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地处我国东方前沿,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二《宁波府》条对宁波从军事、政治方面进行了概括,他说:“府控海据山,为浙东门户;浙东有难,必先中于明州。说者曰:‘明州三面皆海,而北面尤为孤悬。吴松、海门,呼吸可接;明州有难,必先中于江淮’。”所以宁波历来为政治家、军事家所重。“北面尤为孤悬”一语在时刻提醒着中国的军事家,这也是侵略者所觊觎之点。至于宁波的山海之利,水陆交  相似文献   

2.
关于清代闭关政策有两个问题须进一步分析认识。一、关于“一口通商”。闭关政策并非意味着始终“一口通商”。清初,清政府为割断东南沿海居民与郑成功等领导的抗清力量的联系,曾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片板不许下海”。清军收复台湾后,一度开放海禁,允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并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今连云港附近)四个地方为通商口岸,同时采  相似文献   

3.
茅山(330米,句曲山),在句容、金坛、溧阳、溧水之交界处,为皖南之北缘,乃浙江天目山系北脉;在茅山南80里处,有三支南北横向山(横山),又集成东西一线(约70里),而由西端(东陵)转北而达茅山西缘,为“新华夏运动”产物。10万年前及2亿年间,为东南海湾,古北江(今长江)、中江在此北缘与此南缘人海。历史上著名的扬州薮、“三天子之都(鄣)”(黄帝游于此),即在其东南200里左右地区。对此江左各山,历史上颇多异名,除“句曲”外,尚有衡山、苗山、会稽山、涂山、地肺山、扬州镇山、巳山等,今就其一些历史上易与他处相混之名,略作考辨于下:  相似文献   

4.
宁波光华学校是宁波市最早的民办学校,创办于1995年。学校依山傍海,环境幽雅。学校占地面积200余亩,在校师生3000余人。宁波光华学校以创办领先浙江、全国一流的民办学校为目标,鼎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兴集体研究之风,建自主德育之模,示素质教育之范,走光华特色之路。学校工作紧紧围绕“实力创强,质量创高,形象创优”的目标,始终坚持以“标准化”规范学  相似文献   

5.
一本比较全面介绍早期“宁波帮”的《宁波帮企业家的崛起》一书,最近作为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九辑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收文章及资料三十一篇,计二十二万字。内容以人物介绍为重点,其中关于宁波帮的综述性分析文章和史料四篇,从总体上介绍了宁波帮总的历史面貌;有关宁波帮崛起时起过某种开创作用的代表人物传记五篇,即:《为“宁波帮”开路的严信厚》、《“五金大王”叶澄衷》、《叶澄衷及其办学事迹》、《朱葆三的一生》、《汉口头号商人宋炜臣简历》。还有关于在早期“宁波帮”代表人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个典型家族——镇海桕墅方氏家族及镇海小港李氏家族的史略;以及趋于鼎盛时期的“宁波  相似文献   

6.
陈刚 《中学历史教学》2013,(1):90-94,106,10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认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两中心。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据此判断以下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7.
玉林师范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坐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素有“天然南国园林”之美称的广西东南重镇玉林市。学院分为东、西、南三个校区,占地1056亩(不含新征部分)。校园绿树成荫,湖水翠碧,鸟语花香,人文环境、自然景观遥相辉映。  相似文献   

8.
《广西教育》2007,(6B):F0003-F0003
玉林师范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坐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素有“天然南国园林”之美称的广西东南重镇玉林市.  相似文献   

9.
宁波是国家计划单列市,地处浙江东部沿海。近年来社会稳定,经济繁荣,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158.04亿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序第六。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宁波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了良好契机,宁波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技术与成人教育的同时,奋力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为了深入了解宁波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我们(以下简称“记”)专门访问了宁波市教育局局长华长慧同志(以下简称“华”)。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上海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客籍人大量流入上海,促进了上海的经济发展。上海开埠后浙江宁波人大量涌入,宁波帮逐渐崛起,至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对近代上海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上海宁波帮概况 上海的宁波帮,是指旧宁波府所属鄞县、奉化、慈溪、镇海、定海、象山等县的工商业者为主体所结成的团体。它以乡谊为纽带,以经济为后盾,不断发展,颇具凝聚力与影响力。 1797年(嘉庆二年),在沪的“四明同乡之从宦服贾者”捐资置地,以浙东四明山为名,建立起上海四明公所。以此为标志,宁波帮作为客帮始在上海形成。发展至十九世纪初,宁波帮在沪的经营范围已经涉及沙船、钱庄、糖、银杏、绸布、药材、海产及南北货等行业了。由于宁波  相似文献   

11.
潮州古船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州地处粤东,紧邻闽南,东南皆海,“左控闽漳,右临惠广,壮全潮之形势,为两省之屏藩”。虽属广东省,但却受福建的诸多影响。韩江北来,南流入海,形成河海水上网络。海湾曲折,南澳岛扼守东南海中,地理位置优越,成为历史上海上交通的要地。  相似文献   

12.
“死亡之海”是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别称。维语“塔克拉玛干”意即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沙漠为我国第一大沙漠,位于新疆南部。一望无际荒凉寂静的沙丘中,鸟兽绝迹,渺无人烟,历史上还没有人活着横渡千里沙漠的记录,“自古沙海无人渡”的碑文犹存。加之这里气候恶劣,风暴频繁。一旦狂风大作,干燥平坦的沙漠毫无遮挡,漫天黄沙遮天蔽日,使人望而止步。沙丘随风移动,更是惊心动魄,人畜皆可吞没。每到夏日,白昼一片酷热,太阳直射温度可达70度以上,不幸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成人教育》2006,(7):F0002-F0002
玉林师范学院是一所立足广西、面向全国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院座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素有“天然南国园林”之美称的广西东南重镇玉林市,校园占地1100亩,环境幽雅,是莘莘学子学习深造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等教育》2022,(23):2+65-66
<正>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波教育学院)是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以培养全日制大专生、培训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教育行政干部为主要任务的公办高等师范院校。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师范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立足浙江,服务长三角,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构建“一核两双九大行动计划”新一轮创业蓝图,努力创建高水平高质量的卓越师范院校,成为浙江省优质幼师的摇篮。  相似文献   

15.
翻开元代散曲的一些原始材料,冯子振(海粟)这个名字常常在很显要的位置跳入我们的眼帘。对他作品的评价也非常之高:被誉为所选“皆当代朝野名笔”“、“首首皆佳”“的元散曲选本《太平乐府》,前采海粟所和白无咎《鹦鹉曲》(一名《黑漆弩》)三十六首为之始,“盖嘉其字按四声,字字不苟,辞壮而丽,不淫不伤””。贯云石序《阳春白雪》,亦云:“……近代疏斋媚妩,如仙女寻着,自然笑化冯海粟豪辣四烂,不断古今,心事天与,疏翁不可同舌共谈;关汉卿庆吉甫造语妖娇,却如小女临杯,使人不忍对深”把冯子振当作豪放旅的代表,与风格…  相似文献   

16.
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中有一段“已而得舟避诸州,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这里的“四明”,历来的注释家,从他们选编的《历代文选》到“史书典籍”,不是把它注为“今浙江鄞县”就是注作“鄞县四明山”,而为数众多的古文选本竟干脆直注“今浙江宁波市”,这些均有违史实。古人所称的“四明”并非都确指今宁波市或鄞县四明山,它往往是泛指古代明州即今之宁波一带,根据朝代的不同,有时还包括今舟山、绍兴、台州的一部分。所谓泛指,究其原因有二: 据《雍正宁波府志》载:“……四明之  相似文献   

17.
<正>《国语·晋语四》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阳与夷鼓皆为己姓。青阳,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鱼氏之甥也。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为别十二姓。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嬉、儇、依是也。唯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引文后面简称“引文”)关于这段材料的理解和利用,依笔者所知,文史家们大都只采用了“黄帝之子二十五宗”这  相似文献   

18.
苏李诗辩难     
至刘宋始,不时有人认为苏李诗为伪作。寻诸家议论,未必皆有根。今总其诘难,约有五,一曰西京不主五言,二曰诗多夫妻燕婉语,三曰“盈”字触汉讳,四曰“中州”为东京人语,五曰汉与匈奴不隔山海。一一辩之,庶几能解难祛惑矣  相似文献   

19.
张顺与张贵     
1267—1273年(宋度宗咸淳三年至九年,元世祖至元四年至十年)的襄樊之战,是南宋爱国军民抗击元军的一次极关重要的战役。襄樊在当时的战略地位,的确象后来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湖广方舆纪要·序》中所说的那样,是“天下之腰膂”,“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对于这一军事重地,元统治集团处心积虑,志在必得;南宋稍有爱国心的人无不认为势在必守,不能放弃。在南宋坚守  相似文献   

20.
苏轼,是一颗光耀千年的文坛巨星,是我国古典文学以至文化的集大成者。其创作的体裁和内容,“斟酌经传,贯穿子史,下至小说、杂记、佛经、道书、诗词、方言,莫不毕究”;“虽天地之造化,古今之兴替,风俗之消长,与夫山川、草木、禽兽、鳞介、昆虫之属,亦皆洞其机而贯其妙。”(王十朋〈《苏轼诗集》序〉》苏轼一生作诗二千七百余首,与李白、杜甫、韩愈一起,并称“李杜韩苏”;词三百五十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开一代词风;论文六十卷,号称万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至于其散文创作,只能用“苏如海”三个字来概括。其实,苏轼的整个文学创作,就是一片大海—海一样的广博,海一样的深沉,海一样的变化莫测。本文拟从苏轼个人的才艺、杂学与文学的联系这一角度,横向挖掘,探讨一下“苏如海”的成因,并请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