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刘宾雁走南串北,到处演讲,散布了许多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还在一系列问题上攻击、歪曲无产阶级新闻理论,诸如:公然歪曲党报性质,对党报发挥喉舌作用极为不满;反对记者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宣传纪律,无条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恶毒地污蔑记者“有的呆头呆脑,有的滑头滑脑”,是“三孙子”;以“写真实”、“为民请命”  相似文献   

2.
“关键时候还是看党报”,是由于党报在当今政治、经济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是由于党报在广大读者心目中长期形成的关键信任度所决定的。而关键时刻还是看党报,党报还要看言论。作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言论在关键时刻所发出的声音。表明了党报的态度,表明了党报所涉及的新闻事件旗帜鲜明地阐明观点。在言论这种新闻体裁中,  相似文献   

3.
刘国华 《记者摇篮》2008,(10):12-13
会议报道是党报报道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有关会议更是如此。有的会议召开本身就是重要新闻;有的会议富含重要内容;有的会议参会人员令人关注;有的会议形式新颖富有创意等等不一而足。纵观目前我们的党报会议报道,普遍不受读者欢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会议报道形式几乎成了千篇一律的“程序”他文章。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非合作型"采访对象开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青年记者》2006,(14):41-42
近年来,新闻采访遭到拒绝的事件屡屡发生,记者被打被骂的暴力纠纷也时常见诸报端。当然,在记者被拒事件中,新闻记者采访遭拒更多的是以非暴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说,这种新闻采访遭受软拒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更为普遍,对新闻活动的影响更大。“非合作型”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新闻采访学把采访对象分为“合作型”和“非合作型”两种类型,“非合作型”的采访对象,即在特定的情境下,对记者采访明确持不欢迎、不合作态度的人。面对记者的采访,为什么有的采访对象积极协作,有的采访对象则消极对抗呢?采访对象这些形形色色的心理有无规律可寻,受…  相似文献   

5.
“抓活鱼”是6年以前天津日报总编辑鲁石同志提出来的。当时人民日报社邀请全国省、市、自治区报纸的总编辑来开会。座谈新闻改革。天津日报的“抓活鱼”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都认为“抓活鱼”是改善党报面目,增强报纸活力,扩大报纸影响,锻练新闻队伍的有效手段。如果一个记者,能经常抓到“活鱼”,像“活鱼餐厅”那样,总是把“活鱼”奉献在读者面前,那他一定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最有影响的记者。  相似文献   

6.
“批评贵如金”,道出了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搞好舆论监督并非易事,特别是作为地市级党报难度更大。 地市党报舆论监督的难点 难点一:舆论监督自主意识的减弱 实施舆论监督是党报的本质属性之一,不搞舆论监督则是失职行为。但从现实情况看,地方党报因受行政区域的环境制约,舆论监督乏力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这突出地表现在舆论监督自主意识的减弱。如有的缺乏主动性,有的自设禁区,根据经验揣摩上级的意图,有的遇到困难和压力时,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而是立刻撤兵收摊子;有的满足于层层批转不了了之。总之,舆论监督浮在面上的多、深入实际的少;么开曝光的少,隐形处理的多;不痛不痒的多、有力度有影响的少;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状态。分析原因,一是新闻单位的上级领导只是把新闻传媒当作传达政令的工具,对新闻舆论监督的特殊作用重视不够;二是媒介中人怕引人烧身自找麻烦;三是担心受众心理承受能力差,害怕引起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平 《中国记者》2024,(3):122-128
<正>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舆论场的压舱石,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党报新闻编辑就是党报的“大脑”、新闻稿件的重要把关人,决定着党报新闻的质量和出版安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面对每天大量的新闻稿件和不同类型的差错,以及隐藏在来稿流程和机制中的风险,如何给新闻稿件做“诊疗”,  相似文献   

8.
李丹 《青年记者》2005,(11):53-54
无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的“上帝”都应该是广大渎.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的新闻工作更应该牢固树立读是“上帝”的理念,以读对党报满意不满意、欢迎不欢迎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创新,提高办报质量,赢得读的青睐,推动党报事业的发展.否则,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党报将失去在读心目中应有的权威和地位.可以说,是否把读放在“心上”,决定了党报事业发展的成功与失败.  相似文献   

9.
“关键时刻还是看党报”,是由于党报在当今政治、经济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是由于党报在广大读者心目中长期形成的信誉所决定的。作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言论在关键时刻所发出的声音,表明党报的态度,可以对所涉及的新闻事件旗帜鲜明地阐明观点。在言论这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社会上发生的新闻侵权纠纷明显增多,诉诸于法律的“新闻官司”也不断出现。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党报,成为被告的也不鲜见。而不少“新闻官司”的审理结果,大都以新闻单位和记者败诉而告终。 “新闻官司”的出现和增多,在社会上激起多层面的反应。它不仅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思考,也给法律工作者提出了很多法律问题,在新闻界引起很大震动。虽然大多数新闻工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能以正常的心态对待这一社会现象,但确有不少新闻工作者,不愿接受这个现实,对此感到困惑、茫然和苦恼,心理压力很大,有的认为批评报道难以把握,弄不好就会“吃官司”,有畏难情绪;有的认为新闻素材是被采访单位或个人提供的,出了问题不该找新闻单位麻烦;还有的由于受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影响,认为当被告丢人,上法庭没“面子”,因而即使有理也愿意私了或非诉和解,不愿与人对簿公堂,还有的由于对有关法律不熟悉,对正常的诉讼程序不了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前不久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说:“不管哪个国家,哪个党派,都有新闻出版物宣传他们的主张。中国有12亿多人,新闻的导向确实十分重要。”如何按照党中央在一定时期的宣传计划和重点采写政治性新闻,引导人们去正确的辨识抉择,是新闻记者特别是党报党刊记者的必备能力,这是新闻舆论导向的严肃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事件性新闻不是每个记者都能经常吃到的“美味佳肴”,非事件性新闻则是记者须臾都离不开的“家常饭”。养身体还得靠“家常饭”。因此把握非事件性新闻的特点及其写作规律,对提高记者的业务能力实在非常必要。非事件性新闻的“时效”及特征一说改进新闻写作,很多人以为只要在所有稿件前加上电头就行了。其实,仔细琢磨一下,在有些稿件中,时效并不是决定新闻价值的关键因素。有的稿件今天见报与隔十天半个月见报其价值并无多大变化。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的稿件本来就没有新闻价值,不管何时刊登,无所谓价值变化;另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党报记者的综合素质,其实质就是记者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形成的素质和能力。记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新闻稿件和报纸质量的高低。提高记者素质,是提高办报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所在。地市党报在我国报界是比较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媒体,其无论舆论导向还是新闻的贴近性,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独特的影响力。那么,作为肩负采写新闻重任的党报新闻记者应具备哪些综合素质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  相似文献   

14.
鄂青 《新闻前哨》2014,(4):65-66
湖北日报大学生记者团于2012年3月成立.是湖北日报“开门办报”的生力军和党报集团引领主流舆论、服务高校青年的重要阵地以“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为发展思路,以创建“全国一流、世界闻名”记者团为目标.记者团规模已覆盖省内绝大部分高校.成员已达3000名,本刊为此开辟“未来传媒人”专栏,为大学生记者团提供研究平台,及时刊发大学生记者在新闻传播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新闻实践经验。,欢迎大学生记者朋友积极赐稿.  相似文献   

15.
开展舆论监督,是各级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各级党报纷纷开设专栏,增加了舆论监督报道在新闻传播中的分量。与之伴随而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出现了,那就是一些舆论监督报道因记者稍不“留神”便被报道对象“指控”其“失实”或“侵权”,从而引发新闻纠纷和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16.
在抓新闻上,不同的记者,有不同的方法。有的人爱跑新闻发布会,爱抓大事要事,抓政治新闻;有的人爱“找领导,听汇报”,从领导的意图中找新闻;有的爱抓经济新闻,工作新闻等。上述这些是必要的,作为记者是应该抓好的,但是作为以写新闻为主的记者来说,应该把抓新闻始终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不要忽视生活中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孙鹏 《新闻实践》2005,(8):45-46
在我国传媒市场,党报所具有的影响力毋庸赘言。怎样让党报更好地贴近群众、增强市场影响力,已成为传媒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两个方面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报道内容与报道方式的改进与创新党报作为党委机关报,其“规定动作”比其他报纸多,党务政务信息、政策等时政新闻占大头。时政新闻多属于硬新闻,而硬新闻“硬度”高,要做到吸引读者眼球、满足读者需求、受到读者欢迎实属不易。因此,党报必须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淡化工作味,以丰富翔实权威的内容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8.
记者是从事新闻采访报道的专职人员,在每一次的社会活动中,都在扮演着一种“角色”——社会角色。比如,《新闻战线》曾刊载了人民日报著名老记者刘衡下基层采访的故事。她到湖北随县后,一不住县招待所,二不要小车接送,三不要招待吃喝,四不要宣传部的同志作陪,白天一个人步行到机关、工厂、农村采访,晚上在屋里看材料,写稿子。她还经常帮助通讯员改稿、写稿。大家都说:“我们欢迎像刘衡同志这样保持党报优良传统作风的记者!”刘衡同志的行为,具体表现了作为一名记者,所体现出的社会赋予记者的社会角色,这也是人民群众所期望的理想角色。  相似文献   

19.
在神圣的新闻事业内部,“有偿新闻”问题不容回避。几年来,虽经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的治理,有偿新闻蔓延势头得到了遏制,但问题仍然存在,有的还比较严重。禁止有偿新闻,已提到“加大新闻界的反腐败力度”的高度,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新闻业内的高度重视。有偿新闻有各种表现: 其一是有组织的集体有偿新闻。如有些新闻单位,新闻报道活动和经营活动不分,新闻采编队伍和经营队伍不分,甚至采取强制性措施,下指标,分任务,要求记者搞创收;有的把采编人员的工资、奖金与拉广告挂起钩来,实行奖罚;有的新闻单位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企业作形象广告,并不标明广告;有些新闻单位出卖版面、时段、节目,或将版面、时段、节目承包给个人。 其二是个人有偿新闻。一些新闻单位的采编人员向采访对象索取车马费、误餐费、劳务费;有的记者以其他形式向企业索取产品、财物等。 其三是被动有偿新闻;有些企业在新闻发布会等活动中,给记者发“红包”、纪念品;有些企业以各种名义组织记者参加采访、旅游和娱乐活动;有些单位还设立名目给记者开稿费、发奖金、奖品等。 其四是那些隐蔽的、变相的、受某种利益驱动的有偿新闻。  相似文献   

20.
县级党报会议消息过多,领导讲话过多,被称作“官气”十足。要想增强县级党报可读性,改革会议报道,克服“官气”势在必行。县级党报“官气”产生的原因:有的县领导,由于对新闻规律不太了解,把报纸视为工作简报,管得细,统得死,把报社的记者、编辑视同自己的秘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