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钢 《现代语文》2009,(8):61-64
王夫之诗学中“以意为主”的“意”具有多重含义,其倡导的“以意为主”之说中的“意”指“意兴”、“意趣”;其反对的“以意为主”说之中的“意”指的是一种离开实际感受,从书本、议论中得来的抽象的思想。王夫之论诗“以意为主”的美学意义是重在感兴,强调心物合一后所产生的“意象”,以组合、缔造作品中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杨静 《现代语文》2011,(12):64-64
作文一直被认为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它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起支柱作用,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文以意为主,清代王夫之亦认为文章“以意为主”、“寓意则灵”,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审题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两句话是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的。用它来概括曹操名作《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尤为恰当。意,对于诗歌创作至关重要,它是诗歌的灵魂。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那么,《观沧海》的“意”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其中“意”就是指主题,又称主旨。主题是作者对文章中所提出并加以解决的问题的评价,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古人对“意”在文中的重要地位多有评价。清代学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指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泛指散文,作者注),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  相似文献   

5.
写意国画 ,顾名思义 ,即以意写之 ,这种对“意”的自觉强调 ,是以审美经验中的“得意忘形”为依据的 ,集中反映在对“得意忘形”的新解上。清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如是说 :“有有我之境 ,有无我之境”。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中写道 :“烟云泉石 ,花鸟林苔 ,金铺锦张 ,寓意则灵” ,“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 ,谓之乌合……”孟子曰 :“万物皆备于我。”庄子提出“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写意国画 ,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 ,对“意”有着独特的理解 ,“意”在审美意境中占有主导地位。翻开八大、白石、青藤等大师的画集 ,画中…  相似文献   

6.
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提出: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意”是文章的统帅。有了“意”才能确定文章的体裁和表达方式,才能选择文章的题材,这是一篇文章成败优劣的关键。那么,如何提炼和强化文章的“意”呢?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炼意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诗歌美学思想是以“意象”为本体论范畴的,在他的诗歌美学理论著作《姜斋诗话》和他的诗歌批评实践活动中,王夫之通过对“意”和“象”这两个概念的分析和梳理,指出了两者在理论上的联系,事实上建立了以“意象”为本体的诗歌审美本体论。本文意在通过对王夫之的诗歌美学思想和诗歌批评实践的文本的解读,澄清王夫之诗歌美学思想的本体论内涵,明确其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
立意,是指文章中心思想或主题的提炼和确定。譬如,我们有感于某人某事某物,展纸落笔写一篇记叙文,把自己的思想感受、看法告诉读者,这里表现出来的思想就是文章所立之“意”,或说所确定的中心。写文章的人都看重“立意”,为什么呢?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里用了个很恰当的比喻,说明“意”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说:“无论诗歌或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文章中心如同一军统帅。文章没有中心,犹士兵没有指挥。什么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什么表现手法的确定,词句的选用等等,都失去了根基和依托而成  相似文献   

9.
确定中心论点和提炼分论点,是深化立意的训练。明代王夫之说得好:“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还有人说过:“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也同理,“意”这一“统帅”首先通过审题和布局做好“战略部署”,而后统率材料、言语等“各路大军”去夺取辉煌战果。如果没有拟好论点就下笔千言...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导引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在《船山遗书》中曾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指文章的主题,在议论文中就是中心论点。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统帅,论据的选择、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运用都要在论点的统领之下,因此,论点的确立与表达是议论文写作至关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诗学发展史上 ,文体问题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理论问题 ,而对诗与其他文体关系的认识 ,则往往反映出诗人和诗学理论家的审美意识及文学观念的嬗变。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曾对诗与其他文体作过严格界分。王夫之严格区分诗与其他文体 ,与他批评宋诗“以意为主”是一致的 ,旨在重申“诗道性情”的特殊本质 ,维护抒情诗的纯洁性。王夫之强调诗“陶冶性情 ,别有风旨” ,表现出他的诗学卓识 ;但决然割断诗与其他文体的联系 ,也暴露出船山诗学观念的褊狭、保守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诗话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而情景论又是中国古典美学、诗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前人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将“以意为主”这个范畴扩大化,又进一步深化了前人提出的“情景论”观点,并将情景论推向了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最高峰,标志着中国古典关学和诗学情景论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3.
“炼意”就是提炼文章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作用的强弱,影响的好坏,主要是看主题如何: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思想意义好不好、指导作用大不大。正确的、深刻的、思想意义好和指导作用大的主题是衡量一篇文章的尺度。清朝王夫之认为文章“以意为主”、“寓意则灵”。那么,什么样的“意”才“灵”呢?怎样去提炼文章的这个意呢?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提出提炼主题的科学方法是:学习成功文章从具体到一般高巧立意,从现象到本质深妙开掘。一、从具体到一般高巧立意作文立意何为高,何为低,我…  相似文献   

14.
在船山诗学研究中,“意境”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往往只注重对“意境”情景交融特征的观照。事实上,王夫之的诗学思想,以“情景相生,互藏其宅”为基础和核心,以“超以象外”为审美效果。他着意推举“意”和“势”两个中心范畴。“势”是“超以象外”生成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蒋涵 《教师》2008,(8):61-62
古人云:“诗言志”、“文以载道。”为文作诗就是要言志明道。“志”与“道”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判断,就是平时说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意”。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均以意为主,“是文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王夫之一语道破了文章的真谛。而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却偏偏忽视了这个“练意”,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感情的培养,舍本逐末,把主要时间与精力都花到语言文字的组织训练上去了。  相似文献   

16.
鲍荣梅 《中学历史教学》2013,(1):102-105,10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一书中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王夫之所说的“罢侯置守”指的是  相似文献   

17.
清人王夫之《姜斋诗话》有言:“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就是说,无论你要写什么样的文章,都要以立意为先,你的这个立意就像是将军一样,来统率你的行文,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中心的文章就没有灵魂。  相似文献   

18.
“意”是文章的“主心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历来就受到了文艺理论家们的重视.早在魏晋时期,陆机在他的《文赋》里业已谈到:“意司契而为匠”.这“意”即指文章的宗旨.明代的王夫之,那就说得更为明了:“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文,谓之乌合.”这就已基本触及到主题的本质特性.正因为主题具有这么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因而如何正确把握主题,就成为阅读和讲解作品至关重要的一环.很显然,主题是“作品的窗户”,“入门的向导”,只有正确地把握了它,方能洞悉文章的全貌并烛照其精髓所在.而通达主题的途径,自然不是单一的:或从人物的角度,或从题材的角度……倘能把握得当,自可“中”其所“的”.现在我们就前者的角度,谈谈《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题.因为,对主要人物的不同评价,自然要影响到对主题的深刻概括.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发觉一部分参考书及某些专业性文章,非常武断地将别里科夫定为“旧  相似文献   

20.
论诗     
前人论诗者众矣,唐末司空图作《诗品》,列诗为廿四品;宋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提出:“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清代叶燮在《原诗》中又提出“才、识、胆、力”四者,足见诗中所重,因时而异。我以为今日为诗,宜从立意、胸襟、谐律、审味四者入手。兹就管见所及,阐述如次。一曰立意。清王夫之《姜斋诗话》云:“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