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中国制造”的广告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播出后,国内媒体与舆论对此事的反应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高峰 《职业圈》2014,(13):64-65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布达佩斯的中国商贸城成了艾伦经常光顾的地方。她认为中国衣服鞋帽款式多,样子新潮,质量好,价格也公道。和艾伦一样,欧美国家的许多普通民众,早就习惯了中国服装,而这只是他们接触“中国制造”的一部分。微信、智能手机以及高端电子产品已成为“中国制造”的新代表,吸引着全球消费者。  相似文献   

3.
《对外大传播》2011,(2):46-46
对于美国目前的经济困境来说,一个交口称赞的解决方案是让美国生产更多世界所需要的高科技产品。然而,两名学术研究人员估计,苹果公司的iPhone,这种最畅销的美国科技产品,实际上在去年为美国增加了19亿美元的对华贸易赤字。  相似文献   

4.
一鸣惊人瓦瓦祖拉大概是世界杯历史上最令人兴奋的商业神话:中国玩具商根据非洲土著用于驱赶狒狒的乐器仿制的塑料喇叭,尽管饱受批评和埋怨,却已经成为南非世界杯的一个象征,如今在世界各地正以每两秒钟一个的速度售出。  相似文献   

5.
2016年9月4日-9月5日,举世瞩目的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本文通过比较分析BBC和CNN对2016年G20峰会的报道,试图了解这其中BBC和CNN塑造了怎样的中国国家形象。本文的研究时段选取为2016年9月1日-9月8日。笔者通过在BBC和CNN网站搜索关键词“G20”,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6.
张新明 《职业圈》2010,(5):10-12
“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占据了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但是近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问题大肆炒作,中国制造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这些信任危机使中国产品信誉受损,使中国产品在美国的销售量急剧下降。文章从贸易保护主义和价值链两个角度对产生“中国制造”信任危机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中国制造”信任危机。拓展国际市场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余人 《文化交流》2010,(11):8-11
2010年9月10至11日,第六届“西湖论剑”暨第七届全球网商大会请来一位重量级人物——好莱坞电影巨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与马云论剑过招。“施大明星”的出现,很快吸引了众多“粉丝”和媒体记者的追捧。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梦的国家。反映在电影中有表现老子的"无为梦"、孔子的"大同梦",还有表现百余年来的"强国梦",这些影像显示着人们面对个人、集体、国家时寻求和谐发展的渴望与追求。但当前中国电影在表现"中国梦"中,尤其是在具体阐释"中国梦"的文化内涵方面,如在对待民族文化经典、社会现实问题和国家形象等理解与表达上,中国电影整体上有着令人期待的上升空间,与国际电影接轨尚存在着一  相似文献   

9.
《职业圈》2008,(10):11-11
据媒体报道,2月27日,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雎国余教授主持、一大批经济学家共同参与撰写的首份“中国制造”蓝皮书——《中国领袖企业对于中国制造的意义》研究报告在北京大学发布。他们认为,在“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转变过程中,领袖企业必须担当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占博 《生态文化》2012,(1):19-22
2011年冬天第一场雪飘落的那天,朋友王琦打电话说要带我去见一个人,并特别强调说这个人很有故事。  相似文献   

11.
郭彦男 《职业圈》2008,(3):9-10
文章通过对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反倾销调查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便更好地应对当前这一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孟建  董军 《对外大传播》2013,(11):34-36,43
本文运用国际传播的研究方法,在注重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对外传播构成巨大障碍的“中国威胁论”进行了全球背景下的分析和研究。尤其对美国、西欧、日本、印度四个国家(地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在看似同样的“中国威胁”论调下,隐藏的其实是各个国家的不同想象和各种诉求。本文认为,我们要迅速改变以往“大一统”的对外传播格局,应立即实施区别化、区域(国别)化、精准化的对外传播战略。通过迅速实施这一战略,大大提升我国对外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3.
话语权,不单纯指说话的权利;还指决定说什么,怎么说,谁来说,对谁说,在哪里说,甚至包括怎么理解的"权力"。毋庸讳言,过去的中国,由于"国际话语权"的缺失,我们的自我认知,过多地被西方那一面硕大无比的镜子所左右。奥运中国的登场,虽然赢得了碰头彩,但文化信息符号的深度和广度传播,也才刚刚开始。在具体的沟通传播过程中,我们传播者的个体"软能力",仍是整体文明软实力结构中的"短板"。  相似文献   

14.
一 “中国人的精神”——这个话题既严肃又有趣,这个提法,远比时下流行的所谓“国民素质”要好得多。为什么呢?因为精神包括了素质,却并不归结为素质。  相似文献   

15.
该文旨在探讨在跨文化艺术传播中“中国元素”的应用,研究发现,中国元素是指中国文化环境外在有形和内在无形的物质载体,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多样性、传承性和包容性。在跨文化艺术传播中,应用中国元素应遵循拒绝标签化、防止偏执化和坚持创新性原则,拒绝标签化意味着不能简单地将中国元素视为一种符号进行化简和归类,而是要充分体现其多样性和复杂性;防止偏执化意味着不因中国元素的盛行就忽视其他国家和文化的特色,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并进行多元对话;坚持创新性意味着在传播中国元素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注重与当代艺术和文化形态的结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跨文化环境。基于此,该文从服装、电影、建筑和音乐舞蹈等角度对“中国元素”跨文化艺术传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可以为推动中国元素在跨文化艺术传播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期选取路透社《威廉王子婚礼让中国工厂“沾喜气”》加以点评,作者就如何寻找地方新闻的国际关联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7.
俞南平 《职业圈》2013,(31):88-89
随着《贵州省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的深入推进,贵州省企业掀起了“高师带徒”活动的热潮。“高师带徒”活动有效传承了实用技能及优秀传统,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实现师徒素质共同提高,提升了一线职工的素质,促进企业人才快速成长,从而为企业打开了一条一线人才成长的快速通道。此项活动值得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企业积极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学术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学术出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助力中国学术“走出去”,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对于形塑文明中国起着重要作用。学术出版是学术与出版的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结合得好可以实现双赢。以学术出版助力中国学术“走出去”,应借助版权贸易,力推学术图书;用好国际书展,适时对外推介学者和专著;联合智库,携手新媒体平台,通过多渠道带动学术“走出去”。  相似文献   

19.
“禁电”是当前中国部分地方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实施的一项公共政策,广州即为实施“禁电”政策的城市之一。文章运用公共政策周期分析模式对广州“禁电”政策进行分析,探讨该政策动态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对于把握公共政策的内在规律,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有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作为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国际形象建设中,中国企业积极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文化影响的持久性进行有机整合,助力增强中华文化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以企业形象展示国家形象,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推动文明交融互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