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户部银库,是清朝的国库。银库每年存银的多寡,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国家财政收支情况相关联的。本馆所藏军机处《上谕档》中,载有一件乾隆四十年军机大臣遵旨查明康熙、雍正至乾隆三十九年户部银库存银情况的奏片,及所附历年存银数目清单。这件史料,即便当时就因档案“霉烂不全”而造成康熙朝部分年份库存银数佚漏,但雍正至乾隆三十九年的存银数,则一一载明。这对研究“康乾盛世”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状况是有一定价值的。现予公布,供研究清史和清代社会经济史参考。  相似文献   

2.
明代南京户部机构设置与户部相仿,官员编制仅及后者一半,其职掌主要有管理南直隶诸司、卫所钱粮,清理后湖黄册,督理粮储,管理全国盐引及部分钞关。其财源主要来自南直隶及浙江、江西、湖广三布政司的起运钱粮,岁入米麦百余万石,白银三十余万两,财政常有盈余。尽管实际受制于户部,南京户部具有的相对独立性仍然分割了部分户部财权,对户部统筹全国财政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代光绪年间《户部颁发甘肃省牙帖》是由宁夏府签发给所属宁朔县工商业者的,现存南开大学图书馆。本文分析了牙帖颁发的制度背景和地区经济因素,通过对牙帖制式信息的解读和具体内容的条分缕析,认为牙帖制式和文本内容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在研究清代后期宁夏府、甘肃省乃至全国的牙行制度和财政税收制度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出版经济》2021,(4):24-25
明太祖朱元璋在各地编造黄册时,特别规定了存档方式:每一级官府在制作黄册时,都要做两份,一份上缴,一份自己留着.层层传递上去,最终每一本黄册,都会形成4本一模一样的档案.其中进呈户部的,叫作正册,要用黄纸当封面;剩下3本分别存在布政司、府和县三级官府,叫作底册,要用青纸当封面,以示区别(对封面颜色作出规定,其实是洪武二十...  相似文献   

5.
三石 《出版参考》2006,(7):32-32
看过《乔家大院》的人都知道乔致庸如愿进入了票号业之后,却苦于生意清淡。他思量着若能把江南粤桂湘赣四省的官银汇兑到朝廷里来,将是一笔很大的生意。这样为朝廷也为天下人重开银路,以达到“汇通天下”。为了获得两广总督哈芬的信任,乔致庸愿意先将自己的三十万两银子代替哈芬的官银存在户部银库。乔致庸写了封信给在京城的乔家大德兴掌柜,让大德兴把三十万两银子送到户部去。  相似文献   

6.
<正>清华大学历史系倪玉平教授的《出入与异同:清代经济史论稿》一书,2019年6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清代经济史研究的论文集,搜集了作者近20年来发表的经济史学术论文30余篇,内容涉及漕运、盐政、关税、财政、灾害、量化经济史、人物与事件、思想文化与考证等方面。这些论文或从政治史视角研究清代财政,反思中西财政发展道路的异同;或从计量史学的视域透视中  相似文献   

7.
明代的后湖黄册库,是我国封建社会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档案库。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了明王朝。面对元朝末年生产凋敝、户口失实的情况,在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的同时,开始了对全国户口赋役的整顿。洪武三年,“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之后,为进一步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朱元璋又采纳了户部尚书范敏的建议,于洪武十四年“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图书盈亏平衡点的分析,是图书成本核算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盈亏分析涉及因素多,估算难度较大,因此,出书费用的估算往往出入太大,在图书合同谈判的时候就容易遇到障碍,甚至可能吓跑作者,使书稿流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图书经济评价过程诸多的相关因素逐一分析,抓住重点,建立起盈亏分析的数学模型,从而使盈亏分析定量化、简单化,准确度高,计算迅速,掌握方便,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盈亏平衡点分析的模型结构1.分析:盈亏平衡点也就是保本点。某本图书是盈利还是亏损的主要决定因素是销售收入和成本…  相似文献   

9.
盐是中国历史各个朝代增加财政收人的重要工具,是实现国家垄断和控制商业资本的重要手段.因此盐政是政府很关心的要政,清代统治者尤为重视盐政问题,而与盐政直接相关的盐业问题则是清代统治者进行"商业经营"的主要着眼点,现存的清代经济史料中,以盐业为背景的史料就占大部分.  相似文献   

10.
清代处于中国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包括县衙在内的基层政权的管理工作量、管理难度大为增加。清廷加强了基层政权体系的构建,建立健全了较之前朝更为严密和完善的基层行政机构加强对社会的管控,使清代的县衙作为县级基层政权较之以往表现出不同的组织职能。在财政方面,朝廷将其所征收的税收分别用于中央、地方,大部分税收收入归中央由户部统一管理,称之为"起运",由朝廷统一进行调度。部分财政税收收入由县衙等地方行政机构按照规定安排使用,称之为"存留","存留"的份额极少,导致县衙的财政状况十分窘迫。  相似文献   

11.
清代盐场掣盐砝码,例由工部铸造并由户部统一颁行。砝码的规格、分量均有严格规定,任何私铸私用伪砝,均要受到制裁。这组史料,系从馆藏宫中朱批财政类档案中选出,它反映了嘉庆十七年长芦商人如何勾结贪官污吏,贿赂宫中承铸砝码工匠,私行铸造增重砝码,以图偷漏国课,以及案发后追查芦商及有关人员的情况。可供研究清代经济刑律制度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清代内阁满文黄册是作为题本附件而进呈御览的官文书档册,其在内阁档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目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称一史馆)对馆藏内阁满文黄册的秩序整理与编目工作已基本告竣,现略作归纳,以期增进学界了解。一内阁满文黄册的形成与贮藏清朝定满语为国语,"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满蒙官员,特别是承办八旗事务及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满蒙官员,一般都用满文缮写公文,不准擅自使用汉文,否则重者治罪,轻则训饬"。(1)内阁作  相似文献   

13.
结合古典文献记载中明代后湖黄册档案,在分析明代后湖黄册库成立、管理的基础上,指出黄册档案的人员配置、安全保卫、分类、保存的方法仍然对今天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清代,当税系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光绪年间,各省当税大多征报不实,地方官吏胥徒捏完作欠、隐匿侵欺的现象日趋严重。为此,户部于光绪十三年特奏请整顿当税,在各省州县推行征信册本,以杜弊端。现从馆藏内阁全宗中选出有关史料予以刊布,供研究晚清财政史参考。  相似文献   

15.
清代四川巴县档案是我国现存时间最长、最完整的一部分地方历史档案。这一部分珍贵的历史档案已为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所关注。这部分档案比较完整、系统地反映了清代巴县从康熙九年(1670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共二百四十余年各朝代的内政、外交、财政、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方面的情况,不仅是研究巴县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清代重庆、四川和我国西南地区历史的重要史料。这批档案已经对我国历史研究、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6.
宋菲 《兰台世界》2012,(28):57-58
由于黄册制度的长期、广泛推行,有明一代形成了大量的黄册档案.作为明代中央级黄册库的后湖黄册库,保存着明代数以万计的黄册册籍,它们能否被有效的管理,关系着明王朝统治的长治久安.因此,尽管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和认识程度的不足,但后湖黄册库的档案工作者仍在档案保护和提供利用上花费了很多心思,形成在档案保护和提供利用上相对系统的制度以及在当时看来较为先进的保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册"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核实人口、征收赋税徭役的重要依据,始见于宋代文献,元代未有记载,盛行于明朝时期。"黄册"一词由"黄"、"册"两个词素组成,其中"黄"表示颜色或人口的含义,"册"表示籍册之意。"黄册"一词通常用以指代户籍簿册,且专指性极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户籍类文档名词。本文通过计量语言学方法,结合"黄册"一词的结构属性、文献记载情况探索"黄册"的起源,并定量分析"黄册"一词的发展演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化兴财”的提出,源自于对文化与财政的理解,这里所说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财政文化则是广义文化的一个分支。广义的财政文化,应指财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财政相关的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创造的并逐步形成的意识形态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如预算、决算、金库、收入、支出及收支分析、理财观念、收支制度、职业道德等都属财政文化。深入研究财政文化,全面建设财政文化,促进文化与财政的相互交融,推动科学兴财、合理聚财、规范用财则是文化兴财的主要内容。实施“文化兴财”…  相似文献   

19.
《公事日记》记录光绪十三年(1887)三月一曰到六月二十九日山西布政司衙门日常事务之梗概,为考察清末山西布政司衙门日常行政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光绪丙中年日记》记载光绪二十二年(1896)间贵州巡抚嵩昆日常事务,是研究嵩昆生平与交游的必备史料,亦是研究贵州官场的重要资料。《光绪丙午年日记》记述光绪三十二年(1906)元月一日至八月十六日内务府广储司银库员外郎宗芳的交游与日常办公情况,可为研究清代内务府广储司银库提供鲜活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清代赣关税收的变化与大庾岭商路的商品流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声丰 《历史档案》2001,14(4):85-92
赣关是清代户部的二十四关之__,历史地位相当重要。本文主要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关税档案,分析赣关税收的变化,并对赣关所在赣南地区及大庾岭商道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做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