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爱情是不分国界的,许多国家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不乏相通、相似之处。中韩两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通过以中国作家萧红的《小城三月》和韩国作家朱耀燮的《厢房客人和妈妈》为研究对象,比较两部小说的爱情悲剧中女性人物的命运,联系两位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两国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分析两部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命运并带给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2.
台湾作家李昂的小说《杀夫》,中可看出《祝福》的影子,两部小说都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并且借助书中人物的命运对当时罪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有血有泪的控诉。纵观这两部小说,从两位作家的生活经历,反映的反封建主题和关注女性命运两个方面,对其逐一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简·奥斯丁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坛上女性作家的佼佼者,她以最受女性关注的爱情与婚姻为题材,创作出了举世瞩目的一系列作品。在她的作品中,奥斯丁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同时也表达了她自己对美好爱情与婚姻的憧憬。奥斯丁的婚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她的思想也为之改变。特别是在她的第一部小说《傲慢与偏见》与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这种差别格外明显。本文将通过对比这两部小说,来探讨奥斯丁创作前后婚姻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霍桑小说《红字》中的海斯特和施耐庵《水浒传》中的潘金莲都是东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人物,她们都是为爱情而勇于和强大的社会对抗的反叛女性,她们对爱情的追求是一致的,但由于不同的文化语境和作者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使得两位女性的命运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长恨歌》与张爱玲《半生缘》同为女性作家作品,主题同为以女性情感体验为主要书写对象的爱情题材小说,由于两位作家所处年代、社会环境与个人身份经历不同,使得两部作品无论是在精神实质上还是表现手法上,都表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本文就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哈代的《还乡》都属于环境和性格小说的范畴,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都因不满现实环境而进行激烈反抗,都以悲剧命运告终,但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却有许多不同之处.从爱情婚姻冲突模式、悲剧类型以及悲剧成因三方面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希望让读者对两部作品及两位作家的创作思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刺绣"和"做鞋"本是中国古代女子施展女性存在的独属女工之一,而在现当代作家的笔下它们褪去了本真的字面意义,具有了隐喻、象征的意味。在《绣枕》和《鞋》文本中,两位作者通过女主人公绣枕和做鞋这两个实际事件,来隐喻女性对爱情的追寻,象征女性命运的渺茫。小说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来表达对女性情感世界的观照,同时也用不同的创作情感来解构女性爱情在理想世界的美好。  相似文献   

8.
梁辰鱼的《浣纱记》突破了一般才子佳人、英雄美人悲欢离合的爱情俗套,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放置在了广阔的历史环境与政治斗争之中,令西施与范蠡的爱情命运与家国兴亡始终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从而赋予了这个本就颇具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以浓郁的政治色彩和深沉的历史兴亡之感.它的审美张力正在于作家让人物在江山与美人间做出痛苦抉择的同时,对个人与家国责任间的关系做出深刻的思考,突出了人物处于两难困境中的心理和性格,并对女性命运做出了自己的思考,体现出进步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9.
薇拉·凯瑟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两部女性作品《迷途的女人》和《逝水年华》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有诸多相似之处。两部小说体现了凯瑟对男权社会中弱小女子悲惨生活及命运的关注与同情,两个故事从故事主旨、人物塑造、叙事方式和写作技巧以及命运结局都有着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女性的地位、小说人物对自然与神秘的崇尚以及孤独感这三个角度比较了《百年孤独》与《红楼梦》这两部小说中反映出来的作者的思想观念及中国和拉丁美洲相通的民族个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共同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追月楼》与《家》人物塑造之不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家》与《追月楼》同是家族题材小说,但在对中心人物的选择及人物的命运安排上,却有很大差异。本文以横向比较的方式,分析两部作品对身份大体相同的主角们的不同处理方式,指出其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两位作家批判重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潘丹丹 《考试周刊》2013,(40):22-23
本文在研读中国一代文豪鲁迅的《伤逝》和美国重要作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两部杰作基础上,试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依据两部小说中主人公的爱情从开始萌芽、受挫到最终破灭的发展脉络的相似性,从欲望的解禁、社会的现实和认识的朦胧三个角度对两部作品进行对比解读,探讨主人公爱情悲剧命运的原因,思考特殊社会背景下人类生活本质的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3.
《简·爱》与《白衣女人》分别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与威尔基.柯林斯的作品。这两部小说各塑造了两位女性形象,《简·爱》里的简爱与疯女人伯莎以及《白衣女人》中的劳娜与安妮,也正由于这几个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小说在一些叙事规律上具有某些相似性,比如两部小说在情节发展、意象等方面呈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两部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其实是同一个人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丁玲和王安忆在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悲悯、洞察和思考中有着许多共通的生命体悟,体现出跨越世纪的精神传递和心灵的相通。丁玲《阿毛姑娘》中的阿毛和王安忆《妙妙》中的妙妙,这两个处于历史巨变时期的女性的命运悲剧包含着更多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内涵,蕴含着作家对新旧交替时期人物生存的困境、精神的痛苦、焦虑、惶惑以及城市文明与人性的关系的思考。两位作家也在不断深入的思考中渴求从多方面探寻女性真正的觉醒和解放。  相似文献   

15.
爱是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字眼,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无数经典著作中竞相歌咏的对象。本文以《茶花女》为研究对象,从未来与爱情的角度解说茶花女的悲情故事。《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是一部世界经典。这是一部凝聚爱情的小说,以主人公玛格丽特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生动细致地描写了一位外表和内心都像茶花一样纯洁美丽的巴黎风尘女子,为了自己不被命运认同的爱情而被抛弃的故事。其中主人公对于未来与爱情的抉择,决定了女主人公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李敏 《文教资料》2012,(6):19-20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家世小说,以牧场主的女儿梅吉与罗马大主教拉尔夫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克里阿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时间跨越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并且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描绘了克里阿里一家三代人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变迁,尤其是作品中三位女性的爱情婚姻生活。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忍受着爱和命运的折磨,而他们又不肯屈服于自己的命运,执著追求自己的理想。小说以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了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菲奥娜、梅吉和朱丝婷祖孙三代敢于冲破传统以不同方式追求幸福、渴望主宰自身命运的女性形象,表现了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女权运动的萌芽和发展女性自我意识的慢慢觉醒,女性对父权制压抑从自发到自觉的抗争,以及由此而改变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朱琴 《考试周刊》2010,(16):25-26
本文作者从社会性差别角度,即“gender”角度出发,通过比较的方法,重新比较、解读了中日两国的名著《红楼梦》和《源氏物语》。通过解读和比较,作者发现《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不仅仅是两部描写缠绵悱恻爱情的巨著,更是揭示女性悲惨命运根源的力作。通过比较作者得出结论,两本书中的女性在婚姻自主权有无、遭受男权压迫、正房妻子的地位悲哀等方面存在着惊人的相似,这一结论说明,此种社会性差别的存在.即“gender”的存在,正是当时女性悲惨命运的根源。而在比较中.作者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两国女性存在诸多相似的同时.在贞操观方面与对待感情的态度方面又存在天渊之别。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91):19-20
《BJ单身日记》是英国作家海伦·菲尔丁的代表作,被誉为"现代版的《傲慢与偏见》",这两部小说均出自女作家之手,探讨的都是爱情、婚姻问题。但是这两部小说的创作时间相隔甚远、创作背景颇有差异。本文从后女性主义语境下分析两部作品爱情观、婚姻观的异同点,试图揭示现代女性在两性关系中处境的改善及仍然存在的困境,肯定"女性主义"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色·戒》和苏联作家拉夫列尼约夫的《第四十一个》共同关注了革命中的女性角色,在他们的写作视野中,女主角陷入了爱情与其承担的使命之间的二元对立的生存困境。拉夫列尼约夫笔下的玛留特卡为国家至上,而张爱玲笔下的王佳芝则是爱情至上。两人相同境遇的不同展示,显示了作家对革命中的女性爱情及其命运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20.
《红字》和《穆斯林的葬礼》是两部中西方悲剧的经典,《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品,《穆斯林的葬礼》是我国著名回族女作家霍达的成名作,两部小说看似没有什么相关联之处,但细细看来,小说中的爱情之所以都以悲剧结局,原因之一都是因为处于宗教世俗的束缚之下.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作品中主要人物为线索,分析两部作品中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