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刘炳涛 《兰台世界》2022,(8):130-134
清末新疆的电报线路建设始于光绪十八年(1892),经过三年建设,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即基本建成,此后不断延伸,共建设一万余里。在线路建成后,清政府在新疆设立各级电报管理机构对线路进行管理,在维修线路、管理电杆、严惩破坏线路的行为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保证了电报线路的有效运行。清末新疆电报线路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改变了新疆自古以来通信落后的局面,巩固了边防,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以后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新疆迈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3.
4.
东北警政建设肇基于赵尔巽奉天办警,历经徐世昌等主政者的逐步完善,随着警务管理机构及各级警察组织,附设医疗卫生机构、探访局、侦探学习馆、巡警学堂、巡警教练所等相关设施的建立,东北警政建设得到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薛萌 《兰台世界》2021,(2):119-122
清末民初之际,中国政治的巨大变革使东北社会的各个方面相应地发生改变.教育作为国家振兴、民族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承担着传播知识文化和教化民众的双重任务,在清末民初时由传统的私塾式教育方式逐渐向现代化教育模式过渡.初等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启蒙阶段,是这一时期东北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东北开埠后英国资本开始大量输入,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为了迅速打开东北市场、弥补贸易逆差、掠夺中国东北财富,英商资本开始在东北矿产领域大量投资,掠夺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7.
文革时期,黑龙江车陆公社出了一起“苏修特务集团”大案。宏疆村挖出的特务之多,使这个村子成了远近闻名的“苏修特务村”  相似文献   

8.
清兵入关后,在对东北的开发上,对他们的"龙兴之地",始终存在着开发与封禁的双重矛盾.他们想开发东北,使之成为经济富庶地区,又怕关内汉人的移入破坏满人的风俗,影响旗人生计.这样,在东北移民问题上,左右摇摆,走了一条招垦--封禁--开放的"之"字形道路[1] 86.  相似文献   

9.
《盛京时报》从1906年10月18日创刊到1944年9月14 日停刊,存在了38年.这份由中岛真雄等日本人构筑的传媒载体折射了中国东北社会的风风雨雨.从政治、外交、文化、实业、军事等社会生活层而到百姓的日常经历,都可以从《盛京时报》上进行史料性探寻,尤其是从《盛京时报》创刊以降,正值清廷末世,东北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社会内忧外患的缩影.因此,对清末的《盛京时报》的专项细化研究,通过对《盛京时报》中报道的史料进行挖掘和钩沉,将新闻传播学视角和史学视角有效结合,在有关金融货币混乱行为报道的梳理中探求其背后的原因,还原清末东北社会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中东铁路修筑后,东北地缘政治形势发生变化,清末东北地方政府为抵御沙俄侵略势力对东北内地的渗透,在中东铁路沿线通过设立地方行政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主权,并促进了铁路沿线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在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边境一带的几个屯子里,87岁的徐维刚是仅存的有纯正俄罗斯血统的人。但在中国生活80多年后,俄语对他而言显得陌生而遥远,大部分时间,他安静地叼着旱烟,偶尔开口,一口浓重东北的大茬子味。在一张2010年7月的户籍证明上,徐维刚的苏联名被译成特维申果·伊万·安德烈耶维奇,户类型一栏写着无国籍。这是目前唯一能证明徐维刚身份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在广大爱国信徒的推动下,东北地区基督教会开展了一系列的自立活动,这些活动是东北基督教会三自爱国运动的先声。  相似文献   

13.
刘威  赵政 《兰台世界》2021,(9):143-145
近代东北鼠疫爆发期间,《盛京时报》等多家报刊对疫情进行了持续报道,然而限于信息的传播范围以及疫情的迅速蔓延,关于疫情的谣言四起,并逐渐形成较大规模,引起了民众恐慌,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为此,《盛京时报》在宣传防疫的同时,积极辟谣,引导民众正确认识鼠疫的生发机制,积极抗击疫情.随着疫情的防控和治理,民众的慌乱情绪得到安抚,...  相似文献   

14.
技术发展带来媒介突变.美国学者德弗勒认为,从进化论范例角度看,最有助于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将发展成为新媒介系统.[1]我国新闻通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肇始自晚清电报技术的传入,其加速了新闻信息的传递速度,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同时对于近代中国的新闻事业和民主化进程的发展有着极大作用,客观上加速了清政府的瓦解和崩溃.电报的传入与应用,使中国的新闻事业向现代新闻业方向走去.文章以介绍电报传入我国的历程为宏观背景,着眼点在于电报的传入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采用史料分析、对比等方法,进行归纳并总结.  相似文献   

15.
赵尔巽在1905-1907年间担任盛京将军,在任期间曾使得"政务、学务、商务、农工诸务,方渐渐有起色"[1].1907年4月卸任后不久,"各属商民思就省城及商埠地方建立德政碑以志遗爱"[2].他的施政为东北近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沈春雷 《报刊之友》2012,(12):108-110
电报语言的编码是第一类撰写的机器人工语言,是符号传播的新阶段,是现代传媒技术变革的重要成果之一。电报编码框架并非一蹴而就,它是随着电报机设计从探索期到创立期的近100年中逐渐完善并形成。电报编码初期阶段经历了从自然信息码、三进制编码以及二进制编码的转变,它的形成过程是熵编码技术的萌芽期。  相似文献   

17.
沈春雷 《今传媒》2012,(12):108-110
电报语言的编码是第一类撰写的机器人工语言,是符号传播的新阶段,是现代传媒技术变革的重要成果之一。电报编码框架并非一蹴而就,它是随着电报机设计从探索期到创立期的近100年中逐渐完善并形成。电报编码初期阶段经历了从自然信息码、三进制编码以及二进制编码的转变,它的形成过程是熵编码技术的萌芽期。  相似文献   

18.
赵天毓 《兰台世界》2012,(18):78-79
清末宫廷的英语教育活动,在英语教师的聘请、英语课程的设置和英语教材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突出了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有幸看到60多年前的一封电报,这件尘封泛黄的电报,是1949年10月25日晚10时08分从天津拍往上海的,电报主文九个字:"鸿公安抵约月底返申"。看似极其普通的一纸电文,却见证了中国著名实业家刘鸿生所作出的一次重大人生抉择。  相似文献   

20.
田素美  高晓波 《档案》2011,(2):36-39
电报作为公文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民国时期被广泛运用。从甘肃省档案馆所藏民国电报中,能够探寻近代电报公文发展的基本状况,如在公文程式改革及一般公文格式的影响下,电报公文的格式、收发处理程序及其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