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种叙述角度的运用是现代小说的一个标志.而叙述角度的定位需要明确叙述眼光与叙述声音的区分.鲁迅小说的叙述是艺术性与创造性的完美结合,他对叙述眼光和叙述声音的明晰和灵活运用,形成了叙述的复杂性特征.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叙述眼光与叙述声音组合与离析带来的艺术效果.本文试从叙述眼光与叙述声音的相互关系着手,展开对鲁迅小说的叙述艺术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女勇士》是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是她作为自传出版的作品。作者使用幼年和成人两种叙事声音表达了幼稚和成熟的两种想法,这两种声音或眼光的交织使该文本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幼年与成人这两种叙事声音或眼光,与结构主义叙事学中的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相对应。本文从结构主义叙事学中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的两种视角,即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的视角来分析汤亭亭的《女勇士》。  相似文献   

3.
话本小说叙事模式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叙事学的角度,对话本小说“拟书场”的特殊叙事模式进行了总结。指出话本小说以模拟的说书人为特殊的叙述,以假想的听众为程式化的叙述接受,而固定的叙述声音与全知的叙述眼光构成其基本的叙事视角方式。  相似文献   

4.
《百合花》与《三角梅》均以女性视角对一个小战士进行了追忆,然而两篇作品在具体叙事视角的选择上却呈现出鲜明有趣的对比。《三角梅》采用了第三人称“她”的叙事视角,以叙述本文层面的叙述声音和叙事眼光的分离以及故事层面聚焦者荔生和她的聚焦对象战士贺振木之间的追寻与拒绝的关系,体现出个体叙事对国家叙事的内在对抗;《百合花》则采用了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视角,通过叙述本文层面的叙述者与聚焦者的合二为一和故事层面的聚焦者“我”对于聚焦对象“小通讯员”的控制,从而将个体叙事控制在国家叙事的话语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5.
运用经典小说叙事学的理论,通过对小说的写作、叙述人、叙述声音、叙述眼光等几个重要概念的比较和辨析,探讨了“谁在小说里讲述故事”的问题。到底谁是故事的叙述绝不是一个像初看起来那样简单的问题,对小说叙事的诸多误解,差不多都来自对这一问题的简单化处理。把叙述人与“隐含的作”混为一谈,进而又把“隐含的作”与现实中的作混为一谈,就是一种对小说叙事的最常见、最严重的误解。这种误解导致的后果就是,仅仅把小说叙事归结为对现实的现象的或本质的再现和反映,而对于小说之所以为小说的“叙事性”则多有忽略。另外,叙述声音与叙述眼光的混淆不清,也是小说解读中常见的错误之一。这种错误不仅使我们搞不清谁在以谁的观点讲故事,而且也难以准确地把握故事的错综复杂的细节和内容,以及充分地领略小说叙事技巧所显示的种种奥妙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男性作家那里,儿童视角更多的是一种叙事策略,而对于女性作家而言,儿童视角的选择是生命意识的自然流露。在小说中,男性叙述常与"民族"、"历史"等内容相关,而女性眼光却经常与"小孩"、"女性命运"相关。这两种不同的叙述视角,决定了他(她)们的小说具有"粗犷"与"温馨"两副不同的面孔。  相似文献   

7.
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约翰尼大熊>多方位使用不同的叙述人,形成一个多层次立体交叉的叙述人网络.通过对各种叙述视角的分析,可以发现所有眼光汇聚之处,恰恰缺失了被叙述人自己的视角.他者的眼光构成了对被叙述人霍金丝姐妹的围困,间接导致艾米·霍金丝上吊自杀.作者用叙述形式象征性地阐述了鲁迅先生所说的眼光也可以杀人这样一个残酷的社会现实,取得叙事形式与内容的一致.  相似文献   

8.
从性别叙事学角度分析英国当代女作家詹妮特·温特森的小说《守望灯塔》的叙事策略。《守望灯塔》采用框式叙述结构讲述了女孩银儿和灯塔建造者巴比·达克两个不同故事。温特森以女性视角叙述银儿自身的故事,以男性宏大视角和女性私密视角交替讲述达克的故事,从而形成两个性别不同的叙述声音,最终女性叙述声音超越了男性叙述声音,实现了性别化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性别叙事学角度分析英国当代女作家詹妮特·温特森的小说《守望灯塔》的叙事策略。《守望灯塔》采用框式叙述结构讲述了女孩银儿和灯塔建造者巴比·达克两个不同故事。温特森以女性视角叙述银儿自身的故事,以男性宏大视角和女性私密视角交替讲述达克的故事,从而形成两个性别不同的叙述声音,最终女性叙述声音超越了男性叙述声音,实现了性别化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严歌苓文本从女性视角解读时代背景下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而雌性的草地》作为其早期作品之一受到研究者青睐。本文拟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运用相关理论,从叙述声音和叙述视角两方面对《雌性的草地》进行解析,以此审视严歌苓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和女性意识的言说。  相似文献   

11.
叙事作品往往以一种类型的叙述者为文本的主要叙述者,以一种聚焦方式为文本的主要聚焦方式,与此同时文本还拥有其他的叙述声音和叙事眼光.各种不同叙述视角的成功配合使用能使作品变化多端、丰富多彩,能更好的深入人物内心,突出人物心理状态,揭示作品深刻主题.在卡夫卡的著名短篇小说<变形记>中就灵活运用了几种不同的叙述视角,由表及里立体的展示了主人公变形为虫后的心理,将那种无尽的孤独、绝望和陌生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全面暴露出现代人严重的精神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2.
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爱》讲述了黑人群体内部的爱恨情仇。作为非裔女性作家,莫里森为写出本民族的真实感人故事,在叙述困境中寻求出一条为黑人女性争取声音的道路。在《爱》这部作品中,莫里森采用兰瑟提出的三种叙述模式及作者型叙述声音、个人性叙述声音和独具特色的集体型叙述声音,结合全知与有限视角的不停流转,深化"爱"这一主题,并实现对女性话语权威的掌控。  相似文献   

13.
叙述视角是现代小说批评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概念,但它也能运用到分析《圣经》这部伟大而古老的叙事作品中来。文章将采用西蒙.查特曼的叙述视角理论,即感知视角﹑概念视角与利益视角的三分法,对《旧约.创世记》第37~50章讲述的约瑟故事进行视角运用的分析,在视角的变化和整合中,彰显视角对于理解作品的含义与叙述者意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盲刺客》运用独特的叙事技巧搭建起错综复杂的叙事迷宫,其中叙事结构、叙述视角和叙述声音是其完成谊叙事作品的重要手段.作者把高超叙事策略与一贯以来沿用的女性主义题材巧妙结合,揭示了加拿大现代女性的情感、地位和所处困境.本文以叙事学为论述依据,从叙事结构、视角和声音三个方面对《盲刺客》进行一一解析.  相似文献   

15.
声音、眼光、聚焦是叙事学的关键性概念.但是这些概念在相关人称时不对称,造成了理论探讨和批评运用上涉及主体辩识时的诸多不便。依据主体的时空位置严格界定这几个术语,可以提高叙事学分析的逻辑严密性及其在批评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叙述视角"是理解小说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选择不仅直接影响作品的结构与内容的表达,也关系到读者对作品的接受情况。运用叙事理论与具体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全知叙事、限制叙事、纯客观叙事视角进行深入的探讨,叙述视角不仅具有结构功能,更具有意义内涵;不仅是形式的表达,更是内容的呈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家对叙事视角的探索与运用,呈现了文本形式和故事内容相互依存的意义与价值,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眼光与审美敏感。  相似文献   

17.
在《航程祭典》中,小说叙述者通过塔尔伯特这个叙述视角的"看"和"说"表达叙事层面的"说",叙述视角的"看"与"说"和叙述者的"说"或者融于一体,或者互相抵牾,成为揭示聚焦人物的结构性反讽。从时间的维度看,小说中的结构反讽主要有两种:一是叙述视角与叙述声音即时冲突所导致的反讽,二是两者之间形成延时冲突引发的反讽。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盲刺客》中运用独特的叙事技巧,搭建起错综复杂的叙事迷宫,其中叙事结构、叙述视角和叙述声音是作家得以完成该叙事作品的重要手段。从叙事学角度看,可以从叙事结构、视角和声音三个方面对《盲刺客》进行解析。玛格丽特把高超的叙事策略与一贯以来沿用的女性主义题材巧妙结合,揭示了加拿大的现代女性情感、地位和所处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毕飞宇"轻盈而凝重"的小说理想在《相爱的日子》表现为:叙述者巧妙调节视角、转换思路,无痕杂糅人物话语、心理于叙述语流中,或通过插入评论,叙述声音与人物声音重叠以增强批判力度。本文以"Love Days"为例,对毕飞宇叙述思路转换引发的声音变调进行细致的文本考察。研究显示,"Love Days"大体尊重原文叙述特色,实现了等效翻译,但对原作几处叙述思路进行了不当调整,引发叙述声音变奏,叙述情感扭曲,这不利于中国现当代小说异域传播。  相似文献   

20.
<正>"儿童视角"本来是文学创作领域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小说作者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相对于成人视角,儿童视角在观察、描摹事物,讲述和理解事件时,表露出儿童所特有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因此,儿童视角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