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工学四合:工学结合的深化与系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模式"判断的基础上,介绍了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工学四合"的理念与实践,即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认为该模式是职业学校层面工学结合模式的深化和系统化,对于指导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职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重点,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上下了工夫,也产生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现阶段,我国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文章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研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困惑及其改革创新的出路,对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瓶颈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当前高职教育虽然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须通过学院、企业、政府三方共同努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工学结合:“双赢”背后的“两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从理论上来说,工学结合能够实现校企"双赢",但现实中,工学结合却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两对"矛盾":一对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工学结合决策与执行之间的"矛盾"。工学结合要真正实现"双赢",必须处理好这两对"矛盾",明确高职院校、企业、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构建高职院校、企业、地方政府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机制。  相似文献   

5.
"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焦点与热点。实际上,"工学结合"概念的内涵是有层次的:"工学结合"首先是一种教育模式;第二,"工学结合"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第三,"工学结合"还是一种课程模式。作为教育模式",工学结合"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作为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体现了一种人才培养的范式或框架;作为课程模式,工学结合体现了职业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探索高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如何有效运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文章叙述深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认识,制定并落实好"工学结合"的教学计划,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实践和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其中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从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论述了"电子产品故障检修"工学结合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工学结合的方式是我国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使学生既可以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又可以在企业进行技术操作。"工"和"学"相统一是非常重要的,而本文主要分析了工学结合政策制度的重要性、工学结合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有效模式,为日后工学结合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长期教育实践的结晶,并具有多维培养目标.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和融入是"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核心,"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实践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如政府的支持问题、企业的积极性问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客观限制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时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但也有许多问题来自学校本身,其中主要的原因有"工学结合"模式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以及模式的简单化.可以把实施必修"工学结合"计划和选修"工学结合"计划以及弹性"工学结合"计划作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核心概念及"天津模式"的本质特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被提到国家政策、制度层面,相关文件多次提及。温总理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写入:"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上述要求和任务,《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国家层面、学校和企业三个层次分析并提出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思路,以及适合我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方法和建议,力图为我国职教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实现企业、学生、高职院校和社会的多赢,是新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合物流管理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任建红 《职教通讯》2011,(10):61-63
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合作形式、推动内涵建设等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企业管理视角下,仍有些因素制约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以"人才"铸就工学结合的运行动力、以弹性学期制迎合工学结合的运行"关键期"诠释工学结合"将企业和学校有机结合起来,将用人与培养人有机结合起来"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向介入,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和企业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人才。国外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俄罗斯的"教学生产联合体"和日本"产学结合"等模式。我国主要有"订单模式"、"理论实践一体化"、"工学交替教学"和"两段预分配"模式。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当完善"双赢型"的法规,培育"双元型"平台和培养"双师型"的师资,改进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及"工学结合"的发展现状,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应在借鉴英国三明治教育、美国合作教育、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并创新专业设置及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教育与生产现场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工学结合"的新模式,以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嘉敏 《时代教育》2009,(7):126-127
在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实践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较好地结合成为了关键问题.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将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中并融为一体,实现了学校教学与企业环境的紧密结合,为我国建设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构建“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职教育领域积极倡导和推进的一项重大理念变革.在高职教育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构显得尤为重要.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重新构建一个适合"工学结合"模式所需要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7.
工学结合,是研究职业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到现在为止,"工学结合"的含义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描述,因为各自切入点的不同,对工学"结合"呈现众多侧重不同的操作解释,本文从"工"与"学"的各自含义入手,在学生学习形式、学生学习内容、学校教学方法、学校教学组织等四个方面分析"工"与"学"的具体区分后,提出当前"工学结合"在职业教育在这四个方面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当前,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实践中存在的"工"、"学"脱节现象,究其原因,是缺乏兼顾"校企生"三方利益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本文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介绍了该专业秉承工学结合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原则,在凝练与执行兼顾"校企生"三方利益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过程中的经验与做法,总结出兼顾三方利益的"课证融通、师徒结对、基地示范、四技支企"式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践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的一些经验方法,介绍了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基于"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特点,阐述了在实践和探索基于"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是由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迈向现代开放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坚实一步,针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工学结合培养的六种主要模式,然后从政府、企业、学校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因素,最后从政府需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法规进行引导和监督,企业行业需转变观念,逐渐承担办学主体的角色、高职院校需建立全新观念与服务于学生的心态三个大的方面提出了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