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还开展了敌后游击战。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在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支持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组织发动沦陷区的民众抗日运动方面均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共和沦陷区民众的支持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日战争.在抗战之前和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坚决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抗日的党派和阶级,准备和推动了平津抗战和华北抗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前线,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严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1月上旬忻口、太原失陷后,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作战的正确方针,推动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开创了华北抗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还开展了敌后游击战.国民党组织的抗日游击战,在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支持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过去一般将敌后战场抗战与中共军队敌后抗战等同起来。自20世纪80年代起,即有论者论述国民政府军不仅在正面战场抗战,也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最早发表文章的是潘荣、肖前《抗日战争中的敌后国民党军》一文(载《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4期),后有戚厚杰《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初探》(载《军事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和韩信夫《试论国民党抗日游击战场》(载《民国档案》1990年第3  相似文献   

5.
<正>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当年国共两党携手共赴国难,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战斗,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  相似文献   

6.
中国抗战爆发后,形成了两个战场,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一个是国民党政府军队为主的正面战场。过去,在抗战史的研究中,由于正面战场持续时间短,一般没能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但实际上,正如毛泽东同志曾提出的,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抵抗还是比较积极努力的。到武汉失守前,中国抗日战场基本以正面战场为主体。因此,全面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正确总经历史经验教训,弄清正面战场的得和失是不可或缺的一章。  相似文献   

7.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在讲到敌后抗战问题时,只涉及八路军、新四军,而事实上,在日军后方抗击和牵制日军的中国军队,不仅有八路军、新四军,而且有国民党的游击部队。一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武装是随着正面战场的节节失利而组织起来的。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开始全国性抗战,但正面战场的抵抗  相似文献   

8.
略论华南敌后游击战场军民的抗日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兴樑 《历史教学》2006,5(4):19-24
华南敌后战场是与华北、华中敌后战场并存的全国三大抗日游击战场之一.中共广东各级组织在抗战中组建了2.8万余人的华南人民抗日游击纵队,开辟了面积9.7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多万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它的7支主力部队牵制住敌军十几万人,先后共对日伪顽军作战过4300余次,歼敌2.2万多人.华南人民抗日游击纵队是广东坚持长期抗战的中流砥柱和强大力量.他们有力地配合与支持了全国各战场的抗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抗战爆发之初,李宗仁和白崇禧极力倡言“焦土抗战”理论,表达了要“与侵略者作殊死之抗战”的政治方针和决心,也概括了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思想。白崇禧系统地论述了游击战的意义及其与正规战和正面战场的关系,推进了国民党军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理论与实践,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场的开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期毛泽东论正面战场李分建从抗战爆发到武汉失守,是国共两党风雨同舟、精诚合作的岁月,毛泽东在指挥八路军、新四军进行敌后游击战的同时,密切关注着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发展,并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向国民党提出了不少极其宝贵的战略与战术建议,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  相似文献   

11.
华南敌后战场是与华北、华中敌后战场并存的全国三大抗日游击战场之一。中共广东各级组织在抗战中组建了2.8万余人的华南人民抗日游击纵队,开辟了面积9.7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多万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它的7支主力部队牵制住敌军十几万人,先后共对日伪顽军作战过4300余次,歼敌2.2万多人。华南人民抗日游击纵队是广东坚持长期抗战的中流砥柱和强大力量。他们有力地配合与支持了全国各战场的抗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必然结果。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抗战之初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推进,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国民党正规军留驻敌后,他们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的启发和影响,为求生存与发展,在敌后先后开辟了豫东、山西、浙西、鲁中、海南等游击区,创建了一些根据地。国民党创建这些游击区、根据地的目的虽然比较复杂,且具有两重性,但在中日矛盾始终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主要矛盾的前提下,国共两党携手合作抗战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主流,敌后国共两党自成体系、各自为战的游击战,整体上看合作与斗争相互交织,但我们应该首先肯定的还是合作的成份。当然,阶段不同,又有变化。  相似文献   

13.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民党开展敌后游击战,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抗战时期两党的合作情况。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敌后游击战中相互配合,共同牵制日军在正面战场的进攻;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后,国共两党在敌后游击战中依然维持合作关系,只是合作效果受到国共摩擦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抗日战场的布局,最流行的说法是认为抗战中存在着由国民党担负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我们基本上同意这一观点,但认为它对敌后战场的分析比较模糊,不够具体,也不完全符合实际。事实上,在整个八年抗战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活跃在敌后,也有国民党所属的抗日武装在敌后活动,即敌后实际上存在着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与国民党领导的敌后军队。本文就抗战时期敌后国民党军的来龙去脉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除在正面战场进行正规战外,还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国民党军队的敌后游击战在配合正面战场,扰袭日军后方,牵制、消耗敌人上发挥过积极作用。由于国民党对敌后游击战的战略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在战略战术、根据地建设、技战术素质及政治心理素质等方面都不能适应敌后游击战的要求,加上其军队自身的腐败,导致战斗力愈益下降、游击区不断缩小,作用日趋降低  相似文献   

16.
八路军在华北所开辟的敌后游击战场,不仅形成了以山西为中心的敌后战略支点,而且打破了日军的外线作战计划,极大地鼓舞了全民抗战的热情,加速了战争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1937年8、9月间,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后,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0月以后,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先后在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创建抗日根据地。山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军事战略上,标志着我党由国内正规战争向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转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上,是华北三大抗日根据地的立足点和出发地;在革命道路上,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在民族战争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问题长期受到忽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进展,但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作用问题研究依然很薄弱。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作用随着当局的抗战态度而变化。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对正面战场起到一定的配合作用。在1943年8月以前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仍然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没有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抗战八年中,国共两党都在敌后领导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以抗击日军的侵略。两党在开展游击战的决策时间上存在先后差异,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8月洛川会议上正式确立开展抗日游击战的方针,国民党则在1937年冬据白崇禧提议而作出开展敌后游击战的决策。由于双方决策时间不同,影响了两党对游击战的实施和时机的把握,从而使得两党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发展及结局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中,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军事和政治地位以及经济条件,因此处于全国抗战的战略重心地位,并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主要战场,许多影响抗战全局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山西。山西是领导和指挥华北抗战的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的所在地,是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和抗日根据地的策源地,是实行全面抗战的支撑点和出发地,因此山西在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