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子文件的证据法律地位问题是档案学研究的热点。首先通过分析我国现行法律关于证据种类的规定,揭示出确立证据法律地位的依据;其次,通过分析电子文件与计算机数据的关系,来说明两者在法律地位上是一致的;最后,作者通过与书证和视听资料两类证据的比较,详细分析了电子文件的独有特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电子文件应具备独立的证据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2.
电子证据法律问题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国内的司法实践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子证据的取证、认证问题便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对电子证据的定义及法律地位进行分析、讨论,肯定了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阐述了其原件、副本的认定。  相似文献   

3.
电子证据的收集突破了传统证据收集规则的限制;证据法律的真空给学理解释、司法解释乃至任意解释留下了极大的解释空间,致使在电子证据收集的各种“解释”中,形成三个比较典型的认知误区。希望将来制定电子证据的收集规则时,能够对相关的认知误区有所反思,更多地关注计算机和法律的互动关系,不要让证据法律的性格过于被动。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纠纷越来越多.电子证据的特点、可采性、证明力以及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等相关法律问题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取证已成为公司和政府信息安全保证的基本工作。计算机取证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计算机取证技术复杂,设备缺乏,同时还涉及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个人隐私等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6.
司法实践中涉及电子证据的案件层出不穷,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中均认为电子证据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电子证据在民法中的地位如何,是属于视听资料还是书证,或者是具有独立的法律定位,这在立法上以及审判实践中均有矛盾。为此,笔者就此问题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电子证据在我国尚未取得独立地位,司法实践中一般将电子证据划归为书证、物证或视听资料等证据类别处理。随着电子证据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加快电子证据立法已是我国法律部门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电子提单可以减少在传统提单操作中因倒签提单、预借提单等行为而引起的纠纷.但关键在于电子提单流通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因此并未得到广泛应用.解决电子提单的物权凭证问题、证据效力问题、管辖权问题以及在计算机环境下承运人的责任认定和承担问题,一方面应通过完善法律,使电子提单在流通过程中能有法可依;另一方面针对电子提单流通中的具体问题制定具体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9.
电子商务中数据讯息的证据问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商务所引起的证据效力的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是计算机所储存的数据或数据讯息能否在诉讼中被法院采纳为证据即证据可采纳性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数据的证据价值或证据力的问题。数据讯息在英美法系所遇到的证据法问题,突出表现在英美法系国家传闻规则与最佳证据规则构成了采纳数据讯息作为证据的主要障碍。大陆法系国家虽然在民事诉讼中实行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其证据的取舍和证据力的大小,完全由法官凭借“良心”与“理性”自由判断,但某些大陆法系的法律规定了可采纳为证据的清单未包括计算机记录,因此在这些国家,仍存在数据讯息的证据效力问题。另外,在大陆法系国家,应用计算机还会遇到原件要求的证据法障碍。面对数据讯息在证据上的可采纳性问题及其证据力问题,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分别通过国内立法、国际统一规则及交换协议的不同层面,通过排除障碍,功能等同等方法,对于数据讯息给予应有的证据力。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不包括数据讯息。有学认为可将数据讯息解释为“视听资料”,另一些学则认为应将数据讯息作为一种“书证”来对待。本认为,我国的证据立法有两种思路可以选择。第一种思路是根据数据讯息的不同表现,分别将其纳入传统的证据种类如电子物证,电子书证,及电子证人证言等。第二种思路是将数据讯息规定为与视听资料、书证等并列的单独的证据种类。  相似文献   

10.
论电子证据的种类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证据种类归属问题是电子证据研究的理论根基和前提。在各种学说中,“视听资料说”和“独立证据说”虽不完善却有其合理性,对电子证据种类归属的解决应当是吸纳“视听资料说”和“独立证据说”的合理部分,以电子证据吸收视听资料,合并成为诉讼法第七种证据。  相似文献   

11.
作为视听艺术之一的动画艺术,色彩是其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重要作用,动画创作者赋予色彩的丰富情感使得动画作品更有吸引力。充分认识动画色彩作用,研究色彩所代表的情感意义,以及探究色彩与观众的情感互动,这将有利于我们总结动画创作中色彩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12.
徐涛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53-54,F0003
充溢着美的课堂教学,能使师生感到心旷神怡。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课前对教材、教辅、教法、学法、学生等的直接观照,构思后形成的清晰完整的教学脉络,进而以充沛的感情生动形象地将其呈现于学生,使师生达到身与竹化的至高境界,是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明代笔记中大型蜘蛛故事还未限定在海滨,清人这里,“海州”这一区域,成为大型蜘蛛传闻发生压倒一切的地区。叙事特点有:1、大蜘蛛具有变形为人的能量,有善良本性,可与人交往。2、大蜘蛛也属于妖怪一类,但道行较高,可同雷公或龙较量,有时甚至能击败雷公或龙。宋人笔下相关传闻开始随文化重心南移而偏移到东南沿海,还把巨型蜘蛛与宝珠传说结合,成为“意外得宝”与“识宝”叙事模式一个凝聚点。蒲松龄《龙戏蛛》承续了同情蜘蛛的倾向,而谴责龙与雷霆代表的“天公”,以强化实录性来增加可信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统收统支、三级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几个主要阶段。80年代以后至今在政府投入内部进行了重心下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和重心上移(乡镇与县)的关系调整、教育与其他部门关系的调整(预算单列)、政府投入及其与外部投入的关系调整。在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于1995年以后采取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方式进行特殊投入。经一系列制度变迁,我国已形成较有特色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15.
论《山南水北》的反异化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少功在其《山南水北》中通过对人性被异化的都市文明与多少带有原生态文化因素的八溪峒乡土文明的对立性审思,对唯经济主义的揶揄以及强烈的生态意识和对体力劳动的热情赞美张扬了颇具现代性的反异化姿态。  相似文献   

16.
中人是清代土地交易的重要参与人之一,是契约订立过程中除当事人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参与者。大屯契约4人以上作为中人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有族长、亲族、妇女、立契者本人等。中人构成方式和立契者、参与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中人对晚清以来安顺屯堡民间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元朝政府文教政策的调整,各处地方官的积极推动,南宋遗民儒士、理学家、普通民众等社会各阶层人士及宗族等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上述各方力量所形成的合力,促成了元代安徽地区书院的恢复和发展。按所在地分,元代安徽境内的书院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特别是淮河流域一带,书院创建较少。按创建年代分,元代中后期安徽境内新建书院较多,也有不少前代所建而在元代得以留存的书院,经过修复被重新利用。按创建主体分,元代安徽境内的书院,绝大多数为民办,官办相对较少。由于元朝政府对书院控制的加强,元代安徽地区书院的官学化趋势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8.
姜苓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05-106
通过语言、行为、幻灭感三方面剖析霍尔顿身上体现的个性危机与现代主义文学中对传统主流文化产生的疏离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坚持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综治队伍建设,做好教育、转化、打击、防范等工作,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与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20.
从大学的发展看未来大学的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描述了大学的发展和未来大学的理想。列举了美国、德国大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社会经济、政治和化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自治权和学术自由是大学发展的支柱,未来大学的理想就是要从价值定位、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及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