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因当前教师专业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科教学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其课程内容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并沿着“教师专业成长”主线来构建学科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内容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2.
学科教学论教师是专业的教师教育者,是生产和传播教师教育知识的学术人.在教师教育大学化过程中,学科教学论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普通大学教师学术范式的影响,注重探究理论,轻视教学实践.教师教育的科学发展呼唤学科教学论教师的专业身份回归教师教育者本位.  相似文献   

3.
学科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各专业教师教育方向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由于受到专业学科的影响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随着教师教育新体系的构建和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学科教学论应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新体系中的重要课程组成.文章结合教师教育的特点分析了学科教学论课程在教师教育新体系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学科教学论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体现教师教育专业特点的一门特色课程。但目前,学科教学论课程建设现状不容乐观,体现在课程性质认识上的迷惑,课程教学师资管理上的迷乱,课程教学研究上的迷离等,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从事学科教学论课程研究与教学的工作者及教学管理部门必须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这门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5.
高师学科教学论中“教学论”的弱化及扭转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师范院校的特色学科的学科教学论在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实践中,已暴露出教学论弱化的迹象:侧重学科导致教育学基础理论弱化;经验论导致教育教学实践理论弱化;不可替代性不强导致教师专业价值弱化。扭转学科教学论中“教学论”弱化的现象十分必要。要明确学科教学论是教育学门类中的教育学科;明确学科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应该是基于学科的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论”著述而非“学科”本身的经验之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6.
学科教学论是带有学科知识传授特点的实用教育理论课程,是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知识。教师继续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学习学科教学论;教师的工作特点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学习学科教学论;教师自身成长和知识的更新需要学习学科教学论;激烈的人才竞争需要学习学科教学论。学习学科教学论,使教师既掌握了教育理论知识又掌握了教育教学的技能,能促使其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走向成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相似文献   

7.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化是学科人在其学术部落中共同参与的一种社会践行。张敷荣先生对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化建构为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化奠定了基础,表现在以下方面:在学科制度结构完善中以其所处的学校院系为阵地,实施学科计划,拓展学术交流;在学科边界划分中通过知识专业化、学科本质探寻、教材编订等彰显学科独立性;在学科主题确定中将教师、学生、课程、过程与方法、教材、学科历史等作为专业领域;在学科方法论上,结合学科属性和发展情况形成了特别注重比较法、实验法,并将访谈法、案例法、观察法、文献法作为重要支撑的学科方法体系。由此,形成了其学科化实践中多学科支撑的学科体系,兼容并包、融贯古今的学术体系,基于中国教育实际的话语体系和以“学生的发展”为逻辑起点的概念体系。当前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化需要进行跨学科、情境性和学科互涉研究,组建多元知识主体的异质性学术部落,建构遵循学术与制度逻辑的学科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是职教教师最切身的专业知识,它具有跨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对专业教学论的理解离不开对职业工作、技术与教育三者关系的认识。专业教学论的教学与研究对象关注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方法层面的问题,还应包含课程与教育体系层面的问题。只有建立专业教学论,使教育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和专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三者之间相互关联,才能综合地开发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课程以及有效地促进职教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专业教学论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职业工作、职业教育与职业科学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及其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它是教师通过学科内容知识和有效教学策略交互作用(intersection)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知识;这种知识要求教师在完全理解所教内容,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文化背景、先前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知识的核心,它是保持教师知识复合性、动态性的原动力,并且拓宽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和树立动态的课程观在教育实践中养成学科教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教学论学科的发展经历了教育科、教育学系、师范学院下设教育学系三个阶段,呈现出以下特征:培养目标上注重学术性和社会应用性结合;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开展教学实验与研究;教师多有国外留学经历。国立中央大学教学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以下启示:教学论学科在讲求学术性的同时要注重社会应用性的发挥;依据课程的内在体系进行课程设置;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注重"中与西"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1.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活动的理性批判,对公共教育学而言,我们必须对其在教师职前培养中的作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知识体系结构、教学方式等进行反思。改革公共教育学的教学应从教师的继续教育入手,并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进行整体改革。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发展与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知识处于核心地位,教师的专业性问题主要是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情意等的发展问题。当前,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重心正在实现由"技术熟练"范式向"实践反思"范式、从"公共教育知识"到"个体实践知识"的转移。教师专业知识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的支持,教师教育的各项改革最终也要以课程改革为落脚点。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与理念应回归师范性;课程设置与实施应突出实践性知识的积累与建构;课程伦理建设应关注专业态度培养,注重专业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3.
小教专业毕业生的入职状况表明,必须加强小教专业的学科课程建设。小教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应分为教育类、学科综合类和执教学科类三大类;执教学科类专业基础课程由言语类、语言类和阅读类课程组成,并且要凸显语言类和言语类课程的地位;语文教育学和语文教育史是小教专业(综合文科方向)的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学科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非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是研究学科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教育学科。“学科教学论”与课程论、教学论并列,同属于教育学的三级学科。“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建设,要从自身学科内容的优化和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两方面入手。“学科教学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注重制定规划,分层培养;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形成集体优势;对“学科教学论”教师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等。  相似文献   

15.
陈华 《南平师专学报》2008,27(3):108-112
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这场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新一轮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对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音乐教师要尽快接受新的音乐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学科知识和及时调整智能结构,树立新型课程观。音乐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为了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改革现行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加强音乐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完善音乐教师培养制度,严格音乐教师的资格认证。  相似文献   

16.
There is widespread system response to the perceived needs of education for twenty-first century, where learning-to-learn is privileged and schools are organised to prepare young people for work. One casualty of such skills-led teaching is deep thinking about curriculum questions and the knowledge contents of teaching in relation to the needs, motivations and experiential knowledge of students. In this paper we argue for greater conceptual clarity between curriculum and pedagogy, and between the worlds of children’s experience and disciplinary knowledge, in order to deepen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The paper shows how using the conceptual tools of curriculum making is key to becoming, and developing as a teacher. This paper supports subject specialism in teaching in a manner that respect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apital of young people and their role in knowledge creation together with the emancipatory significance of gaining epistemic access to disciplinary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7.
论教师教育课程的精神关注:文化·伦理·智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更多关注教学知识与能力,而忽视教师的精神成长。为确保教师质量的改善,教师教育课程必须进行新的转向。普通教育类课程应该发生"文化"转向,以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类课程应转向"伦理"关注,以帮助教师成为具有人文伦理品性的教育者,学科专业类课程应关注"智慧"品性,以促进教师成为有教育机智的教育者。  相似文献   

18.
戴伟芬 《教师教育研究》2013,25(1):76-80,69
在教师教育标准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保障教师教育质量的一个基本前提下,受到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课堂评价的影响,美国推进了绩效标准本位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技能训练的标准,从教师观、教学观、教学知识基础观和评价观上提出了新的标准,以期把教师培养成为一位专业的智力工作者,形成基于情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让教师掌握多向度的、综合性的教学知识,注重教学整体质量的评价,促使高素质教师发展。这一改革构建了教学专业化的复杂性的理念,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从技能训练走向综合发展、对个体和个体知识关怀的实践取向的全人发展观趋势,为优化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论历史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课程的推行,要求教师迅速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能力近年备受国内外教育界的重视。教学反思能力的主要特征有: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性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教学反思能力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主要是:有助于教学研究的深入、实践智慧的生成等。发展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需要以一定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其基本策略包括:案例研究、课堂观察、课后小结与反思札记等。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一种经验性知识、案例性知识,它的形成和积累与教师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经验有关。但是就目前我国师范教育的状况看,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模块是其知识结构中比较薄弱的一个板块。究其原因与我国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有关。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师范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