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12月初,由于一款在银行柜台公开代销的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华夏银行上海嘉定支行最近遭遇血本无归的投资者追索。几天内,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的华夏银行上海分行总部门口,不断有投资者高举纸牌要求银行"还钱"。对此,华夏银行上海分行曾经表示,这个产品不是华夏银行的产品,华夏银  相似文献   

2.
一、香港华商银行的创办香港华商银行创立于1918年8月26日,注册资金500万元,实缴资本111.8万元,由香港世传米商刘小焯、刘亦焯、刘季焯和安南华侨刘希成等创立[1].总部设在香港,所经营的业务包括储蓄存款、侨汇、与安南做生意的米商贷款以及外汇炒卖等.华商银行所处的香港,为远东地区新兴工商业中心和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转运站,华侨汇款额巨大,当时海外华侨平均每年带入香港的财富多达1000万元[2]10.作为香港首屈一指的米商,刘氏家族在贸易中需要大量周转资金,因此华商银行的业务重点是吸收储蓄存款.又因香港在国际转口贸易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故其主要活动首推经营国际汇兑.初创之始,华商银行即不断地向海内外拓展业务,在沪、穗、西贡、纽约设立分行[3].因各分行的实际情况不同,具体业务也有区别.总行创立不久便在广州西提设立分行,刘季焯的同学区克明为经理,以储蓄存款为主,储户主要为中下层、零星散户.在上海以司徒尧为经理,业务重点是储蓄存款,同时也经营外汇.1922年上海分行开业时为吸收储蓄存款,不惜提高存款利息,规定"于开幕一星期内,新开各存户永远固息8厘起息"哨,结果市民踊跃前往储蓄,开业第一天即吸收存款50万元.纽约支行于1922年1月2日开幕,总行在纽约设有汇兑兼招股处,由刘鲁南主持,长期从事炒卖金镑,舆论称之为"美国华人第一银行"[5].  相似文献   

3.
李新 《浙江档案》2005,(9):30-30
金润泉(1878-1954),字百顺,浙江萧山金西桥人.幼时家境清贫,14岁至杭州盐桥乾泰钱庄当学徒,工作学习都很勤奋.1908年任大清银行浙江分行经理;1913年筹办中国银行杭州分行,任中国银行杭州分行副经理;1921年升任经理连任至1951年;1948年被选为"国大"代表;1952年中国银行杭州分行撤销后,任总处赴外稽核;1954年在上海病逝,终年77岁.  相似文献   

4.
张嘉璈(1889-1979),江苏宝山人(今上海宝山),字公权.张嘉璈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金融家,被称为"金融巨子"、"中国现代银行之父".他曾主持中国银行行政和业务长达23年之久,先后担任过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总行副总裁、总经理等职务.在他的领导下,中国银行逐步成为具有现代化色彩的金融经营机构,为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默闻 《档案与史学》2005,(11):21-21
这是一枚1947年北海银行发行的50元票面的革命根据地货币.票的正面外滩建筑物依次是:重建于1925年的上海海关、当时正在兴建的交通银行大楼(今市总工会)、1903年建成的华俄道胜银行(现外汇交易中心)、1923年竣工的字林西报大楼(今为友邦保险公司)、1922年重建的麦加利银行(今中波轮船公司)、1908年落成的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和1929年树起的华懋饭店(又名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北楼).票面上黄浦江上的小舢板依稀可见,左侧加盖"山东"字样,背面是"50"和"凉亭树木"图案.  相似文献   

6.
上海露香园顾绣艺术,享有"画绣"之誉,驰名于明清刺绣艺坛.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惊叹其名:"技至此乎","非人力也."文学家陈子龙在跋中题曰:"天孙织锦手出现人间."文人谭元春在<顾绣考>中云:"上海顾绣,女中神针也."之后,顾绣成为宫廷贡品,身价更高,"人争宝之."顾绣将中国宋元以来的刺绣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
正民国时期尤其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一度被称为远东金融中心,银行业非常繁荣,与此同时,银行业案件也不断涌现。1934年10月下旬,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就发生了一起银行内部员工重大舞弊案。东窗事发这年10月23日,有人持C.Charles户名的特种活期存折及存款条一份,到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取款,计洋17000元,并全数索付现钞。当时,中国银行上海  相似文献   

8.
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创立于2006年8月18日,其前身为始建于1988年的温岭城市信用社,2005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员工近4000人,内设19个部室,下设1个营业部,有杭州、舟山、成都、宁波、上海、义乌、嘉兴、绍兴(在筹)8家分行和48家支行,同时还在浙江、江苏、福建、重庆、广州等地发起设立了9家村镇银行.连续5年监管评级为二级,并连续2年跻身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  相似文献   

9.
祸从天上来 1960年9月的一天,我从浦东组稿回到上海作家协会《上海文学》编辑部,刚走进编辑室,小说组副组长郭卓一看到我,就激动地对我说:"你来得正好!这里有一个重要任务."我问他:"什么事这样激动?"她说:"我刚从(上海市委)宣传部回来,C副部长(指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某领导,此处将真名隐去)交给我一个话剧剧本,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学生从福建前线深入生活归来后,集体创作的,C副部长要我们好好帮助他们修改发表."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三年来之上海》系聚兴诚银行上海分行于抗战胜利后写给聚兴诚银行总管理处(设重庆)的总结报告书,该报告书包括《最近三年来之上海》及《战后申行之刍议》两部份。其中《最近三年来之上海》除简略叙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自1942年以来孤岛上海的政治、经济衍变情形外,主要总结了该分行三年余的行务发展概况,内中涉及的一些史料,对了解、研究抗战以来特别是1942年以后上海的政治、经济尤其是金融、物价以及员工待遇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标题系原有,文内标点系选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