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琳 《现代语文》2006,(4):75-76
关于散文的情感美,当代著名散文家贾平凹曾有过精彩的论述:“中国散文的一兴一衰,皆是真情的一得一失”,这说明真情实感是散文美的根基。正如冰心说:“我平日总想以‘真’为写作的唯一条件”,善的美的情感,只有以真实的情感为基础时,才能引起读者强烈的美学共振和情感交流。张晓风对大地上的山川草木始终怀有虔诚的敬慕情怀,对亲人师友,对人世间一切善良的人们,她都有一颗博爱之心,因此她笔下的自然风物才有情有意,充满灵性,她笔下的人和事才有声有色,真挚感人。  相似文献   

2.
张晓风的散文在当代台湾乃至中国文坛都以诗性的语言而著称,古典诗词歌赋典故在她的笔下层出不穷。其所展现的文化内蕴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有灵有性的自然之美、亦苦亦浓的故园情节、跨越时空的生命思索。从分析张晓风的散文集《画晴》入手,透过张晓风瑰丽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一代散文家独特的文化品位与情感观照。  相似文献   

3.
散文的辞意美要求情真、理迭、语美,张晓风的散文在当代台湾文坛以美文著称,她不仅将文章写得情深意浓,趣味横生,同时也将文章写得引人深思,启人智慧,再加上意象纷呈的诗性语言,使其散文堪称辞意双美,达到了一种如“拈花微笑般的自然和谐“的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张晓风以其独特的诗性解释散文在台湾文坛独树一帜。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是她奉献给现代散文的最大功绩。对自然与生命的宗教般感恩、对故乡与人文家园的不舍情结、对生命意义的执着追问成为张晓风散文思想情感内涵渐次展开、互为渗透整合的三个层面。她的诗性思维和鲜活独到的艺术表现给散文带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审美视界。  相似文献   

5.
台湾作家张晓风是一位语言独具特色的散文大家,她是公认的“以动写静,化美为媚的能手”,同时也是一位爱色至深、熟谙色彩奥秘、以文字绘画的高手。除有着画家般的精准辨色能力之外,她还拥有丰富奇特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这使得她除了把色描细描实描准之外,还能别出心裁地将色写“虚”写“动”。她笔下的色彩描写不仅仅是客观的描摹,而是由于渗透了个人的感性体验和丰富联想而产生了艺术性的变异,在色彩表现上极富创造性和新奇性,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张晓风擅长以诗笔为文,其散文从意象的捕捉、意境的构成乃至语言运用,都体现出作者以诗美作为散文追求的目标。张晓风的诗化散文体现出她对于传统散文观的大胆超越,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技巧的合理吸收,而这些又使得张晓风的散文具有了亦秀亦豪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林森 《读写月报》2022,(23):18-20
<正>张晓风是散文、戏剧、小说三栖女作家,而以散文成就最高,海峡两岸评论界都给予了很高评价。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阎纯德说,自20世纪80年代中叶起,张晓风“给华人世界烹制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大餐”;著名作家余光中评价她的散文“亦秀亦豪,淋漓健笔”。其代表作《行道树》《敬畏生命》曾被选入大陆语文教材。张晓风的散文思想至深。从她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8.
张晓风,女,江苏铜山人。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现为东吴大学和阳明医学院教授。张晓风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戏剧家、小说家,著有《晓风散文集》、《晓风戏剧集》、《晓风小说集》等,共10余种,并被译成英、法多种文字。她是台湾获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作家之一。——题注一位评论家说:“张晓风散文所蕴涵的诗意光辉是卓尔不群的,她的颖悟和灵慧常常给读者以猝不及防的惊喜,读她的作品所得到的审美享受主要表现为如坐春风,如沐春日般的艺术智慧的洗礼。”一个女青年说:“张晓风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和情调。诗意和情调像一条静静的溪…  相似文献   

9.
多问一句     
高嵩 《教育文汇》2014,(10):24-24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说过这样一段经历:一天晚上临睡前,女儿对她说:“我最喜欢的就是台风。”这话让张晓风很生气。要知道,每刮一次台风,有多少房屋会被吹塌!但孩子毕竟还小,她便尽力压住性子问:“为什么呢?”女儿答道:“因为有一次刮台风的时候,我拿着蜡烛在屋里走来走去,妈妈说我像个天使。”妈妈只是多问了一句,才发现女儿不是在瞎说,她的心原来是那么纯净!妈妈如果少问一句,不是错怪了孩子吗?  相似文献   

10.
生离死剐的境遇形成张晓风无法割舍的故土情结。她有着撕心裂肺的家国之思和近乎疯狂的中国之爱,更有深入骨髓的文化血脉。张晓风的乡愁散文善于营造古典文化的氛围,能以个人主观意识观照古典文化,并大力弘扬古典文化。张晓风的故土情怀超越时空,具有永恒之美。  相似文献   

11.
很喜欢张晓风的散文。喜欢她“亦秀亦豪”“腕抉风雷”的淋漓健笔.喜欢她“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的真情至性.更喜欢她“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的智性和通透,、张晓风用她那精细、典雅的笔触,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别样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2.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张晓风的文章不断入选新版中学语文课本:先是《敬畏生命》入选人教社初二册《语文》,接着,《行道树》入选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不朽的失眠》入选人教社初五册《语文》。随着张晓风的作品进入中学《语文》课本,她的名字也日渐为广大中学生所熟悉。这里,我们从她一系列歌咏自然的美文中精选了三篇歌咏春天的经典散文,来进一步感受一下这位女作家对自然、对生命的情怀,来领略一下她散文中所飘逸的灵气。主持人:王延学  相似文献   

13.
张晓风是二十世纪台湾文学中的重要作家,同时也是台湾散文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张晓风的散文,典雅秀气之中带有对时光流逝、生命短缺的概叹和对世事无常,尘世纷扰的豁达,在她的文字里,有着她对人生的憧憬,信心和执着。对于人世间的种种现象,张晓风在自己的散文中既有形而上的哲理沉思,也有形而下的经验感悟。  相似文献   

14.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散文内涵丰富,她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中蕴含着对生命的关注与思考,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抒发中饱含感恩之心,对故国家园也充满着相思之情。她的生命之情、感恩之心、乡愁之思在其散文创作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张晓风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她的散文如音乐过耳,读之,心中会响起万般音籁。张晓风用声音来为她的散文增色,构成了有声的乐章。  相似文献   

16.
杨绛散文人格美来吸引人,以人格的力量来感染人。她的人格美主要表现有“真诚”二字上,在文中坦露出一颗真诚的心,“据事纪实”,让读者自己法鉴别,去品味,可信度极高;还表现在她自身是贤妻良母,具有兹爱、善良、宽厚、谦逊、重义轻 、乐于助人等高尚品德和一颗“平常人”之心,同时也不乏坚强勇毅、百折不挠的阳刚之气。“人品即是文品”,杨绛散文成功的艺术经验正在这里。  相似文献   

17.
张晓风是一位以细腻、敏锐见长的女作家,她的许多散文往往以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为引子而生发开去,在联翩的浮想中探索关于生命的意义、善与美等严肃的主题。《行道树》是一篇富有象征意义的散文,更是一个奉献者的宣言:奉献是一种责任,奉献是一种牺牲,奉献也是一种快乐和幸福。“一粒沙里看世界”。《行道树》中映射出的是作者广博的爱,“行道树”就是传承着爱和善的使者——她们离开原始森林的家,舍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放弃了“吸露”和“玩凉凉的云”的机会,选择到“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立在城市的飞尘里”,忍受浑身…  相似文献   

18.
美点赏析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余光中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她的作品富有人道精神,并蕴含爱国怀乡情感,同时因笃信基督教,流露出浓厚的宗教情绪。《买橘子的两种方法》取材于生活小事,写自己与公公出于不同的价值观,分别买了一袋桶柑:“我”比较看重橘子的观赏价值,“我买的每一个橘子都带梗带叶。而且,我又专爱挑叶子极多的那种来买”;而公公看重的是橘子的食用价值,买的却是光秃秃的一点枝叶都没有的那一种。买同一种橘子,却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按照我们的惯常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的台港女性作家中.张晓风创作颇丰。她写散文.写历史剧,写小说.唯独没有写过诗。但她那脍炙人口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激情、跳跃的文思.尤其是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美的珍视使她的散文像诗一样意象鲜明、意境悠远。而小中见大的独特感受方式更使她的散文独具魅力.这种审美感觉的独特性来自于作家对生命之谜的执意追问和对人性美的弘扬。  相似文献   

20.
艺术作品往往都是情感的产物、情感的结晶。不少对散文写作深有体会的作家,都对散文中情的作用,作过生动肯定的描述:“文学的特征之一是以情感人,鉴赏者在进行文学鉴赏的过程中,往往感情非常投入地参与其中,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共同感受着喜怒哀乐。”。散文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自然具有这个特征。情感可称得上是散文的灵魂,在此,本文选取现代散文的部分作品,试图以美学的眼光来分析情感美在散文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