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每节课的核心目标、核心知识进行设问.问题本身要具层次性、开放性,问题之间要有逻辑性和整体性,产生有序的“问题场”.让学生在“问题场”里产生思维撞击,迸发思维火花,形成若隐若现的“思维流”.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使语文课堂的内涵更为丰富,有人认为,语文课堂应是“诵读场”,重要的是要“书声琅琅”;有人认为语文课堂应是“情感场”,重要的是要“情意浓浓”;也有人认为语文课堂应是“对话场”,重要的是要“议论纷纷”……但我认为,语文课堂更应该是“思维场”,重要的是要“灵思飞扬”。当然语文课姓“语”,语文课堂应以“学语言”为中心,要听、说、读、写并重,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脱离了思维训练而进行的所谓“语言训练”,常常会成为一种虚华的外在形式、费时的语言游戏。  相似文献   

3.
分析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缺失的表现,结合具体案例阐述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审美教育的过程,指出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创设情境体验场、情感交汇场、思维发散场、生命发展场,唤醒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用“美育场”的强大合力和内生动力帮助学生塑造心灵,健全人格,丰厚核心素养,切实将“培养什么人”融入到阅读教学活动的细节和情境里,实现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岳腾达 《成才之路》2009,(25):21-21
“质疑”是指一个人面对认知对象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意识。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问题性思维品质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转变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一“思本课堂”,“思”即思维,要“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运动场”。那么,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处于何种地位呢?以培养核心素养达到育人目的,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2022年版课标关于课程理念,首条即“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并将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姜栋强 《物理之友》2022,(9):10-12+25
以“电阻”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内容将核心素养的多个要素巧妙地渗透其中,用问题、情境、探究等形式构建思维场,促进知识与能力并进,方法与思维齐行,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进阶。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几何问题时,要注意捕捉图形信息,以“图”启“思”,借“型”分析,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通性通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其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8.
从新课程背景下的“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优势入手,突出了该模式下的核心环节---“问题”设计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详细分析了问题设计所要遵循的四个特点,即:典型性与针对性、生动性与具体性、思维的发散性、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高中学生学习电场、磁场的难点是“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形象建模、巧用教具、类比等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场”的抽象性,形成正确的物质观念,指出“场”概念教学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在运用“场”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提炼和升华,培育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钟志鹏  黄皓 《教学月刊》2023,(Z1):86-90
“境·思”物理课堂中,“境”指的是教学情境,“思”指的是学科思维,它注重以“境”启“思”,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围绕学生思维、教师思维、教材内容这三个维度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有故事的情境、重过程的探究、有建构的思维、用物理的视角四个关键阶段推进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思维动机、保持思维动力、达成思维迁移、发展物理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1.
教学问题并非都有解答,也并非都要“非解不可”,然而在现实教学中,人们执着于问题的解决这一定式思维使得其定然要寻得必解的结果。对教学的“非解不可"是一种思维定式、价值偏向与观念固着,其实践演绎更是一场精心架构的“舞台表演”,充斥着对“解"的严重路径依赖。从哲学层面考察,对教学问题的“破解"也包含了三个维度的内涵阐释,即指向对立面的无解、指向过程的缓解与指向主体的和解。厘清教学问题“解”的真实内涵与阐释边界,从教学问题的形成逻辑、维度内涵与核心要义为理路切入,生成教学问题之“解”的真实画像,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问题之“解”。在求解的价值诉求中,人们需要面向真实的教学情境,在理性反思的基础上实现有限作为、追寻教学的价值意蕴、获得浸身其中的思维体验,散发求解得“解"的“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12.
基于问题引领的结构化教学是通过在整体关联中提取核心概念,围绕核心概念设置“教学支架”“核心问题”“问题串”等,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系统地建构知识、学习知识,逐步形成知识结构化,从而发展学生结构化思维与核心素养。在低年级结构化教学中,教师要整体研读教材,找准核心概念;围绕核心概念,设置教学支架;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原有结构;聚焦问题引领,建构新知结构;巧妙设计练习,巩固新知结构;梳理知识脉络,促思维结构化。  相似文献   

13.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只有学生亲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知识、思维、素养“三位一体”式发展。而核心问题是课堂的精华,只有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子问题链设计并引导学生体验其解决过程,才能贯彻落实“教”与“育”的功能。文章用“水循环”作为案例,剖析了核心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推动学生学科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核心知识是最为基础和普通的数学知识,其“核心”的基点和作力点指向于认知块、问题串和思维场,功效表征为其自身高度概括的程度以及与特定情境的紧密联系程度。数学教学要反复回到这些基础知识,以它们为基础,直至学生掌握了与之观念相适应的完整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为止。  相似文献   

15.
课堂是教师、学生、文本间交互对话的“学习场”.教师要精心创设易于学生理解的问题载体,有效激发学生“思维源动力”。助推“学习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存疑与思辨是进行创新学习、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因为“问题”能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实现创新。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三教”教育理念自提出以来指导了众多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而高阶思维培养是新时代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结合“分式方程”的创新教学设计,分析在“三教”教育理念引领下如何发展学生的策略型思维、创新型思维和批判型思维,以期为高阶思维融入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思维要新”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重要命题,其从专业素养维度要求思政课教师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思维方法与思维创新的根本前提,以“创新课堂教学”为实践映射,以“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为旨归。深刻领会“思维要新”的核心要义,以“破与立”“辩与思”“理与路”的辩证之思廓清“思维要新”的逻辑起点,厘清其内涵生成与分析其实践诉求,为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与思政课教育实效提供内生动力和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19.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学,十分关注学生思维尤其是高阶思维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追本溯源、前串后联、质疑问难、求异创新,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探究性、结构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要鼓励学生经历“理智的探险”“理智的历险”。为学生的思维而教、为学生的高阶思维而教,应当是“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学主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剖析“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课例,回答了“数学老师如何在备课时智慧设置教学目标”的问题,提出了巧设“思维场”“方法场”和“探究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体验、合作交流的教学预设策略,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