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从义利观透析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表示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利”,则主要指人们自身的物质利益。中国传统哲学“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忽视了个体正当的物质欲求,市场经济召唤着新型的“义利并重”的价值观。文章从义、利结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并进一步挖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道德建设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目前,市场经济的理论探讨和市场经济机制运转对道德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关系也成为道德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有人提出了“道德重建论”,(《道德重建——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载《光明日报》1993年4月19日哲学版)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和中国社会主义阶段在人民群众中广泛的提倡通行的集体主义道德传统,笼统地将传统道德视为使人们“倍受压抑”的“旧道德樊笼”和“锁链”。主张建一种以抽象人性为基础,以个人为本位,使个人私欲得到充分发展的道德。而且提出,只有  相似文献   

3.
目前,市场经济的理论探讨和市场经济机制运转对道德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关系也成为道德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有人提出了“道德重建论”,(《道德重建——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载《光明日报》1993年4月19日哲学版)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和中国社会主义阶段在人民群众中广泛的提倡通行的集体主义道德传统,笼统地将传统道德视为使人们“倍受压抑”的“旧道德樊笼”和“锁链”。主  相似文献   

4.
发展市场经济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然而人们往往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物质利益原则,忽视它的作用,甚至认为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就是推行“金钱动力”、“一切向钱看”。因此,继续探讨物质利益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质利益原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合理的,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的物质利益原则,其表现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我国由于多种经济关系并存,使道德关系错综复杂,呈现多化、多极化。社会道德生活中,有无私奉献者、有助人为乐者、有损人利己者、有化公为私者、有坑蒙拐骗者。有同志式、互助合作的关系,有剥削与雇佣关系、有等价交换关系、有自食其力关系。凡此种种,使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理道德建设,更应批判继承儒家伦理道德文化,使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深处的伦理道德观念,不断得到净化、升华。 儒家“义利之辨”、“理欲之辨”中体现着的义利思想,涉及物质利益与道义原则、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诸方面的关系。儒家伦理十分重视公共利益,主张以公利为本,先公利后私利。讲公利光荣,争私利耻辱。注重内有与实践的修养之道。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存在决定人们道德意识,这是马克思义道德观的本质。道德作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所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在物质利益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对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重视物质利益又鼓励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中物质利益问题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发展市场经济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贯彻本质利益原则,然而人们往往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物质利益原则,忽视它的作用,甚至认为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就是推行“金钱动力”、“一切向钱看”。因此,继续探讨物质利益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明清时期徽商的"诚信"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徽商力践“以诚取利”、“以信取利”和“以义取利”的经营之路。带有明显的儒家“诚信”思想。这对于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市场经济中仍要处理好义、利关系,坚持诚信经营;要大力抓好社会道德建设,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结合;要处理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努力汲取传统文化之精华,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9.
加强道德教育要把握好四个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的现象。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力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迫切要求。加强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四个关系。一、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标准发生了偏差,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讲物质利益,讲实惠,重金钱。尤其在经济类院校,这种思想更…  相似文献   

10.
孔子廉政理念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孔子的思想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廉政理念,不仅对从政者提出了清廉、节俭、公正等的道德要求,而且还提出勤政、知耻、存畏、正身、任贤等实现廉的从政规范。孔子的廉政理念是孔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内容的伦理道德学说的客观化和具体化,是孔子“仁政观”的一个分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感化、强调道德自律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孔子的思想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廉政理念,不仅对从政者提出了清廉、节俭、公正等的道德要求,而且还提出勤政、知耻、存畏、正身、任贤等实现廉的从政规范。孔子的廉政理念是孔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内容的伦理道德学说的客观化和具体化,是孔子“仁政观”的一个分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感化、强调道德自律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社会面临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道德困惑。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道德风气、人们的道德精神面貌、道德情操、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责任感等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道德“疏离化”倾向,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并存在着轻度的“道德信仰危机”,其现实表现就是道德失范。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社会进步的衡量尺度的“向历史”偏斜与“向道德”弱化,二是市场经济及其二重性文化逻辑的形影相随,三是新旧体制转轨的成本代价,四是消费文化与价值的畸形。要建构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新的道德体系,在公民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的设计上,就应该立足中国国情与民族文化传统,致力于追求、实现现代社会在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社会伦理三个方面的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形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根基。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知”“耻”是一笔宝贵的道德遗产。“知”作为人内在的自律规范“,耻”作为外在的他律规范,两者共同构成了传统道德的知耻文化。这种知耻传统文化虽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但它对现代公民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以“知耻”传统道德丰富公民教育内容,达到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公民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4.
法制和道德是市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在道德建设上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首先在于认识上的不清楚。不正确、不深刻。所以,欲加强道德建设,必须走出道德建设"无用论"、"代价论"、"自发论"、"先后论"、"软任务论"等一系列认识误区。其一,走出"无用论"的误区。"无用论"者认为,讲道德会限制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无益。这种观点没看到道德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是片面的,也是幼稚的。首先,应当承认,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法律的引导、规范和保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市场经济条件下讲道德…  相似文献   

15.
面对着新旧体制的摩擦,各种思潮、文化的交织,各种矛盾的冲突,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维方式常表现出困惑和混饨状态,因而也使得许多大学生在其价值的取向和定位方面出现偏差和错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价值基础确定的自我化倾向市场经济是一个‘有俗化”、物质化的过程。一方面,“市场机制”启动了人们对于自身物质利益的追求,出现了价值尺度重新确定、社会利益重新划分的新问题,由此产生了人们对物质生活和个人需要过分看重、对精神生活和集体利益普遍冷漠的现象,这就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发生了分歧。另…  相似文献   

16.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历来与社会中先进分子的无私奉献相联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把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中遵循物质利益,等价交换的原则相联系,目前尚未形成共识。本文认为:“为他人服务”是市场经济的共性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7.
综合国力的构成,不仅包括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还包括“文化力”。 “文化力”的内涵,首先是智力因素,经济发展是必须有智力支持的。要有智力,就要有科技实力,就必须重视教育。 “文化力”的第二个要素,是精神力量,包括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求实创新、奉献精神等等。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要有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还需要有道德力量,包括职业道德这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文化力”还包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传统美德同现代市场经济的融合,是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趋势。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文化力”是推动力、开拓力、导向力、鼓舞力和凝聚力。 企业形象以企业信誉为前提。讲信用,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富兰克林说:“信用就是金钱。”邓小平说:“信誉高于一切。”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制胜,必须高度重视对“文化力”的开发,重视员工培训,大力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近两三年来,“文化力”的概念提出以后,很快引起了学术理论界和经济界人士的重视。通过观察,人们不难看到,文化的力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本文拟就“文化力”的几个基本问题作进一步的、比较系统的探讨,以期引起更多的读者关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物质利益的关系,不仅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敏感的社会现实问题。前不久,报载珠海等地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在全国上下引起轰动效应,赞同者认为:重奖与贡献挂勾是按劳分配,取之无愧。异议者感叹:鸟儿的翘膀系上黄金,焉能飞得高远!显然,这场重奖应该与否的争论,实质上反映了人们对道德与物质利益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变异与冲撞。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对于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无疑是重要的。那么,道德与物质利益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笔者就此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道德有不有继承性?在林彪、“四人帮”一伙不讲道德的年代里,这是一个禁区。谁说道德有继承性,谁就是“封、资、修”的鼓吹者,甚至遭到批驳和“横扫”。今天,冲破了林彪、“四人帮”所设置的这一禁区,开展道德继承性的研究和探讨,对于肃清剥削阶级的道德毒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的新风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它与法律不同,不是用强制的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化的全面启动,工具理性主义在中国发展了起来。在推动社会变革的同时,又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有人求助于“道德理性”抑制工具理性的张扬,但收效甚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坚持以传统文化创新,寻求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这就要实现道德与伦理的分殊,以“求道之德”发挥人们的不懈追求精神,以“人伦之理”规范人们的行为,在现代化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