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研究资料》1980年第四辑所载《记者生涯杂记》一文,其中有关《世界日报》内部情况的记述,可能由于时隔多年,作者难免有记忆不周之处,以致一些情节与事实不相符合。当时我是该报记者,并且曾经参与了那一次事件的全过程。现在我经过回忆,又查阅了当年的《世界日报》,特将我所了解的有关情况,略述于后:  相似文献   

2.
曲志敏 《青年记者》2007,(13):20-21
我收藏了大量国内出版的报纸刊物。其中,对大众日报社编辑出版的《青年记者》,真可谓情有独钟,本人保存着从上个世纪40年代末至今比较完整的一套。在庆贺《青年记者》65华诞的日子里,睹物思人,又勾起对提携我成长的老大众报人的追思和怀念,好多故人、往事浮现脑际。这里,就说珍存的1947年2月的复刊号第1期、同年6月的第3期之来历吧!  相似文献   

3.
说点心里话     
魏武 《青年记者》2012,(15):9-10
《青年记者》编辑部约我写点东西,主题是"过来人的心里话——老记者的忠告",很痛快便答应了,因为感觉这个题目出得好.进报社已近30年,也算是个老记者了,回首记者生涯,经验不多,教训不少,"忠告"不敢当,"心里话"倒是很想说说,算是与诸年轻记者共勉.按时下流行,我总结出三个关键词:敬畏、激情、学习.  相似文献   

4.
第一届记者论坛时间:1999.7主题:交流·探讨专家:叶研《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第二届记者论坛时间:2000.7主题:关注传媒前沿专家:李希光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毕熙东《青年体育报》总编辑第三届记者论坛时间:2001.8主题:环境报道与社会专家:孙凯《中国青年报》记者部主任(时任);《望东方周刊》副总编辑(现任)卢跃刚《中国青年报》记者、报告文学家第四届记者论坛时间:2002.8主题:财经新闻的改革与发展专家:胡舒立《财经》杂志主编杨大明《财经时报》总编辑(时任)《财经》杂志副主编(现任)第五届记者论坛时间:2005.5主题:先进传媒与先…  相似文献   

5.
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青年记者、编辑采写的《相遇历史——老报人访谈录》一书近日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全书近四十万字。访谈一端是当代传媒青年对理想、实践以及一些困惑的追问,另一端是昔日老报人对情怀、坚守、使命的思考。他们中有战争年代便投身新闻行业的著名报人,  相似文献   

6.
我是《新闻知识》老订户,平时除了认真学习贵刊并积极为之写稿外,还注意及时将其中的佳作推荐给其他报纸转载。今年我推荐贵刊两篇文章分别被四家报纸转载。具体篇目与报名如下: 第7期上的《颠倒的县名》被《中国剪报》8月2日和25日分两次转载。第8期上的《记者的三大发明》分别被《人民日报》9月5日、《中国青年报》9月2日、《扬子晚报》9月1  相似文献   

7.
报中有书缘     
甫出《魔谷》,脑际便萦绕着《珊瑚梦魂》;《海钓》之后,经不起《都市的诱惑》,又来一番《南天椰语》;最后,竟与一位加拿大的女博士一道,捧出《生寡》来了;而今,十多万字又可以结成一本新的集子了——南方日报的风水真好!17个年头里,在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同时,浩瀚的书海里,我也拥有了“张健人著”的6枚彩贝和1枚正在孕育的“青苹果”。 友人问我:“当个报人,本来就忙得不可开交,你怎么还有时间写书?” 说来有趣,这些篇什,倒是忙忙碌碌的报人生涯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2015,(5):2-2
5年学新闻,7年做记者,10年教新闻,19年当总编,4年任校长......他就是丁法章,将一生托付给新闻事业的著名报人。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丁法章回忆录《我的新闻人生》近日出版,这是他对自己75年人生经历、55年新闻生涯的真实记述。  相似文献   

9.
大约在我十来岁的时候就读过那篇名扬中外的《西瓜兄弟》,没想到在这篇战地通讯诞生整整51年的时候,我有幸见到了它的作者——1947年跟随刘邓大军的新华社记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黎辛,一个从延安走来的老报人。78岁高龄的他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起了一件件鲜为人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10.
《战时记者》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背景下由浙江战时新闻学会创办的新闻学专业刊物。《战时记者》的出现为当时抗战报刊的制作,为战时报人、战时记者的素养提升提供了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本文以《战时记者》现存刊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战时报人在刊物上对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等方面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并对战时新闻实务研究的史料及其重要地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面授之页     
"我与军报"有奖征文活动启事为纪念于1956年1月创刊的《解放军报》诞生50周年,《军事记者》杂志拟从2005年7月至2006年4月举办"我与军报"征文活动。如果您是一位曾在军报工作过的老报人,请您回忆一段在军报工作的难忘岁月,写一写那些曾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如果您是一位部队领导,可写一写您是如何利用军报指导工作的;如果您是一位基层  相似文献   

12.
去年6月访美,我们中国新闻代表团共接触了美国十几家报社和新闻机构的近百名编辑、记者、报刊发行人、新闻专业教授等,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报界人物是爱莫尔森·林恩和安基洛·林恩兄弟二人。这兄弟俩的“铁人”精神,实在令我们钦佩。 林恩兄弟出生于美国一个报业世家,到他们这一代已是家传的第四代报人,其父老林恩目前正在堪萨斯州经营《爱劳拉报》。1991年,林恩兄弟和他们的父母随美国报业记者协会首次访华,1993年,  相似文献   

13.
亦杰 《今传媒》2006,(8):25
我爱看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记者王志、董倩、杨春、柴静等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赞同《中国青年报》“冰点”主编李大同的评价:“新闻调查”的记者显现出职业化特征,这表现在对采访现场的控制和采访对象的交流上。在提问的水平上,“新闻调查”的记者越来越表现出个性,这会让观众对他产生出信任。”《调查“新闻调查”》一书对“新闻调查”的记者们作了专门介绍。书中说,这个栏目对记者有特别要求:第一,质疑的精神;第二,平衡的意识;第三,平等的视角;第四,平静的心态。据我观察,“新闻调查”的记者们达到了这个要求。这方面是值得…  相似文献   

14.
《大众日报》的两位老编辑毕景舒同志和孙吴同志从编辑岗位上退下来后,多年来勤勉笔耕,密切关注报业的发展,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教训和研究心得整理归纳成书,现已出版。 毕景舒的((J及人劳壁文选》中的很多文章都是针对具体的办报实践中的问题而写,极有参考价值,是现在岗位上的编辑记者不可多得的备忘手册。 孙吴的《我的新闻路》分上、下两册,上册主要是对他自己编辑生涯中的一些有意义片段的回顾,下册则是对报纸组版学的实务探讨,其中有他多年来对报纸版面l’of题的思考结晶,有独到之处。c老大众报人著书立说启迪后人~~  相似文献   

15.
杨子才同志是一位足勤笔健的老记者.一位忠恳敬业的老报人,一位统领军事新闻大军的老领导。对于我来说.他则是一个让人尊敬的老友与为文做人的良师。子才同志除了履行好一个记者、编辑和报社领导者的责任.尽心尽力地办好报纸外.还在杂文及诗歌创作等方面付出了很大心血.写下了大量作品。他的洋洋九册《萤窗集》,足以说明他杂文创作之丰.令人感喟有已。  相似文献   

16.
马达当总编     
马达会办报。这已是人们公认的了。他17岁就在新四军里做记者,从23岁起到离休止,先后在5个报社担任过总编辑。他是我们党的老报人,有着丰富的办报经验。也许是因为我曾经在马达领导的《文汇报》工作过,《新闻界》的编辑同志要我写写他,自己也觉得对老马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7.
辛文 《新闻知识》2004,(10):18-18
陕西日报高级记者退休老报人岳安民,历经一年多实地调查走访,为原第一野战军老兵袁文才写出十多万字的纪实文学《过河卒》,新近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新闻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组辑的《我的新闻生涯》一书共110万字,分三卷出版,第1卷、2卷已先后于1988、1989年由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第三卷也即将出版。该书文章的作者均是全国首次实行新闻专业职务聘任制中被确认的高级记者、高级编辑。这些作者中有从战火纷飞和风云变幻年代里走过来的老新闻工作者;有战斗在改指、开放主战场上的斗士;有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的知名记者、编辑;也有著名的新闻漫画  相似文献   

19.
我是“3·24”上海列车相撞事故中的幸存者。在列车相撞之后,我急着去抢头条新闻,结果新闻没有“抢”上,七个小时后,我却成了记者的采访对象,事故后的第二天,我带着伤赶写出了《“3·24”上海列车相撞目击记》,《钱江晚报》发表后,我这个有16年记者生涯的记者也成了新闻界的新闻人物。 3月24日这天,我乘坐由长沙开往上海的208次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老记者季音最近出版了回忆录《风雨伴我行》,回顾他半个世纪新闻工作生涯的曲折经历,总结了一个老记者的基本实践经验,书中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有较强的可读性。此书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风雨伴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