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般说,人的利他行为就是人们在一定的内在欲求和思想意识的驱动和支配下,表现为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那么,在人的利他行为中是否存在着“利己”的或“为我”的欲求、动机和意向?如果存在着这种欲求、动机和意向,它是否影响到利他行为的道德价值呢?人的利他行为除具有社会价值之外,是否同时也具有“自我价值”或“反身价值”呢?还有,人的利他行为和人的本质又是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人的利他行为研究必须探讨和回答的问题。这里是笔者对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利他行为是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有效地培养利他行为,应从心理学、神经科学视角寻找利他教育方法。共情和社会情境是影响利他行为的重要因素。人类天生具有共情的生理基础,共情促使个体做出利他行为。相互依赖的社会情境促进利他规范的形成,这些利他规范一方面会约束社会群体的行为,另一方面被内化成个体的价值观,从而影响个体的利他行为。基于此,提出利他教育应该重视四个方面:培养社会认知能力、创设社会互动的情境、重视亲子间的情绪沟通、创设相互依赖的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社会阶层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客观社会阶层问卷、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问卷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102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客观社会阶层、主观社会阶层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相关显著;网络人际信任在主观社会阶层和网络利他行为关系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共情对网络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调节了中介作用的后半路径。具体来讲,网络人际信任对网络利他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随个体共情水平的增强而增强。  相似文献   

4.
道德既包括道德规范等社会客观要求,也包括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等主观操持,道德既具有道性又具有德性,既具有他律性又具有自律性.道德的道性是指道德规范的客观性和道德实践的合规律性,道德的德性是指道德规范的属人性和道德实践的合目的性:道德的他律性是指人的道德实践行为受一定外部条件的限制,具有外部制约性,道德的自律性是指人的道德实践行为又是一种自觉自为行为,具有自觉自为性.辩证统一的道德本性要求新时期我国高校德育创新:坚持"道论"与"德论"相统一;坚持"得道"、"体道"与"行道"相统一;坚持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利他行为是一种助人为乐、甘冒风险、舍身为公、无私奉献的行为。非紧急情景下的利他行为指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情 ,如有人摔跤 ,或公共汽车上让座 ,当事人知道他人需要帮助 ,同时对自己又没有生命、财产威胁情景下的利他行为。探索利他行为教育实施 ,对我们如何培养利他行为 ,新形势下怎样强化全民利他意识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研究背景和方法现在绝大多数的学生为独生子女 ,由于家长的娇宠、溺爱的缘故 ,以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等影响 ,学生表现出自私和狭隘 ,利他利社会行为表现不足甚至缺乏。…  相似文献   

6.
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体。道德上的利他是人类的社会性表现,也具有自然性的根源。人类的利他行为是一个内生性的文化行为,是自然利他与社会利他的统一,并受到自然与社会的双重限定,它在自然的文化化与文化的自然化过程中获得确证,最终实现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利他行为时有发生。从利他的角度,通过重新审视经济人假设中过度强调经济主体自利的一面,可以看出纯粹利他经济人假设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在这个意义上,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不仅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也是对西方经济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通过利他行为中的互惠利他与自我和谐、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和谐的相互关系的论述,认为互惠利他有利于自我和谐,从而促进人格健全和人际关系和谐.且提出了中国社会背景下利他行为的表现以及培养利他行为的途径,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法对聋哑学校三到八年级学生共93人进行亲社会价值取向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发现聋哑学生亲社会价值取向难以判断的人数很多。聋哑学生认为大多数人的亲社会价值取向,与他们自身的亲社会价值取向在移情和利己这两个取向上有明显的差别。教师对聋哑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评价较高。利他的亲社会价值取向的聋哑学生产生利他行为的比例较少。  相似文献   

10.
采用内隐联结测验(IAT)、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网络道德敏感性问卷对河南省某高校50名学生进行施测,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大学生内隐网络利他行为倾向及其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网络道德敏感性的关系。结果显示,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的IAT效应,表明网络利他行为具有内隐倾向;内隐网络利他倾向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得分差异显著;网络利他行为内隐倾向在性别变量上没有出现显著差异,文理科生内隐网络利他倾向差异显著;内隐网络利他倾向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网络道德敏感性相关不显著;IAT可以作为测量网络利他行为内隐倾向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荣辱观是一个人对待荣誉和耻辱的基本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反映,是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是非观念。荣辱观包含主、客观两方面意义。客观方面是指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给予的公认和奖励或者否定和谴责;主观方面是指个人对社会客观评价的自我意识,是人们具有是非感的一种表现,其实质上是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感受。  相似文献   

12.
公益行为是个人或群体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基于一定的社会责任,面向需要对象或社会共同问题而自愿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利他行为,具有自觉自愿性、无偿利公性和组织社会性三大特征。公益行为与慈善行为、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和道德行为等概念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公益行为的分类有很多划分标准,从公益行为本身的内在结构出发,提出了公益行为的四个维度:道德性、报偿性、情境性和盲目性。  相似文献   

13.
一、价值的本质价值学的基本问题,是价值的本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西方价值学中有三种基本的态度: 第一,自然主义态度。认为价值是对象的客观特性,它受对象自身固有的本性所制约,与感知价值的人无关,并不依赖于主体的社会活动。这种观点不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不考虑主体的社会需要,而只从客观的属性出发,怎么能得出客体是否有用的结论呢? 第二,主观唯心主义态度。认为对象的价值不是本身固有的,而是主体赋予的,它是主观的情感或意志,它反映着人对客体的某种心理态度。这种观点不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东西迫使人们对对象本身抱这种态度而不是抱另一种态度?主观兴趣的“偏爱”无法从个体意识中得到解释,因为主观兴趣本身还需要解释。  相似文献   

14.
利他精神作为伦理学中受到推崇的道德之一在现今的学校教育中愈发失去立足之地。为此,应重审利他的概念,从人际交往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找到其立足的基础。进而学校情境中的利他行为应区分为递进的四个层次:无妨碍的利他行为、互惠的利他行为、利群的利他行为和无私的利他行为,以使学校教育能循序完善利他行为的重塑。  相似文献   

15.
人们行为的利他性深深地植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之中。现代市场经济使商品的内在矛盾外化为商品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促进了市场主体利他本性的养成,社会主义高层变利他本性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沃土,人们的利他行为突破了资本主义的局限,集中表现耿个人对民族、国家、集体的高度忠诚懈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产扩大利他行为物质基础和弘扬利全精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利他在经济学、伦理学、社会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但学术界对利他行为的定义并未达成一致,而且所使用的测量方法与测量工具也不尽相同。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不同研究者对利他行为进行研究,可能只是测量到了利他行为的不同结构,甚至是完全不同的内容,因此,了解利他行为的测量方法与手段并据此选择恰当的工具开展相关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利他行为的客观测量方法及代表性测量工具进行了简单介绍和评价,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对于利他行为,人们总是站在“经济人”的角度进行分析。这种源于一元动机驱策两种行为的分析,将各种因利他动机而产生的利他行为也解释为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站在二元动机驱策两种行为的基础上,在理性、利他和追求团体利益最大化的假设下,文章运用“道德人”假说来解释利他行为,并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对各种利他行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这是年青人喜欢探索的一个哲学问题。近几年来,我国青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见解。其中“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观点在许多青年中很有影响,有的人甚至把它捧为“社会主义现阶段最合理的人生观”。这种观点有些什么根据?这些根据是否能够成立?很有必要讨论清楚。 提出“主观为自已,客观为别人”的人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例外”,“人在实现自私目的的行动中,客观上也为别人服务着”。这就是说,只要主观上为自己,客观上就一定可以为别人;为自己的主观动机与为别人的客观效果之间有着必然的、完全一致的关系。这种看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动机和效果辩证关系的观点,也不符合  相似文献   

19.
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几千年来哲人和贤达在这个有永恒性的问题上进行着无休止的争论。本文拟就人的利己行为、利己心理和私心产生的根源作深入探讨。 (一) 英国的动物行为生态学家R·道金斯在1977年写了一本叫《自私的基因》,(我国科学出版社已于1983年出版了中译本)。目的是研究自私行为和利他行为在生物学上的意  相似文献   

20.
国外利他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他行为是指一种不期望日后报答而出于自愿的助人行为.国外学者对利他行为,尤其是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到利他者因素、情境因素和受助者因素三个方面.本文试就国外利他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作个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