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黎剑 《河北教育》2002,(12):12-12
开学初,学校组织学生乘车去科技馆参观航模展,车子开时,我发现车上站着两个人——我和郑老师,而学生们一个个心安理得地坐着,有说有笑。我脑子一转,对旁边的学生说:“你们都坐着,可老师还站着。”几个学生似乎想到了什么,往里挤了挤,不好意思地说:“许老师,您坐这。”我微微一笑,说了“谢谢”就不客气地坐下了。车上唯一站着的还有郑老师,我又对周围的学生说:“你们看,郑老师还站着……”又有几个学生说:“郑老师,您坐。”郑老师笑笑说:“不用了,没几分钟,我站一站吧。”“不,郑老师,”我接上去说,“学生给你让座,…  相似文献   

2.
曾听过这样一个笑话。老师说:“数字是不会骗人的。一座房子,如果一个人要花十二天盖好,十二个人就只要一天。”“对呀”,一个学生接着说:“二百八十八个人只要一个小时,一万七千二百八十个人只要一分钟,一百零三万六千八百人只要一秒钟。”是呀,学生说得不无道理,但现实的生活中我们这样能解决问题吗?我敢说,这样的可能性太小了。如果真这样,奥运场馆不早就修好了。如何让数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大约是小铁上三年级的那一年的元旦前,老师让每个同学在元旦晚会上表演一个节目。这让小铁有点犯愁,他回家后一脸愁云地找我,先发泄对老师的不满:“爸爸,老师也真是的,非得让我们每个人演节目!”我对他说:“老师让你们每人演节目,是件好事呀,一个小孩应该能演个节目,锻炼锻炼,对你们有好处。”他又说:“可我也不会演什么节目呀!”我说:“那没关系,谁都是从不会到会的,我可以教你一个!”“您?您会?”“你可别小瞧你爸,你爸打小就总在学校里演节目,你爸还考上过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呢。”我这点光辉历史让小铁刮目相看,他不敢小瞧我了,对我说…  相似文献   

4.
魔方回来了     
郭素珍 《广西教育》2013,(44):63-63
早读刚下课,杨子胡走到我身边,着急地说:“老师,我的魔方不见了。”这个一向斯文的孩子,见我用诧异的目光看着她,又赶紧补充:“早读前,我还拼了一轮,后来走出教室,回来时就不见了。”看来拿魔方的人是班上的同学。为了安抚她,我轻声问:“你说早读前还拼了一轮,你能把魔方的六个面都拼好吗?”“能!一分钟左右就行了。”她的回答让我感到意外:每一届学生在学正方体这部分知识时,都流行玩魔方,然而却极少有人能将六面都拼好,现在这么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孩子能在一分钟左右就拼好六面,难道这届学生是“魔方党”?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故事:小丫老师刚接手一个新班,当她第一次走进教室,就发现黑板上画着一只漂亮的鸭子,五色斑斓,栩栩如生。只是样子有些沮丧,耷拉着脑袋。旁边醒目地写着:“欢迎小丫老师快滚。”面对全班学生的目光,小丫老师走到黑板前,高兴地说:“今天我第一次和大家见面,有的同学就把黑板装扮得这样漂亮来欢迎我,我很高兴。可是这句欢迎词却有一处明显的错误,不知大家看出来了吗?”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们都不知该怎么办。小丫老师看了一下讲桌上的座次表,“刘芸芸同学你来说一说。”刘芸芸小心翼翼地站起来说:“句子中的‘…  相似文献   

6.
起哄     
那天,同办公室的林老师一脸严肃地对我说:“好几次,我从你们班教室门口经过,正巧有培智班的学生路过,你们班有几个学生就大声起哄。”我一听脑子里顿时嗡嗡作响。前不久才观看了一台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同一片蓝天”的节目,这才过了几天,怎么就发生这样的事情?预备铃响了,我严肃地说:“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说一件比我们上课学知识更重要的事情。”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都瞪大眼睛,把脖子伸得老长。我问:“前几天我们在艺都影剧院观看的由残疾人表演的节目,好看吗?”“好看。”孩子们齐声回答。我使劲地按捺住心中的愤怒,没有直奔主题,问是谁对培智班的学生起哄,而是慢慢地把孩子们带入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情境,毕竟他们只是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啊。我接着问:“那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是残疾人呢?”“没有手的。”“没有脚的。”“眼睛瞎了的。”孩子们争相回答。“对。”我肯定地说,“看来大家对什么样的人是残疾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可是大家所说的情况只是其中一部分,你们所说的没有手、没有脚和眼睛瞎了是属于身体的残疾,而另外有一些残疾人是属于智力障碍的残疾人。智力障碍这个词大家或许很陌生,不过老师如果和大家说智力障碍的人就像我们楼上的培智班的学生那样,大家就...  相似文献   

7.
清晨,我踏着朝露在校园的小道上散步,看着冉冉升起的太阳,不禁想起班里的学生,他们就像初升的太阳,个个充满朝气,个个都有闪光点。记得一节班队活动课,学生自编自演节目,主题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第一个节目独唱结束,同学们陶醉在甜美的歌声中。主持人说:“下一个节目是小品《打击六合彩》,表演者,小纪、小彪。”一听到小纪,就有人发出“嗤”的声音,活动的气氛低沉下来,同学们开始嘁嘁喳喳地议论。一个同学说:“小纪会表演才怪。他又要捣蛋了。”小纪在同学们心目中是捣蛋鬼,他一贯自由散漫,无心向学,常常在班里做…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在与侄子的交谈中,我侄子告诉了我这样一件事情:他们政治老师有一句口头禅:“我想大家都知道。”有一次,有几个学生正在数他说了几句“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时,他们的政治老师又说了一句:“最近,美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当他还没有说完的时候,他们班一个同学在下面说了一句:“我们怎么知道?”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政治老师当时就气极了,对着那位同学大声说:“你给我滚出去!”  相似文献   

9.
唐燕 《江苏教育》2007,(14):101-101
开学第一天,第一节课刚下,同学们就玩开了。也许是久别重逢,他们玩得特别疯。一位同学来报告:“老师。他们把红领巾拿下来了!”我一看。果然有几个男生把红领巾拿了下来做“武器”,正互相“攻击”呢!我心里嘀咕:怎么有这样的学生,开学第一天就把红领巾拿下来玩耍,而且是在我的眼皮底下。正想对他们训斥一番,只见一位同学走到我跟前说:“老师,我们太热了!”  相似文献   

10.
一节活动课《情绪剧场》,想通过排演小品的形式来表现“情绪不同,结果不同”,让学生真正弄明白情绪需要调节的道理;掌握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学生们都很积极,不用我的参与,准备很充分。一切布置停当,表演惟妙惟肖。引得众人在思考中大笑,但有一个节目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这个节目的大意是这样的:老师已开始上课,一个学生跑的气喘吁吁,最终还是迟到了,这位老师就停下讲课教训这位学生,学生开口还未说上一句话,就被老师的“还要争辩”给截回去了,学生只好低下头,快要哭了的样子,似乎很委曲。终于,老师大发慈悲让学生回到位…  相似文献   

11.
起哄     
那天,同办公室的林老师一脸严肃地对我说:“好几次,我从你们班教室门口经过,正巧有培智班的学生路过,你们班有几个学生就大声起哄。”我一听脑子里顿时嗡嗡作响。前不久才观看了一台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同一片蓝天”的节目,这才过了几天,怎么就发生这样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老师对学生们说:“数学是不容怀疑的。”接着,她就举了一个例子,“例如,一个人建造一间房屋需要12天,如果12个人一齐动手的话,这间房子一天就可以建成了。”学生们也就模仿着老师的样子推理道:“如果228个人一齐动手的话,那么一个小时就可以把一间房子盖好;如果17280个人一齐动手的话,那么一分钟就可以把一间房子盖好;如果1036800个人一齐动手的话,那么一秒钟就可以把一间房子盖好。”有一位学生继续推理说:“照这样推算,一艘轮船横渡大西洋要6天,如果6艘轮船一齐开航,一天就可以横渡大西洋了。老师说了,数学是不容怀疑的嘛!”不容怀…  相似文献   

13.
平时我喜欢找学生谈心。面对面的方式,固然很好,但学生还是不太敢说真心话.尤其是关于老师的缺点或不足。这时,我总是鼓励学生:“你大胆说.老师不会计较.老师就喜欢听你们对我的评价.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只要是你们的真心话.尽管说!”在我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怂恿”下.学生就会怯怯地说:“最不喜欢的是你喜欢拖堂.我们特烦!”一个人是这样说,三个五个也是这样说:男同学是这个意见,女同学还是这个意见;上届学生这样说,这届学生才开始教.就这样说了!  相似文献   

14.
1例题 在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116页有这样一个游戏:由两个人玩的“抢30”游戏,也许你以前曾经玩过,这个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第一个人先说“1”或“1,2”,第二个人要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然后又轮到第一个人,再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这样两人反复轮流,每次每人说一个或两个数都可以,但是不可以连说三个数,谁先抢到30,谁就得胜.  相似文献   

15.
笑林争霸     
《特区教育》2014,(1):59-59
你走着瞧 某所小学,有两个学生在吵架,甲说:“你再这样,我打个电话就可以找人来!” 乙说:“你……你打啊!我就不信……”然后甲真的跑去打电话了,回来的时候放了一句狠话:“30分钟后,你走着瞧!”.  相似文献   

16.
上周,我们班的一位老师病了,我提议学生去看望一下,一来可以就此机会慰问老师感谢老师,二来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一天晚上放学,团支部书记找到我说:“老师,大家主动筹集了钱,可以利用放学时间去看望老师吗?”我欣然同意。晚上放学到上第一节晚自习有一个小时的间隔,而去医院的路程大概10分钟。我以为时间应该很充裕。但是,到晚自习的时候学生却一个都没回来,  相似文献   

17.
精彩的鸡舞     
外公家旁边有个养鸡场,里边的鸡会跳舞。它们一看到我,就争先恐后地跑过来,“咯咯”地和我打招呼,好像欢迎我来观看它们的表演。第一个节目是独舞“啄米”。一位高大的鸡先生出场了。这是一位大白鸡先生,脖子上有一圈黑羽毛,仿佛扎了一个“黑领结”。只见它慢条斯理地走到饲料盆前,头一伸一缩地啄起米来。它的表演十分投入,我使劲地为它鼓掌。下一个节目是“喝水”。一只花鸡昂首挺胸来到水盆边,每喝一口水它都要抬一下头。当它发现自己的翅膀上溅了一点水花时,就全身使劲抖动,并用它尖尖的嘴梳理羽毛。它的表演十分精彩,我不禁…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刻     
等秘书 语文课上,老师出了个题目“假如我是市长”,让学生写作文。   同学们写呀写呀,陷入了美好的幻想之中,惟独毛毛坐着不动。老师奇怪地问:“你干嘛不写,不想当市长吗 ?”   毛毛高兴地说:“我当然想当市长啦,但写写画画的事不是有秘书去办吗 ?” 言简意赅   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何为懒惰 ?”   课后,当老师批改冬冬的作文时,发现第一页、第二页一个字也没有写,在第三页末尾老师才发现有这样几个小字:“这样就是懒惰 !” 先见之明   放学前,老师把亮亮叫到办公室,拿出一片止痛片说:“你把它吃…  相似文献   

19.
秦梅 《四川教育》2003,(12):42-43
一天,有两个学生到办公室来交本子,看见我正在备“飞行表演”(即“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于是好奇地问我:“我们要学习这课吗?”我笑了笑说:“是啊,你看飞机正在进行飞行表演呢。”“老师,飞机也能表演节目吗?”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没等我回答,另一个学生抢着说:“当然能,我在电视里见过。但如果飞得像书上画的这么近,恐怕早就撞到一起了!”我一愣,不由得停下了我正在创设的教学情景。是啊,一个学生没见过书上的情景,另一个学生认为书上的情景是假的,这样的素材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吗?再看看这课的教学目标要求,我陷入了沉思……我重新考虑了这节…  相似文献   

20.
星期日在家看电视,不经意间看到浙江卫视的一个节目,说的是一个中国的特级教师上了一堂可称之为无懈可击的示范课,听课的是一群外教,听完课后老外们是这样说的:“这节课上得太完美了,我们对老师提不出任何意见,但是我们有疑问,被提问的学生都回答正确了,那这堂课要老师干什么?我们在课堂上只看到了老师的表演,没有看到学生在上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