报副总编汪大绶接过话筒后的第一句话竟是:“春阳,我事后真有些后悔,无论如何应该让你赶来就好了。”我当时心灵一颤,一  相似文献   

14.
祥麟兄:96/10/26来信收到。此信即寄三里店转你。《都乐洞记》一事,放下了心,即谈电脑吧。你一上来就买了586,即入大学,研究院,当然困难。我中学尚未毕业,虽也有了586型的机子,没有用它,  相似文献   

15.
采访和写作     
我这样采访当场少记,事后多记在一般的情况下,我很少当场记录被采访者的谈话和供给的材料,只有在十分必要的时候,譬如谈到数目字、人名、地名等等的时候,才记一下.促使我这样作的原因,是怕妨碍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对方给你谈情况的时候,你忙着记录,眼睛就不能观察对方的表情和情绪.观察对方的表情和情绪,倒不一定是为了写进自己的报道里,而是为了更深一步地理解对方所供给的材料的意义.为什么他谈到这件事的时候特别兴奋、特别高兴?为什么谈到另一件事情的时候又特别激动、特别愤慨?为什么谈第三件事情的时候嘴角上浮起微笑?这里面都有文章,都值得深思和探求.如  相似文献   

16.
肖培 《档案时空》2015,(5):16-17
衡阳县的网友金莲给我打电话,说她八十高龄的爷爷病重,弥留之际有一件东西要送给我.我立即赶到百里之外的渣江,直奔金莲的家.终于见到金莲的爷爷,他拉住我的手,递给我三本小册子,两眼湿润,意味深长地说:“你是我们老百姓心中的抗战研究专家,将这三本小册子交给你,我就放心了.”  相似文献   

17.
通讯员园地     
今年七月的一天,去县农场给猪看病,兽医宋传信同志给我讲了他精心喂养拾来的十二只羊,两年多才找到失主,主动送上门去。我感到这件事很典型、很新颖。在回家的路上,我就开始琢磨稿子,吃过饭下地干活继续思考;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段落与段落之间怎样衔接,在脑子里反复构思,最后能想的一句一句地背下来,晚上只用了一个钟头就完稿了。八月十九日,人民日报发在头版《凡人新事》栏目里, 去年,有一次我去乡里开会,领导传达了上级  相似文献   

18.
和一位厂长交谈,他很不高兴地说:“我不喜欢新闻单位宣传我们厂。”为什么?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位记者曾采访过他,稿子见报不久,记者提出在厂里买辆三轮车,厂里以出厂价售给他一辆,当时没付钱。过了些时候,记者说:我手头紧,钱凑不够,交一半怎么样?我说那一半我给你交吧。后来,又过了几天,记者来电话说:“三轮车我不要了,请你推回去吧!”  相似文献   

19.
报上登出了张景然要出版《点校赵忠祥(岁月随想)》一书的消息。消息称赵忠祥说,该书“若真成书我可能对簿公堂”,“现在每个人都应该认认真真地作好自己的工作,而作为公众人物的自己不应该用太多的时间在这件事上,而希望能把工作干得更出色”(《无锡广播电视报》)。一位老教授很关心这件事,他问我:“你怎么看这个事?赵忠祥为自己书里的错字对簿公堂,他怎么说呢?”我看他的疑问有道理。书里的错字多,而且不是出于盗版,在青少年中造成了不  相似文献   

20.
大师心声     
回避隐私里齐玛克国王问菲力彼代斯:“我的财产里,你要我给你什么?”菲力彼代斯明智地回答:“随便你给什么,只要不是你的秘密。”我知道,假如人家用我们而又不告诉我们事情的底细,或向我们隐瞒事情的内在意义,我们每个人都会愤愤不平。至于我呢,我倒高兴人家不告诉我,不要我插手他的事。我不愿我知道的事超越和限制我的言谈。如果我必须被人当作欺骗的工具,那么至少不要危及我的良心。我不愿当那种热心、忠诚得可以为主人出卖别人的奴才。谁要是对自己不忠实.谁就可以对主人不忠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