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孙存栋 《考试周刊》2013,(75):61-62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让数学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能满足农村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者认为要从对备课内容进行分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对课后辅导内容进行分层等方面入手,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堂是我们学生学习数学,人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主阵地.初中学生学习数学需求课堂的精彩迷人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在我们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令人满意的是,我们未能很好地去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迷恋数学课堂,这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让我深深的感到:要想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课堂一定要精彩迷人.笔者以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农村学校由于教育资源缺乏,学生基础差等原因,使得初中数学成了他们学习中最困难的学科之一。所以怎样对数学进行有效的教学成了教学的重点。教师决不能再用老思维、老方法去授课,在这种背景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简单传授,更是要让学生在探索中、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最终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人人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句话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参与数学的学习,人人都在数学上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得到不同发展,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呢?下面,  相似文献   

5.
初中数学新教材的的使用已有几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标和教材的重要性,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让学生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学有实际意义的数学,不同的学生能学到不同的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人人养成爱动脑、动手、相互探索、共同提高,大家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数学教师的职责就是把数学的学术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下面我把我近几年来的学习和思考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让我们一起提高。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必须由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学生只有亲自参与体验学习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获得体验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和方法的获取,更积极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生命化成长的体验。课堂教学正是实现这一体验的载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参与  相似文献   

7.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学习内容的重要手段。“双减”之下,对学生作业量、时长减少了,负担减轻了,但对作业的“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巧妙地设计作业,让学生在做作业时能减时、增效、提质。一、作业分层要“精”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吃透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比如"人人学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育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认知规律,还应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探索的主人.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下述五个"尽可能".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学习数学,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有效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可以很好地学习知识以及相关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最大化地感受到所学内容中深层次的意义,让数学知识变得引人入胜,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中焕发出探究活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开启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激"疑",打开探究思维的闸门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发展。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主体活动,如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应用等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部分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这种现象: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较多的是那么几个所谓的“尖子”,而其他学生则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老师成了唱戏的主角,学生则成了“看客”和“听众”,整个课堂好像“一潭死水”。为了实现“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讲究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就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就是要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各…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要求。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又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建立生动、活泼、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要求。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又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建立生动、活泼、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葛雯 《教育文汇》2014,(23):33-34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中焕发出探究活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开启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情感和意志的活动过程。认识过程与情感意志活动过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要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我们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富有情趣的教学互动过程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快乐的学习数学。一、创设"和谐自然"的数学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以来,数学教育无疑也经历着一场洗礼。新标准突出体现了要改变学生以前的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要使中学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旨在研究和实践如何让学生参与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体现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赢得自信,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9.
孙抒文 《教师》2014,(3):105-106
新课程以来,数学教育无疑也经历着一场洗礼。新标准突出体现了要改变学生以前的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要使中学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旨在研究和实践如何让学生参与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体现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赢得自信,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20.
蒋守彬 《广西教育》2012,(33):80-80
要想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的参与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以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