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则将教师概括为"人师与经师的合一"。作为长期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来说,不仅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只有坚持"人师"与"经师"的结合,才能达到"教书"与"育人"的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徐特立老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专教学生学知识的,人师是教学生做人的。"真正的优秀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生命教育兴起的大背景探讨当代教师的素质提升问题。笔者认为,由于教育形势的新发展,尤其是我国生命教育的提出与贯彻,教师应该既当"经师"又为"人师",亦既是学生们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们的生命导师。  相似文献   

4.
漫谈教师要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高玉海,李向阳教书和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天职。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才能成为合格的教育人才。教育家徐特立同志认为教师的职责应是“人师”和“经师”的统一。他说,教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师(因为过去教...  相似文献   

5.
正经师与人师。教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的"合金"。"经师"博览群书,能够给学生以丰富的学养;"人师"能够透过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精神的丰盈和人格的健全。"经师"与"人师"是融合不是简单地拼凑,这样的教师能够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给学生以启迪、智慧和力量,不断挖掘潜能,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理想与现实。教师工作尽管极为平凡,但是它承载着家庭  相似文献   

6.
在对大学教师角色的繁杂定位和讨论中,需要理性把握大学教师的"本真"角色。大学教师首先是"人师",其次是"经师"、"文化师"、"事师"和社会发展推动者。高职院校的教师与传统大学教师存在细微的角色差异,但角色的基本内核与传统大学教师一致。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充当好技艺传授和训练的技师角色外,更应该履行好"人师"职责,把育人作为高等教育哲学的根本追求。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是具有人文素质的学者,更应该能成为大师。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古以来对教师的称谓就有“经师”与“人师”之别,盖有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之说,“经师”乃知识之师、专业之师,“人师”乃德性之师、教化之师,“经师”乃为师之必要条件,而“人师”乃为师之充要条件,“经师”由艺臻道后才能成为“人师”。立德树人的实施主体为教师,只有从“经师”走向“人师”,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然“人师”的养成面临现代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功利主义追求现实利益、理性主义忽视美善德性等挑战。“人师”之质,在于胜理行义,将教书与育人真正融为一体,在于经明行修,不仅通晓理论而且德行端正,言教与身教真正合一,在于德行道艺,不但自己明道还要有传道善教的艺术,由此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师德教育古今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过:"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人师是教行为的。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但就我国教育界的现状,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教育教学中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来看,要求教师要真正做到"经师"  相似文献   

9.
正泱泱数千年世界文明史表明,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弱,则国弱。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知识和文化的传承者,肩负者人才培养、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要使命。《资治通鉴》中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叫"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意思是能以其精湛的专业技艺传授他人知识技能的老师比较容易找到,而以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修养去教人如何做人的老师比较难找。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教师是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  相似文献   

10.
徐特立同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朱德同志赞誉他是“当今一圣人。”徐老积几十年办教育的实践经验,对如何做一个好教师的问题有不少精湛的见解。他曾指出:“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把徐老有关师德的论述概括起来,他对教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要求。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首先是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传授为人之道,就是育人,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授业解惑”,就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就是教书。古人称“授业解惑”者为“经师”,称“传道”者为“人师”,我们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应该同时具备“经师”和“人师”两种品格。班主任老师既应当好“经师”,尤应当好“人师”,还要学会在当好“经师”的教学活动中当好“人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学生提出的严格要求,班主任自己首先要带头履行,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要带头做到、做好,处处给学生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12.
技能型社会背景下,"双师型"教师被赋予了多样化的角色,包括在德行方面的"人师",在育人方面的"经师",在教学层面的"事师",在技术层面的"技师".从师德师风、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服务能力和实践基础六个方面构建了"双师型"教师认定指标体系.据此,可以从基于师德为先的"双师型"教师师德教育模式创新,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基于阶梯提升的"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创新,基于制度保障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来优化"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路径.  相似文献   

13.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徐特立,在讲教师的任务时提出,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应该做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如果只传授点知识,而忽视培养方向,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无产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师肩负下一代德智体全面发展之重任,理应为好"经师"更要为好"人师",不为浮浅流行"时尚"所惑,必须把握基础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根本之"不易"。教育改革倘若随波逐流偏爱"时尚"之嬗变,就容易忽视教育根本之"不易"。若要反思基础教育之"不易",既要反思教育目的,又要反思教育内容,还要反思教育方法。笔者认为,上海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把握好基础教育之"不易"与"时尚"的  相似文献   

15.
“两课”教学中如何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大学教师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和善于育人的“人师”,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两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就要塑造自身健全的人格,以此来影响学生;要坚持“两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超越性、先导性;要努力学习,积极创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在对大学教师角色的繁杂定位和讨论中,需要理性把握大学教师的"本真"角色。大学教师首先是"人师",其次是"经师"、"文化师"、"事师"和社会发展推动者。高职院校的教师与传统大学教师存在细微的角色差异,但角色的基本内核与传统大学教师一致。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充当好技艺传授和训练的技师角色外,更应该履行好"人师"职责,把育人作为高等教育哲学的根本追求。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是具有人文素质的学者,更应该能成为大师。  相似文献   

17.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学生;而没有高品位的师德,就谈不上高素质的教师。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向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做传道授业的"经师",还要做立身处世的"人师"。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精通教育教学的规律,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必须具备  相似文献   

18.
<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出自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梁启超赞誉顾炎武"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众所周知,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能成为"人师",是对一位教育者至高无上的评价。班主任如何为学生做榜样?在我看来,就是要力争成为"人师"。《礼记·学记》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教育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古往今来,多少人教了一辈子书,也没弄明白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好的教育,应当教给孩子四样东西,或者也可以说,人师应当在四个方面为学生做榜样。  相似文献   

19.
何以育新师     
徐倩 《上海教育》2022,(27):22-23
<正>一个人的终身成长,每个重要阶段都与“教师”紧密关联。新时代,教师更承担着培育时代新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新时代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教育发展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期许。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时是经师,育人时是人师。如果经师和人师集于一身,那么一个教师就可以成为名师。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经师好做,人师难当。人师必须懂得并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